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世界糖尿病日
编号:12316345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3日 《生命时报》 2012.11.23
警惕糖尿病“1/3现象”
警惕糖尿病“1/3现象”
警惕糖尿病“1/3现象”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迄今为止,以联合国名义命名的健康纪念日只有两个,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世界艾滋病日”。原因就是,糖尿病浪潮对世人健康的威胁已经到了生死危机的关头。特别是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刚刚腾飞,却已经背上了9200万糖尿病患者的沉重包袱。

    也许,你正在为刚刚获得的小康生活感到满足,餐餐饱食、以车代步;也许,你正在为加薪晋职熬夜加班、日日应酬;也许,你正为肚子里的宝宝健康大补特补、体重骤增……在这个财富与压力竞相攀升的社会里,糖尿病的阴影逐渐聚集,随时准备扑向在幸福中绽放笑容的人们。为了躲开慢病的侵袭,看管好我们的血糖,守护住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命时报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共同呼吁: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 http://www.100md.com
    警惕糖尿病“1/3现象”

    三大权威专家共同呼吁

    纪立农,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杨文英,教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

    许樟荣,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全军糖尿病中心主任

    1/3患者没得到治疗

    轻视征兆,半数漏诊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并发症,它可引起失眠、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肢体残废……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遗憾的是,糖尿病在我国的知晓率太低。作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纪立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3中国患者没有得到治疗,很多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病,等到发现时,并发症已经开始威胁生命。
, 百拇医药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心脏病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大概3/4都是高血糖,其中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结果有人突发脑中风和心肌梗塞,一查都和糖尿病有关。”许樟荣告诉记者,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喝水多、吃得多、体重减少。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意味着可防可治的机会已渐渐消失,直接进入到严重的并发症阶段。而在糖尿病的隐性患者里,年轻人占的比例也日趋上升。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仅北京3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就达1.3%。

    糖尿病之所以成为“漏网之鱼”,是因为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被忽视。一般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介于7.8和11.1毫摩尔/升之间就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及时干预,大约2/3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杨文英还列出了一组数据: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比例比欧美人高,达到80%以上。这是因为我们常规体检只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就会蒙混过关,使我国糖尿病漏诊率高达50%。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早期症状隐匿,要想早发现,就得从高危人群入手。纪立农指出,年龄超过45岁,之前查出过血糖异常;超重和肥胖的人,尤其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血压偏高的人;得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女性和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女性,都应尽早筛查是否是糖尿病患者。另外,如果你有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吸烟、酗酒、久坐等不良习惯,也得警惕糖尿病盯上你。▲

    1/3患者坚持治疗

    不遵医嘱,病情反复

    今年62岁的老刘是一名资深糖友,在得病的近20年中,他的病情反反复复,血糖总是控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不遵医嘱。吃药把血糖控制下来后,就擅自停药;住院大夫给他打了胰岛素,出了院就不打了。

    生活中像老刘这样的糖友还有很多,纪立农告诉记者,仅1/3患者坚持治疗,遵从医嘱。对此,杨文英感到很无奈:“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非要等到症状很重了才去治疗。如果患者治好了停、血糖上去后再治,血糖就会不断波动。”患者自认为血糖平稳时,其实血糖值还比较高,只不过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少,如感到乏力、嘴干、夜尿多等。此时停止治疗,就会打破代谢平衡,血糖还会升高。一旦发现血糖升高了,就自己随便加大胰岛素或药物的用量,这样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从而引发低血糖昏迷、脑梗、心梗等严重后果。虽然目前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如果血糖达到合理水平,患者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糖尿病患者健康与寿命的关键因素是,患者自己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如果患者都擅自停止治疗,实际是放弃了自己原本已经控制稳定的血糖,缩短了并发症到来的时间。”杨文英说。
, 百拇医药
    还有一类患者坚持用药、打胰岛素,血糖控制得很好,但饮食却不注意。对此,许樟荣指出,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如果打了胰岛素就放开吃,会造成机体胰岛功能越来越差,体重越来越重;口服药的患者放开吃,会提前引起胰岛功能的衰竭。因此,我们要讲究少吃多餐,饭后半小时运动一下,这样血糖才容易控制得住。▲

    1/3患者未规范治疗

    听信偏方,胡乱用药

    目前医学水平还不能治愈糖尿病,但很多患者治病心切,寻求各种“偏方、特效药”,结果血糖没降下来,病情反而更严重。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曾收治过这样一位患者,该患者患病多年,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直到得知一种草药泡茶喝可以治愈糖尿病,就私自停了降糖药。三天后,患者就发生了高渗性昏迷。经检查,该患者血糖超出正常值7倍,同时还伴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肺部感染等危急重症。在临床上,因乱服药导致病情恶化的患者不在少数。
, http://www.100md.com
    生活中,骗子为糖尿病患者设置的“甜蜜陷阱”有很多,比如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降糖药、治疗仪、中药饮片等,有的药品为了提高可信度,以获得所谓的国际大奖,假冒大牌专家为由,对药物进行“全面包装”,欺骗患者。纪立农告诉记者,约有1/3的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对此,杨文英也提醒患者,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治愈。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系统规范的治疗。同时,要注意调节饮食、适度运动,进行血糖监测。相反,如果相信偏方、胡乱用药,没得到规范治疗,结果就是让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找上门。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在我国的医疗相关广告法规中,明确规定不得有表示功效的言论,如“药到病除”、“根治”等,有此类标志的药品千万不要擅自服用。患者要做的是,把治疗的事儿交给医生,在家自己监测血糖。病情稳定时,可以一周测一次,分别选择空腹时、三餐后和睡觉前各测一次。病情不稳定,一周要选两天测,其中空腹、早餐后两小时和睡前的血糖必须测。刚用上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的患者,血糖一定要勤测,否则容易在用药后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最后,把血糖结果做好记录交给医生,作为治疗的重要参考。▲
, http://www.100md.com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瞿晟采写)

    

    糖尿病十大认识误区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布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由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造成的。其实,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过少,肥胖,年龄增加,心理压力等。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定期体检有助于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及采取早期措施和治疗。
, http://www.100md.com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行了。糖尿病不能只服药,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心理平衡、科学运动、科学监测等。

    误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者是主食的摄入。这是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

    误区五: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不对,血糖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过低会出现低血糖血症。

    误区六:只要多吃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实际上,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长期血糖控制的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糖尿病需要及时、及早接受正规的筛查和治疗。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正确的做法是,糖尿病目前是不能治愈的,需要终身治疗。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应于特定人群使用,但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