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漫谈
编号:12487347
悄然变化的疾病谱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8日 北京晚报
脂肪肝:并非“胖人”专利

     疾病谱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冠心病……几十年前罕见的“富贵病”如今生活中比比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加剧,影响国人健康的疾病谱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我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疾病面前,人人平等。面对疾病,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心存侥幸。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百姓的健康观有着明显转变:健康、养生类节目越来越火,体检机构排起了长队……面对疾病的肆虐,我们必须先用健康知识武装自己,了解疾病才能从容应对。 特别策划了“悄然变化的疾病谱”专题,就影响百姓健康的常见病进行解读,希望大家了解健康知识后,不忘行动起来,改善生活习惯,为健康加油。
, http://www.100md.com
    

    血脂:数值正常或也需服用降脂药

    很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了血脂化验,拿到化验单后核对血脂的各项指标,发现自己的数值都在参考值范围之内。可拿到大夫那却过不了关,大夫还是会开一些降脂的药物,这让不少患者很不理解。

    “血脂异常”没有固定标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医师王青表示,“化验单标注的是参考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根据血脂防治指南,血脂指标在不同的患病人群有不同的标准,不是‘一刀切’。实际上,参考值适用于‘一般健康’人群,对于有冠心病、糖尿病或者高血压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有一个特定的参考值,但是这个化验单上是不会标注的。”
, 百拇医药
    王青说,以血脂中最受关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是1.81-3.35mg/dl,这是“健康”人群的正常范围,如果是冠心病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这个数值就不能超过2.58mg/dl,一些人甚至会要求降至2.08mg/dl以下,这就是医生说的“达标”。

    降脂药以控制单一指标为主

    临床上主要的四个血脂指标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只要有一个增高就叫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血脂”,起保护作用,目前还没有太有效地用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低密度脂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而甘油三酯则是‘帮凶’,目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方向是一致的。”

    目前降脂药主要针对低密度脂蛋白或者甘油三酯,两药合用还没有特别多的证据证明是安全的,尤其是年龄大的患者。所以,在药物降脂过程中一般以控制一个指标为主。
, http://www.100md.com
    “在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高但甘油三酯不是太高的情况下,首先控制的是低密度脂蛋白,然后再兼顾考虑甘油三酯的治疗。但如果甘油三酯太高,患者会得胰腺炎,就需要首先控制它。”

    他汀类药物是抗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

    “在用降脂药的过程中,主要根据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果来调整药物,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范围,就需要加药进行控制。”

    他汀类药物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最有效和常用的药物,包括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抗击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绝大多数他汀类的药物在晚上服用,服药一个月之后需要复查血脂,评价药效的同时监测副作用。如果服用一个月之后低密度脂蛋白仍然没有达标,需要加大药物的剂量或调整药物,一个月之后再进行复查。达标之后,复查的间隔可以相对长一些。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不是特别高,但甘油三酯偏高,首先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饮食、运动习惯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果生活方式控制不了或者做不到,就需要药物干预。”
, 百拇医药
    目前针对甘油三酯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两大类药物,一类是贝特类,在降低甘油三酯效果上比较明显,还有一类是烟酸类,既降甘油三酯,对低密度脂蛋白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不如他汀类药物。

    专家建议,血脂是一个可控的危险因素,出现问题及时干预,就能降低血脂异常带来的风险。年龄大于20岁的人群,最好5年左右检查一次血脂情况,年龄大于40岁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要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情况。如果已被确诊为冠心病,或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3-6个月查一次。本报记者 缪炜

    供图/东方IC

    

    糖尿病:可防不可治愈高危人群需警惕
, 百拇医药
    不久前,小军(化名)来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虽然年龄仅有16岁,但身高已达到182公分,体重110公斤。医生检查发现,小军血糖26mmol/L,远超出正常范围6.1mmol/L以下,血压160/90mmHg,重度肥胖,并且有糖尿病。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琦告诉记者,二三十年前,患糖尿病的青少年多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近年来,在青少年阶段,2型糖尿病越来越多见,十几岁的“糖孩儿”在门诊屡见不鲜,这主要与肥胖有关。

    青少年糖尿病心理疏导不可忽视

    医生了解到,小军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每天从不喝白水,只喝饮料,2.5升装的碳酸饮料最多每天能喝四瓶。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辛苦,三餐无肉不欢,也从不认为孩子的饮食有问题。因为长得过高过胖,孩子在学校里很自卑,虽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也有很多兴趣爱好,但因为自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另外,孩子沉迷于网络,上网到下半夜三四点是常有的事儿。当小军出现口渴,表现出喝水多、小便多等症状时,父母才意识到可能出现了问题,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 http://www.100md.com
    让家长不曾想到的是,小军来到医院后并不配合。抽血、输液都害怕得大哭,抵抗情绪非常明显。“孩子接受不了自己得糖尿病的现实,没想到自己能得上老年病。”潘琦告诉记者,一些得了糖尿病的孩子不能接受像成年人一样的住院、常规检查治疗,有时到医院治病,听到他人的指指点点后,孩子情绪会产生负面影响成为治疗的障碍。”对此,潘琦表示,医生应对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绝不能吓唬孩子。“事实上,经过心理疏导、健康知识的普及,青少年预后要比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恢复效果好得多。”首先,青少年并发症很少,另外,青少年对医生的宣传教育更容易接受,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和对身体的危害,更容易改正。同时,对家长来说,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鼓励孩子经常看医生,检测病情变化。在饮食上严格把关,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膳食,“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可怜,就让孩子多吃,导致治疗结果功亏一篑。”

    糖尿病高危人群要格外重视

    潘琦告诉记者,究其原因,除了一大部分家族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原因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得越来越好,运动反而少了。另外,生活压力过大对内分泌也有较大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以下几种是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第一,父母有代谢类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第二,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其他疾病的人群,第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即摄入高热量、消耗低的群体。潘琦表示,一般,医生会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不让他们过早地出现代谢问题,过早进入到疾病状态。在门诊,如果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医生会下意识地问一句:你们家的孩子胖不胖?对于胖孩儿,医生建议孩子尽早减肥。有的糖尿病患者子女来看父母时,医生也会建议让孩子抽血验血糖值,这一方法也曾筛查出不少年轻糖尿病患者。潘琦表示,对于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与监测,而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前提和关键。 本报记者 田叶

    

    冠心病:危害老中青三代的大病
,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疾病成为全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尤以冠心病为甚。一项针对我国中年人群的研究显示,1998年至2008年间,中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增加26.1%,女性增加19%。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冠心病诊治中心主任杨跃进教授提醒,如果个人和社会不引起重视,2020年后我国将会出现冠心病的高发期甚至流行。

    “冠心病危害老中青三代人”

    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男性多发生在40—60岁之间,而女性多发生在绝经期以后。

    “很多人都认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近些年来,这一疾病在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中发病已屡见不鲜。”杨跃进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有1.6亿高血压患者、5000多万糖尿病患者和1.6亿高血脂患者,这些人都是冠心病的潜在人群。

    近30年来,我国的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危害老中青三代的大病,而且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首先,年轻化。现在临床上可见越来越多的年轻冠心病病人,30-40岁患心肌梗死者很常见,小于30岁者亦屡见不鲜。其次,我国南方冠心病患者也很多见。传统上冠心病在北方常见,在南方少见,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南方发病率也日渐增高。第三,正向农村蔓延。农村富裕起来后,保健意识淡薄;不少人养成了抽烟、喝酒、大量吃肉和少动的不良生活习惯,甚至还误认为这是“小康社会”的标志。最后,猝死多。冠状动脉血管上的“粥样”斑块比较娇嫩,在某种应激状态条件下,比如高血压、着急、激动、心跳加快和剧烈运动时,就有可能被挤破了,迅速形成的血栓可突然堵死动脉血管,心肌缺血早期即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致突然死亡即猝死。
, http://www.100md.com
    “‘油管’堵塞,引起‘心脏发动机’供血不足就是冠心病”

    世界卫生组织把冠心病分为五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杨跃进说,心脏是往全身输血的一个泵,就像一台发动机,而心脏的血管好比是油管,油管堵塞,可引起发动机供油不足,就是冠心病。油管突然堵塞,引起发动机“熄火”,那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油管严重堵塞,还能给油,但发动机的速度上不去,就是心绞痛;冠心病的核心就是“油管”出了问题,也就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发生了堵塞。那么,这个血管是怎么堵塞的呢?

    “用水垢来比方就不难理解,血管就好比是水管,水管时间长了会积水垢,水垢沉积程度取决于水管和水质好坏。而血管也可沉积‘血垢’,沉积程度也取决于血管和血液的质量。高血压会损伤血管,使血液中的‘杂质’如高血脂、胆固醇等物沉积于血管壁上而产生‘血垢’即粥样斑块,可慢性或急性堵塞血管,导致冠心病和心梗。”
, http://www.100md.com
    杨跃进说,正常的冠状动脉血管,内壁很干净,血液流动很顺畅,但一旦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后,容易沉积于冠状动脉内膜上形成斑块即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变得狭窄以至突发堵塞而引发心梗;斑块只要出现,就有可能破裂并发血小板凝结形成血栓,引发心梗。

    据了解,胆固醇每升高1%,患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将增加2%。

    “心梗突发有先兆症状,及时识别是关键”

    心肌梗死实际上是由于供应心脏的血管突发堵塞以后,产生了心肌的坏死,大约50%-55%的心梗都是有先兆的,还有一部分人确实没有先兆。

    心脏病突发的先兆往往轻微,易被忽略或遗漏,应当提高识别警惕性!心肌梗死,或称为心梗,包括:1.首次发生的,活动时诱发的“一过性”前胸、后背、颈或下颌部疼痛或不适。 例如迎风骑车时感觉不舒服,停下休息3-5分钟就好了,或者有“一过性”牙疼、胃疼、肩周疼等症状,一般在3-5分钟以内就可缓解,一会儿就好,即呈“一过性”。2.晚上睡眠中突然疼醒,有时很重,但一会儿就缓解,也呈“一过性”。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很可能在1-2天甚至一周以内会突发心梗。”杨跃进说这些症状,只要第一次发生就易发生心梗,应当警惕,及时去医院查治,以防发生意外。
, 百拇医药
    杨跃进指出,心梗先兆所表现的胃疼、牙疼、背疼、嗓子疼等和真正的这些疾病表现的区别有两点:1.心梗的先兆是“一过性”的,如果表现为牙疼通常3分钟左右就会过去,而真正的牙病不会这么短时间就好。2.疼痛是有原因诱发的,比如一骑车用力牙就疼,停下后就不疼了,可是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即骑车诱发了牙痛,而真正的牙痛不会与骑车有关。

    杨跃进提醒,突发性的心梗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但心梗先兆的特点是发生时间非常短,症状很轻,易被患者忽略是心脏出了问题。所以不要把轻微的“一过性不适”不当回事,尤其中年以上。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吸烟、饮酒等多重危险因素者,或者以前有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只要有“一过性”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就应上医院看病及时查治,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

    本报记者 缪炜

    
, 百拇医药
    脑卒中:急救抢在3小时内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两种类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留意脑卒中起病前的症状

    “脑卒中发作前,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一些前兆,肢体麻木、无力、嘴歪,流口水、说话吐字不清等常见症状,这是由于大脑短暂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对语言和肢体的支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海说,一般而言,起病急、活动中发病、血压高、头痛呕吐的患者,脑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脑梗塞起病时相对安静,比如睡着睡着突然肢体就不会动了。但仅从临床症状上判断有时候很难区分,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CT检查明确诊断。

    “现在脑卒中有很多因素是不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喝酒或有家族史的人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陈海说,“另外,还有一些年轻人,30多岁就得脑梗或脑出血,可能和工作压力、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
, http://www.100md.com
    发病3小时内是溶栓黄金期

    陈海强调,一旦怀疑是脑卒中,就应该尽快带患者到医院,特别是脑梗,发病3小时内是溶栓的黄金时间。这是因为,脑梗死会造成局部供血障碍,在缺血地区,脑细胞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坏死,若不及时恢复血流,脑细胞不可逆转地走向死亡。所以,时间是挽救大脑细胞的关键。3小时内接受治疗,脑细胞功能可最大程度恢复,甚至完全恢复,不留下后遗症。

    陈海说,相对而言,脑出血的治疗,大多采取保守的方法,如果出血量不多,可以让患者卧床休息,慢慢等待自己吸收,但如果是出血量大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比如已经昏迷了,开颅减压是保命的方法。

    “一般脑梗的急性期,适合溶栓或者适合放支架的还应该到大医院就诊,但如果脑出血量大则不建议转院,因为路上一颠簸或一折腾,存在着再出血的风险,所以脑出血是否需要转院还得看病情。”

    重视急性期后的康复治疗
, 百拇医药
    “康复在急性期稳定之后的24小时内越早越好。”陈海说,脑梗塞的病人在24小时之后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康复徒手训练,但早期的康复活动动作幅度不宜太大,否则可能加重病情。陈海说。“小幅度的功能锻炼之后,再慢慢进行较大幅度的功能锻炼,进而稳定到可以到康复科进行一定的器械训练来帮助功能恢复。”

    陈海介绍,后遗症轻的病人力量差点,但可以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病情重的患者就需要别人的帮忙,事实上,不管是主动锻炼,还是被动的运动,都是大脑在进行支配。人的大脑功能很强大,虽然缺失的那部分脑细胞会慢慢地液化、坏死,像一潭死水,但通过康复训练,受损大脑这部分功能可以由其他细胞进行代偿。

    “作为常规检查的手段,目前主要通过经颅多普勒彩超和颈动脉超声来判断患者血管的病变情况。检查的意义实际上在于了解病变的程度,评价发病的危险性,控制可控的因素,并通过药物进一步地干预。理论上讲,已经粘在血管壁上的斑块是化不了的,吃药的目的是让斑块不增多、不脱落。”
, 百拇医药
    陈海表示,脑卒中的复发率很高、致残率也很高,不管是否发生过卒中,都应该重视对这一疾病的预防。虽然年龄等不可控的高危因素无法控制,但像三高人群或者是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的患者,就应该尽量改变生活方式,通过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地运动,来减少这一疾病的发生。 本报记者 缪炜 本版供图/东方IC

    

    脂肪肝:并非“胖人”专利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脂肪肝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谢雯告诉记者,地坛医院肝病中心曾在北京地区开展一项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在东城区和通州区抽样选择20岁以上居民3762人,结果共检查出脂肪肝患者1486例,人口标化患病率也达35%。这一数字比世界脂肪肝平均发病率高出20%左右,大大出乎医务工作者的意料。
, 百拇医药
    脂肪肝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信号

    谢雯介绍说,近年来,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肝病的患者人数呈增长趋势。在中国未来20-30年内,脂肪肝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第一大肝病。

    记者了解到,临床上最多见的脂肪肝患者为单纯性脂肪肝,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痊愈;另外,也有20%-30%的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脏出现炎症或部分纤维化后,通过药物治疗病情仍可逆转;最严重的情况是10%左右的脂肪性肝炎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这时病情则已达到无法逆转的程度,只能通过治疗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能引起肝脏病变外,脂肪肝还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临床上对比显示,脂肪肝患者与同年龄的健康人相比,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要高。所以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即便血脂、血糖均正常,没有其他疾病,也要警惕日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快速减肥或可引起脂肪肝恶化

    张女士今年55岁,去年体检时发现了脂肪肝,她很纳闷,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胖,工作中也有适量的体力活动,怎么能得上脂肪肝呢?

    谢雯告诉记者,脂肪肝并非“胖人”的专利,营养不良也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而脂肪肝最大的危害是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人忽视。正因如此,所有人都应警惕,尤其对于有家族史,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的白领等易感人群。

    对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如果能听从医生提出的“管住嘴、迈开腿”的建议,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谢雯告诉记者,来看脂肪肝的门诊患者大多不愿改变生活方式,希望吃喝不误的前提下,靠药物把脂肪肝治好。“寄希望于药物使脂肪肝药到病除是不切实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运动加饮食,规律生活的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谢雯提醒广大读者,快速的减肥是脂肪性肝病恶化的重要原因。“正常人快速减肥会导致肝脏损伤急剧的加重。任何机体有自身调节的平衡,快速减肥会打破体内的平衡,危害严重。”医生倡导有度的节食、运动减肥,每周减一斤体重,一个月体重下降在5斤以内身体能够承受,超过这个数字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另外,快速减肥往往不容易持久,反弹过程是对身体的又一次伤害。
, 百拇医药
    定期体检尽早发现脂肪肝

    张先生上个月刚拿到体检报告,到医院复查时,大夫发现他转氨酶轻度异常,但体检报告却没有提示他有脂肪肝。张先生告诉医生:体检时,当时大夫发现我有脂肪肝了,说不严重就没写到报告里。

    谢雯表示,由于脂肪肝早期病症隐匿,患者往往不自知,所以定期体检对发现脂肪肝有重要意义。不少脂肪肝患者就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谢雯表示,目前有一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脂肪肝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告诉查出脂肪肝的患者不用当回事儿。其实,临床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对脂肪肝有科学的认识,才能对患者开展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于有脂肪肝家族史的人群来说,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将疾病控制在初期阶段,及早调整改善生活方式,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本报记者 田叶 本版供图/东方IC

    
, 百拇医药
    关爱自己远离乳腺癌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0万,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已经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腺癌的严峻形势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每年新增3000多例乳腺癌病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已超过70/10万。

    “从绝对数来说,我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每年新增的患者数量要高出西方1-2个百分点,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茅枫说,乳腺癌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从他们每年的手术量及每天的手术时间等数字直观就能清晰地体现出来。2000年左右,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一年的乳腺癌手术量在400例左右,但现在一年的手术患者超过900例,这还不包括因为床位紧张、手术时间有限等因素限制不能入院的患者。从手术时间来看,2000年乳腺外科的手术日基本上到了下午2、3点左右就结束了,正因为如此,当时的乳腺外科也被认为是协和医院相对轻松的科室之一,但如今,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手术需求,所有的手术都要医生开足马力,不到6、7点钟是走不了的。
, http://www.100md.com
    茅枫说,这十几年来乳腺癌人群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看病需求,特别是外地患者,他还利用工作之余在网络上回答患者的问题,但他觉得,和广大患者的看病需求来讲,还是杯水车薪。

    45、55岁是两个高发时期

    茅枫表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包括月经初潮过早、生育过早、产后未哺乳、不规范的激素替代疗法,以及酗酒、精神因素、高脂饮食等,都可能跟乳腺癌有关,还有5%-10%的患者跟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家族性的乳腺癌的危险性同血缘关系的亲密程度、受影响的亲属的多少以及发病年增相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女性的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那么,她得乳腺癌的概率要比正常人群高3-5倍左右。”

    茅枫介绍,国外乳腺癌的高发人群,集中在75-80岁的女性,而我国妇女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组在40-45岁以及60-70岁,约占全部患者的75%,较国外发病年龄提前10年,其中,45岁左右和65岁左右是两个高发人群。
, 百拇医药
    “45、55岁左右女性,生活压力比较大,另外这个阶段正好处于围绝经期,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比较大,各种因素的叠加造成这两个年龄段的女性乳腺癌高发。”

    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在早诊断方面,茅枫建议,女性在月经后7天左右,最好每个月都进行乳房自检,看看是否有包块,在不明确的时候可以找专科大夫就诊。另外,35岁以上的女性,应该每半年找专科大夫检查一下,需要的时候做彩超。45岁以上,可以考虑彩超和钼靶同时做。

    茅枫介绍,乳腺癌跟其他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能够在原位癌的时候进行治疗,效果是最好的,一旦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就会造成远处转移和扩散。临床上,根据癌症的转移及其恶性程度,乳腺癌共分为四期,一般来说,一期的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左右,二期可以达到70%、80%,三期也可以50%,到了四期,近乎在20%左右,相对于其他肿瘤来说,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所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愈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 缪炜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