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2330225
手术“姓西不姓中”是误解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12期
手术姓西不姓中是误解,现代医学手术,中医外科,外治法,手术在中医历史上已逾千年,手术是中医外治技术的进步,手术是中医扶正祛邪的一种手段,中医突出手术的个体差异性,发挥中医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优势,中医院开展外科手术并非西化
     手术在中医历史上已逾千年,现代医学手术的发展历程是从腔外手术到腔内手术,从破坏性手术到再造性手术,从扩大手术到微创手术,正是向中医“祛邪以救本,祛腐不伤新,祛邪不伤正”观念的回归。中医院开展手术,并不是“西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医外科

    中医向来把手术当成外治法的手段,手术疗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处于世界前列,直至近百年来,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中医外科手术的衰退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外科手术形成天壤之别,以至手术变成“西医”的标志而重新进入中国,许多人认为手术“姓西不姓中”,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以中医理念指导临床”是广东省名中医蔡炳勤教授近50年临床工作中坚持的一贯原则。蔡炳勤溯本求源,在中医外科领域探索出一条“以中医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手术为竞争手段,以中医治疗为临床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以其为首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外科人提出“祛邪为匡正、邪去更扶正”的中医手术观,并贯穿于中医外科临床的整个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医手术观是蔡教授学术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拟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手术在中医历史上已逾千年

    早在原始社会,生活条件艰苦,人类创伤多,就用草药、树叶包扎伤口,拔出体内异物,压迫止血,这就是原始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春秋时期《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了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当时为切开排脓的有效工具。《周礼》中外科医生被称为“疡医”,主治疮疡、痈肿和跌打损伤等多种外科疾病,手术成为内科与外科的重要区别之一。《内经》中最早记载了脱疽的手术治疗,“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五十二病方》中提出了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疗法。隋唐时期中医外科手术达到很高的水平,《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夫金疮肠断者……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并强调肠吻合术后“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较真实地保留了隋代肠吻合术、大网膜血管结扎术、大网膜坏死切除术等手术方法和步骤。明清时期的医家陈实功与王肯堂实施的气管、食管缝合术是世界上该种术式的最早记录。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中详细记载了唇裂修补、女性先天性阴道闭锁、耳鼻再植等手术。

    不仅在外科手术的术式上古代经典论述较多,对于现代外科医学中强调的麻醉、止血、消毒问题在祖国医学史籍上也多有论述。麻醉学最早从《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的麻沸散初始,至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详细论述了麻醉药量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9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