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不盲目 遵循“软着陆”原则
一位患者带着自己在家监测的血糖值来医院就诊,上面清楚地记录着餐后血糖6.0mmol/L,餐前血糖3.8mmol/L。对正常人而言这样的血糖是非常理想的,患者本人十分满意,没想到医生却连连摇头。患者很不解:“我把血糖控制达标有什么不对吗?”
餐前低血糖 危害更严重
李文慧表示,对于服药和打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这样的血糖并非达标,而是控制得过低。合适的数值餐前血糖5-7mmol/L,餐后为8-10mmol/L,岁数大的患者数值范围还要放宽。具体的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得病时间、年龄、能承受的血糖范围具体制定。遗憾的是很多病人对此不理解,认为血糖标准定得松了,危害就大了,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出现低血糖也要把血糖降下来。
其实,餐前的低血糖对病人的害处比餐后的高血糖毫不逊色。人体在低血糖状态下会出现紧张、受刺激的状况即所谓应激状态,给心、脑、肾等很多器官带来巨大挑战,也往往使血压显著升高。已有国际性大型研究证实,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如果强行控制血糖,则弊大于利,死亡率会明显升高。“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平稳降糖,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降低餐后血糖值。”具体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可以考虑加餐或者把药物调节得“柔和”些,不要使用剂量过大或药效过强、过长的药物,以避免血糖下降过快或数值过低产生的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胰岛素过量使用可能有害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对患者而言,正确使用至关重要。李文慧表示,糖尿病的治疗提倡理性化,具体来讲是要适时、适度并适量。胰岛素要遵循“三适”和“联合使用”两个原则。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把二甲双胍作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当血糖特别高的时候不排除临时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但为了达到良好和稳定降糖往往需要合用二甲双胍,除非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国际和国内一些知名大医院对2型糖尿病人群的治疗,胰岛素的使用比例占2型糖尿病的20%左右。如果达到50%以上都用胰岛素,恐怕并不一定合适。
李文慧告诉记者,不少外地来京就诊的患者,每天注射胰岛素三到四次,每次打10-20个单位,一天算下来注射40-60甚至80-100单位的胰岛素,但血糖控制得还是不理想。胰岛素注射过量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加甚至血压升高。对患者来说,应根据自己身体特点,在尊重医生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方法治疗。治疗期间需要不断监测血糖,对治疗方案随时修正。“如果打胰岛素无论多少,开始有效,但后来又不管用,就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修正治疗方案。有些患者几年不去医院,自己给自己当医生,结果剂量加得惊人,血糖也高得惊人。殊不知胰岛素剂量过大,超过每公斤体重0.8个单位,往往不会达到满意降糖,还反而会激起身体强烈的升糖反射,使血糖居高不下。因此盲目加量,打上胰岛素就撤口服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 百拇医药
治疗应避免先积极后逃避
很多人在自己确诊为糖尿病后十分纠结,这种将伴随一生的疾病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很多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的初期常常来医院、坚持服药,可过不到半年便“消失”不再治疗。这种“早期治疗积极、后期极度逃避”的两极现象十分普遍。
李文慧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药物依从性不高,短期停药后一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便告诉自己病已经好了。其实所谓治好也只是暂时血糖控制得还算合格,并不意味着血糖再也不会升高了。“治好了”只是患者的自我麻痹和自我心理保护的表现。
在很多人看来,健康与疾病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糖尿病恰恰和很多慢性病一样,是一种亚健康状态,需要患者给予持续的关注、持续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持续监测,既不能一蹴而就地治好也不能放任不管。
糖尿病需要持续的治疗和长期的跟踪访问,随诊时间以间隔三四个月为好。并且每一到两周要系统监测一天的三餐前后的血糖,某一天连续的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患者可以针对自身的情况参考血糖监测来调整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定期的血糖监测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最直观的临床参考资料,让医生清楚地了解患者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百拇医药
延伸阅读
饭前易饥饿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
很多人看来,饥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经常有饥饿过度的感觉,则可能与疾病有关。李文慧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确诊前的5-10年,都曾经反复或相当频繁地出现饭前头晕、心慌、出汗、发抖甚至意识不清、情绪反常等症状。这是血糖急剧下降的表现,可能是由于胰岛素不适当分泌造成的。
在刚吃过饭后的一两个小时,身体胰岛素的分泌不充分,因为胰岛素分泌不充分导致血糖偏高,偏高的血糖又刺激大量胰岛素后续分泌,会导致下顿饭前低血糖或上一顿饭后三四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这种现象叫反应性低血糖。长此以往,患者餐后血糖会更高,餐前血糖会更低,直到餐后分泌不出能够维持正常血糖的胰岛素,就演变为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糖尿病一般有5到10年甚至长达20-30年。李文慧表示,很多有家族史的患者甚至从20岁或者体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对于有餐前低血糖危险信号的人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 本报记者 田叶 供图/东方IC, 百拇医药
餐前低血糖 危害更严重
李文慧表示,对于服药和打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这样的血糖并非达标,而是控制得过低。合适的数值餐前血糖5-7mmol/L,餐后为8-10mmol/L,岁数大的患者数值范围还要放宽。具体的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得病时间、年龄、能承受的血糖范围具体制定。遗憾的是很多病人对此不理解,认为血糖标准定得松了,危害就大了,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出现低血糖也要把血糖降下来。
其实,餐前的低血糖对病人的害处比餐后的高血糖毫不逊色。人体在低血糖状态下会出现紧张、受刺激的状况即所谓应激状态,给心、脑、肾等很多器官带来巨大挑战,也往往使血压显著升高。已有国际性大型研究证实,病程超过15年的患者如果强行控制血糖,则弊大于利,死亡率会明显升高。“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平稳降糖,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降低餐后血糖值。”具体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可以考虑加餐或者把药物调节得“柔和”些,不要使用剂量过大或药效过强、过长的药物,以避免血糖下降过快或数值过低产生的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胰岛素过量使用可能有害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但对患者而言,正确使用至关重要。李文慧表示,糖尿病的治疗提倡理性化,具体来讲是要适时、适度并适量。胰岛素要遵循“三适”和“联合使用”两个原则。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把二甲双胍作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当血糖特别高的时候不排除临时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但为了达到良好和稳定降糖往往需要合用二甲双胍,除非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国际和国内一些知名大医院对2型糖尿病人群的治疗,胰岛素的使用比例占2型糖尿病的20%左右。如果达到50%以上都用胰岛素,恐怕并不一定合适。
李文慧告诉记者,不少外地来京就诊的患者,每天注射胰岛素三到四次,每次打10-20个单位,一天算下来注射40-60甚至80-100单位的胰岛素,但血糖控制得还是不理想。胰岛素注射过量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增加,体重增加甚至血压升高。对患者来说,应根据自己身体特点,在尊重医生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方法治疗。治疗期间需要不断监测血糖,对治疗方案随时修正。“如果打胰岛素无论多少,开始有效,但后来又不管用,就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修正治疗方案。有些患者几年不去医院,自己给自己当医生,结果剂量加得惊人,血糖也高得惊人。殊不知胰岛素剂量过大,超过每公斤体重0.8个单位,往往不会达到满意降糖,还反而会激起身体强烈的升糖反射,使血糖居高不下。因此盲目加量,打上胰岛素就撤口服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 百拇医药
治疗应避免先积极后逃避
很多人在自己确诊为糖尿病后十分纠结,这种将伴随一生的疾病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很多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的初期常常来医院、坚持服药,可过不到半年便“消失”不再治疗。这种“早期治疗积极、后期极度逃避”的两极现象十分普遍。
李文慧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药物依从性不高,短期停药后一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便告诉自己病已经好了。其实所谓治好也只是暂时血糖控制得还算合格,并不意味着血糖再也不会升高了。“治好了”只是患者的自我麻痹和自我心理保护的表现。
在很多人看来,健康与疾病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糖尿病恰恰和很多慢性病一样,是一种亚健康状态,需要患者给予持续的关注、持续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持续监测,既不能一蹴而就地治好也不能放任不管。
糖尿病需要持续的治疗和长期的跟踪访问,随诊时间以间隔三四个月为好。并且每一到两周要系统监测一天的三餐前后的血糖,某一天连续的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患者可以针对自身的情况参考血糖监测来调整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定期的血糖监测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最直观的临床参考资料,让医生清楚地了解患者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百拇医药
延伸阅读
饭前易饥饿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
很多人看来,饥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经常有饥饿过度的感觉,则可能与疾病有关。李文慧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确诊前的5-10年,都曾经反复或相当频繁地出现饭前头晕、心慌、出汗、发抖甚至意识不清、情绪反常等症状。这是血糖急剧下降的表现,可能是由于胰岛素不适当分泌造成的。
在刚吃过饭后的一两个小时,身体胰岛素的分泌不充分,因为胰岛素分泌不充分导致血糖偏高,偏高的血糖又刺激大量胰岛素后续分泌,会导致下顿饭前低血糖或上一顿饭后三四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这种现象叫反应性低血糖。长此以往,患者餐后血糖会更高,餐前血糖会更低,直到餐后分泌不出能够维持正常血糖的胰岛素,就演变为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糖尿病一般有5到10年甚至长达20-30年。李文慧表示,很多有家族史的患者甚至从20岁或者体重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对于有餐前低血糖危险信号的人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信号。 本报记者 田叶 供图/东方IC,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