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49303
大医院急诊普遍压床部分急诊资源被滥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1日 京华时报
     近日,“‘120’拉病人连跑5家医院因急诊无床得不到收治”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市卫生局拟于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记者采访发现,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非急诊病患爱上急诊看病、转诊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公众对门急诊的认识存在误区……种种因素都加剧了急诊资源紧张的现状。

    □现状

    冬季急诊床位尤其紧张

    11月19日中午12点20分,实名认证的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大夫于莺(微博名为急诊科女超人)在微博吐槽,“昨晚抢救室最后一张床进来一个年轻的患者,一进门就开始做复苏,正忙着,护士叫我出去,120又送来一个意识不清的患者。我们没床、没设备提出让他们转送别家,可120告诉我这里已经是第五家了,都没床。看着家属欲哭无泪的脸,心理防线顿时崩塌。”
, 百拇医药
    这条微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市卫生局第一时间表示说,正在考虑建设北京市急救信息联网系统,把120跟医院对接,到时候医院紧急救治的床位情况将会实时传送到急救中心,并指出各大医院的急救科必须与急救人员进行衔接。

    对此,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国强表示,微博当中提到的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当中。好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导致了在好的医院里面急诊病人一床难求。他说,急诊资源的紧张或者宽松跟季节也有一定关系,现在是冬季,是呼吸系统及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各大医院急诊室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针对急诊床位紧张,病人找床只能凭运气的问题,朝阳医院急诊科医生何新华认为,这不仅仅是医院急诊床位设置总量匮乏的问题。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不断提高,不喜欢去社区医院,更愿意到大医院就诊,“宁愿等待,也要在大医院”。二、一些非急诊急救的病患占据了大量急诊资源;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经常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某一器官急性发病或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一般首选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因此,管理部门需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从政策上分流部分急诊患者。四、二级医院的分担、转诊作用还不能完全发挥,导致很多不适合再留在大医院急诊科的病患继续占据急诊资源。
, 百拇医药
    大医院急诊普遍压床

    在许多三甲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很多病人是叠加多种基础病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不少这样的老人度过急性期后依然滞留急诊抢救室,常常超过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12月5日,记者在朝阳医院急诊科看见,这里的急诊科压床非常明显。护士告诉记者,急诊科抢救室配置16张抢救床位,但当日中午已经将床位加到了44张。记者在这里看到,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护士站的四周也都摆满了临时添加的床位。旁边的急诊留观室也是人满为患,急诊观察室有37张床,但滞留的病人超过了一倍。

    在急诊输液室,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存在。输液室门内,密密麻麻地坐着前来输液的患者,门外的休息区也坐满了输液的患者。护士告诉记者:“白天还好一点,晚上门诊关了,来看急诊的人就更多了。”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他们中多是心衰、脑梗等老年危重患者。和大多数患者相比,躺在急诊科抢救室护士台边上的38岁患者刘先生显得很年轻。家属告诉记者,昨晚下班后刘先生突然感觉眩晕、并伴有呕吐不止等症状,情况紧急。送到医院后被医生诊断为脑出血。“不管是什么床,只要能住进来就安心了。”家属说。
, http://www.100md.com
    何新华坦言,有的老人患多种基础病且病情不稳定,专科病房本身床位也紧张,难以顺利接收住院。也有的老人病情稳定了,但家属不放心转到二级医院康复,宁愿继续留在急诊科。

    这种情况在中日友好医院同样存在。12月6日,记者在中日医院急诊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无论是抢救室还是输液室,到处都是满满当当的。

    张国强认为,多种因素导致复杂慢性病病人滞留在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一是现在医院的专科越来越专,从专科到专病,对复杂的多脏器慢性疾病患者不愿收治或无力收治;二是公众对大医院盲目信赖,很多人已被明确诊断为终末期疾病,但家属不信任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安静的临终关怀,而不是待在抢救室天天靠呼吸机和高级抗生素维持。”

    张国强和何新华都表示,按照规定,急诊科原本的床位使用率指标是:抢救床24小时轮转、留观床72小时轮转,但目前这一要求“基本无法实现”。近年来,由于病人的急剧增多,急诊科正在“被无限扩张”。
, 百拇医药
    □解决之道

    信息发布易统一调配难

    不少市民提出,如果参照商场、写字楼智能停车引导的做法,将医院急诊科的床位占用情况实时传送到转运急救车上,情况也许会好一点。对此,张国强表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简单,但是如何调配却很复杂。”张国强说,这不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统筹信息、统一指挥、权威判断、遵守医嘱等多方面因素达成统一才行。

    除去患者和家属不遵守调配的这个难题外,如果对病人的情况出现错判,去了不合适的医院进行救治,相关人员的问责也很关键。以香港为例,在某一区域内划定了那些医院为一级救援中心,哪些为二级救援中心,出现急诊病例后会有专人判断你该送往哪个级别的救援中心。

    完善基层医疗提高公众常识
, 百拇医药
    何新华表示,目前我国的基层医疗水平处于逐步提高之中,不能有效地对病人进行出诊和初筛,无法对大医院的拥堵进行有效的疏导。另外,公众还没有养成有病先去社区医疗的诊疗习惯。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有关部门的责任,还和我们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此外,张国强还认为,公众个人健康知识的提高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急诊救治的快捷,现在有的人为了节约时间,诸如感冒之类的小病也会到急诊就诊,这种做法不仅占用了急诊通道,为真正有急诊需要的患者就诊带来影响,还会影响个人病情的救治。“这样的病人占到了急诊就诊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的急诊就这样被无限地扩大了。”张国强说。

    据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和医生反映,这个现象下午四五点时更为突出,这主要因为门诊四点半下班,一些挂不上号的人便会来到急诊,还有一些人不愿意在门诊排队,也想走捷径,希望能够在急诊解决问题。

, 百拇医药     对此,张国强说,像这样急诊与门诊概念混淆的患者不少。其实急诊原则上讲只有两个方面功能:一是“救命”,处理有生命危险或是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二是“缓解症状”,有些病人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症状非常痛苦,急诊可以减轻暂时的痛苦,这就是急诊的任务。

    张国强表示,现在急诊科大夫肩负了太多的功能,包括慢性病、常见病的治疗等。建议诊疗疾病要到门诊找专科大夫才行,比如咳嗽一段时间来急诊,急诊医生也只能临时开点止咳药,让稍事缓解症状,但具体是因为气管炎、肺炎,还是心功能不好引起的,还应该到门诊找专科医生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才行。所以不想在门诊排队,指望急诊大夫把病看好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这种情况下,看了病不等于看好病。”

    □患者答疑

    如何正确看急诊

    对于到医院看病的患者来说,门诊和急诊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选择。哪些病该去门诊,而哪些病该去急诊却成为一个认知的盲区。急诊又有怎样的救治原则和流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线的医生,为读者答疑解惑。
, http://www.100md.com
    门诊看大病急诊看小病

    对于门诊和急诊有何区别的问题,记者在博爱医院挂号大厅随机采访了患者韩女士。她认为,看病时如果病情严重就去门诊,这样可以找到专家,如果时间紧张或者是一些不很严重的小病,就去看急诊,先初步解决了问题再说。

    随后记者又在西马金润家园小区内的社区医院采访了正在取药的患者史阿姨,“感冒拿点小药到社区,外伤之类应该到大医院急诊进行包扎,还有如果晚上发病就到急诊。”这位患者说。

    是否真如患者所言,大病该到门诊,而一些突发的小病才应该到急诊呢?对此,张国强表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到急诊就诊,并不是以大病和小病来衡量。急诊就诊,应该以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衡量。

    一些本来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就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对后面的治疗带来困难。比如一位烫烧伤的病人,本来情况不是很严重,如果立即到急诊对新鲜伤口进行处理,对后面的恢复将很有利。
, 百拇医药
    出现哪些症状,必须到急诊就医

    那么,哪些常见的症状应该到急诊就诊,却又容易被忽视而拖到门诊,错过黄金时间,甚至有生命危险?

    何新华表示,类似突发的剧烈头痛,看物体时出现旋转,伴有恶心想吐的症状,这很可能是颅内压增高造成的,最常见的疾病为急性脑梗塞或者脑出血,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还有就是剧烈的胸痛,这种胸痛伴有胸骨后的压迫感,很可能是心脏出现了问题;最容易被忽视和误诊的是急性腹痛,可能是由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脏器破裂、心肌梗塞等原因导致,如果抢救不及时,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除此之外,急性的血压升高,38℃以上的高烧等也都应该及时到急诊就诊。

    明明我先到,为何要先救别人

    在急诊随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病人明明先来,但医生却先救治了后面来的病人,患者和家属对此很不理解,和医生争执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何急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像门诊一样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
, 百拇医药
    何新华解释说,谁的病情最严重就先抢救谁,这符合急诊诊疗常规和急诊分诊就诊原则。

    有的病人先来急诊,但是后面来的一位病人因为病情更严重,所以医生就会先抢救后者,这往往容易导致前面患者的误解或者不满,认为医生不负责任,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急诊科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例如胸痛的患者,马上就可以做心电图检查,这样就节约了时间。通过病情轻重来排定救治顺序,为危重病人赢得了时间,其他的病人也能得到有效救治。

    急诊大夫小年轻,门诊才有大专家

    到急诊的患者往往有这样的顾虑,到急诊都是处理紧急情况,很难碰到专家,不像门诊那样,虽然花费的时间要长一点,但却可以找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张国强说,其实这样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急诊在接收到病人后,会及时地进行分诊分流,将患者分流到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等不同的专科,如果病情危急,就会立即送入抢救室,因此患者没有担心的必要。
, http://www.100md.com
    何新华表示,疾病诊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要心存以下观点:看一次病解决所有问题,治疗一次,什么问题都解决。

    □患者经历

    在看到急诊女超人的微博后,不少读者纷纷表示,他们面对急诊有着复杂情绪。急诊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刻挽救了他们自己或家人的生命,但不少普通病人也有不少看急诊的种种疑惑。

    案例1床位有限重者优先

    调查中,不少市民反映部分医院的急诊床位有限,无法满足周围市民的就医需要。

    家住东五环的夏女士表示,今年初,一天夜里老公突然呕吐不止,夏女士赶紧把老公送到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医院。

    推开急诊大门后发现,这家医院的急诊科仅有一张病床,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围在这张床旁边为一位老人做心肺复苏。见此情景,夏女士只能再次打车,将老公送到了东三环内的某三甲医院就诊。
, http://www.100md.com
    张国强表示,夏女士的遭遇不仅反映了急诊床位的问题,也反映了病情重者优先的急诊抢救原则。

    案例2必要检查不可缺少

    还有市民表示,面对一些很明显的病情,医生为何要求患者做其他的检查。

    市民朱女士上大学时由于吃坏了东西导致肠胃不适,疼痛不已,来到附近一家二级医院急诊科就医。

    粗略询问后,医生让朱女士分别前往2楼和3楼验尿、验血,做妇科检查,查宫外孕;然后再到1楼急诊大厅就诊。

    最令朱女士不解的是,当时自己明明是个学生,连男朋友都没有,为什么医生必须要她查宫外孕。任凭朱女士的同学在一旁不停地跟医生解释:“她没有男朋友。”医生依然坚持检查。

    何新华认为,朱女士反映的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患者有知晓的权利,医者的检查也有合理的理由,需要患者理解并尊重医生的合理抉择。因为现实中,很多急诊就诊的患者因各种原因隐瞒病史,或者故意不向医师汇报病史,导致病情诊疗时间延长的病例很常见。因此,必要的检查一定要配合医生进行。
, http://www.100md.com
    ■健康速递

    孟和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

    近日,中国著名骨伤专家孟和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第一批师承拜师会举行。孟和教授是“骨伤复位固定器疗法”——中医骨伤“孟氏疗法”的创立者。他所创制的“孟氏疗法”是具有微创理念的中西结合疗法,在治疗骨折、骨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参加拜师仪式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伤科医师及研究人员。 (阳叶萍)

    2012国际医药创新峰会召开

    近日,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主办的“2012国际医药创新峰会”召开。来自政府、行业、学界的嘉宾探讨了通过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药品监管政策改革,完善创新药物审批制度,以有效推动医药产品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还讨论了如何改善创新药物的市场准入环境,满足中国患者需求。 (夏文), 百拇医药(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