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艾灸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9118
《灸绳》.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86kb)。

    灸 绳

    周楣声

    目录

    第一章 关于振兴灸法的思考 2

    第一节 灸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2

    第二节 振兴灸法的方向 2

    第二章 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学说 4

    第一节 研究经络学说不能忘记中医的认识论 4

    第二节 经络学说应与中医藏象学说相联系 5

    第三节 不能混淆经脉与经络的主次地位 5

    第四节 有形无形、颅内颅外之争应该得到澄清 6

    第五节 广义经络与狭义经络不能混为一谈 7

    第六节 生理经络与病理经络应有所区分 7

    第七节 对经络内容与功能的认识不能笼统含混 9

    第八节 经气应该是经络的实质 10

    第三章 经脉系统的内容及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 18

    第一节 经脉系统与经络体系的关系 18

    第二节 经脉系统与心血管体系的关系 26

    第三节 经脉系统与经筋体系的关系 31

    第四节 经脉系统与淋巴体系的关系 33

    第五节 经脉系统与皮肤肌肉的关系 34

    第六节 经脉系统的联系和依存 35

    第四章 针刺与灸法功效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比较 37

    第一节 针与灸的联系基础和作用机制 37

    第二节 针灸与药物的比较 42

    第三节 针和灸比较 43

    第五章 灸法选穴的基本原则与作用 46

    第一节 灸法选穴的基本原则 46

    第二节 各种灸法及作用 49

    第六章 针灸辨证的意义与方法 59

    第一节 临床辨证与治症的意义 59

    第二节 针灸辨证与汤液辨证的异同 61

    第七章 灸感病理感传规律及其意义 64

    第一节 灸感感传的一般规律 65

    第二节 灸感感传的路径与形式 69

    第三节 经穴感传作用的若干特性 73

    第四节 十四经病理感传现象与途径 76

    第五节 灸感规律对中医基本理论的验证 90

    第八章 热症禁灸与可灸对灸法的影响 94

    第一节 热症禁灸的错误根源 94

    第二节 热症可灸的理论依据 95

    第三节 如何对待热症用灸 98

    第九章 灸 赋 100

    第一节 针灸探源赋 100

    第二节 灸不离宗赋 104

    第三节 经脉求真赋 105

    第四节 灸针同异赋 107

    第五节 灸针辨证赋 108

    第六节 灸感三相赋 109

    第七节 热症贵灸赋 110

    第十节 灸贵变通赋 116

    第十章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119

    第一节 中医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 119

    第二节 中医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辨证与分型 125

    第三节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实践 129

    第四节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实验研究 136

    第五节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选录 141

    第六节 灸法成功治疗流行性出血 147

    第十一章 灸法治疗各科病症验案 153

    第一节 颅脑及神经精神病 153

    第二节 五官口齿喉舌病 158

    第三节 呼吸系统病 167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病 174

    第五节 消化系统病 178

    第六节 前后阴及泌尿系统病 187

    第七节 运动系统病 191

    第八节 皮肤病 200

    第九节 外科炎症与外伤性病 204

    第十节 癌肿及新生物 217

    第十一节 其 它 220

    第一章 关于振兴灸法的思考

    第一节 灸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重要手段之一的灸法,源远流长。追溯其起源,虽无确切佐证可凭,但它和任何事物一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它的诞生,必然是人类在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后,才从火灼伤人发现和发展而来的,而"壮"的取义正是在这方面例证和遗迹。

    关于"灸"字的由来和取义以及"壮"字的正确解释,在《灸针探源赋》中再作说明,灸是指用火在孔穴上进行烧灼之意,在此不作重复。对于这些,不仅目前无人注意及此,就是灸的字形也被改变了!由于'灸'与"炙"的字形相近因而出现了不少的《针炙学》、针炙科与针炙专家,曾见有一位具有权威性的针灸专家的名片上,竟然有五个针炙头衔,真叫人啼笑皆非,欲哭无泪!可见灸法的沉沦,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在灸与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本来是灸重于针。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人多足以灸为主,针为辅。嗣后则足针灸并重而相提并论。但是由于以往的灸法,方法原始。痛楚较大,因而使灸法逐步退居针下,降至近代,更是重针轻灸,且有淹没的可能。日前国内外对针刺作用机理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获得一定的成果。而在灸法方面,不只是一个空白点,简直是无人区!既然是针灸并称,而对这种畸形发展就不能熟视无睹,而任其衰落!在临床实践中,灸和针固然是各有所长,而在很多方面,灸效却常常超出针效,故必须使针与灸同被重视.同为人类的生存和幸福作出贡献!

    自从针麻一度被推广和应用以来,灸法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名存实亡,不仅在人民大众的心日中,灸法是久已生疏,即以针灸工作者本身来说,对灸法的情感也是十分淡漠。

    目前灸法的衰落,一方面由于灸法本身还存有一定缺点;其次正是由于灸法本身的缺点,因而使灸法的应用不广,而灸法的应用不广,又使对灸法的作用生疏,因此要想发挥灸疗的效果,提高灸法的地位,首先就要从改进灸具与应用灸法入手,从应用中尝到甜头,发现苗头,再作探索和提高,努力恢复灸疗的面目,发挥灸疗的最大特点,这是针灸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以下所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8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