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健康成长
编号:12329265
让孩子快乐成长更重要 为何外婆最疼孩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3日 当代健康报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总跟父母对着干

     人生起跑线

    一对夫妇皆为名校毕业生,自认为从小给孩子创造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还不会说话就教他认字,三岁进双语幼儿园,六岁为进最好的学校,拿了数万元的赞助费。这还不算,假期和周末还参加各种辅导班。孩子的确十分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出类拔萃。可自从上了重点高中,孩子有了变化,先是成绩下滑,后来干脆厌学。每次开家长会,班主任总说孩子孤僻、不合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完不成作业。父母请来各科家教,但收效甚微,以至于两次高考失利,一再复读。然而复读也进行不下去了,孩子的情况继续恶化,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需要治疗和休息。一个一米七几的小伙子自此天天待在家里,除了睡觉、吃饭就是打游戏。父母还不能说,说轻了无动于衷,说重了就会大发脾气。几次离家出走,把爷爷奶奶吓得不轻。家里的电视被砸坏了几台,手机更成为出气桶,不知摔坏了几部。

    这对夫妇说,我们给了孩子最好的成长条件,从人生的"起跑线"就早早规划好,始终让他处在最优越的位置,怎么也想不到会是今天的局面。
, 百拇医药
    还有一对夫妇中年得女,视其为掌上明珠。按现在流行的"女孩富养"的理论来培养,但这个女孩是怎样被"富养"呢?先是上最好的幼儿园,之后是最好的学校,每天父母与孩子一样起早贪黑。一天很晚了,我在外面散步,一家人"放学"回来,孩子显然已筋疲力尽,他们看到我便停下来聊了一会儿。女孩上小学四年级,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业外,还要上各种名目的辅导班,比如钢琴、美术、英语、数学,所有的周末都被这些"班"占满,如此之"富"!--- 没有游戏时间,更谈不上体育锻炼。我问女孩:喜欢哪些辅导班?女孩摇头:哪个都不喜欢。我问父母:既然孩子不喜欢,为什么不让孩子少上一点"班"?做父母的同时摇头:那怎么行?别的孩子也都在上这些"班",有的比我们抓得还紧,如果我们不学,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还是"起跑线"。

    最近又有一位家长向我征询意见,他的孩子10月份出生,按照规定必须是9月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才能入学。他因此而纠结,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耽误一年。我问他为何如此着急,家长说早一天上学,就早一天学到知识,这可是人生的起跑线呀。我立刻摇头:孩子小,上体育课样样落后感觉很自卑。孩子晚进校几天,不会耽误什么。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如果孩子一生身体强健,不仅什么都不会落下,还可能得到更多成功。
, 百拇医药
    据一份官方发布的数字统计,目前北京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3.5%,初中、高中和大学各阶段分别达到 71.89%, 81.89%和90.29%,而中学生超重率已达11.69%,肥胖率达到14%。不知道那些家长们怎样看待这些"小眼镜儿""小胖墩儿"。权威机构的调查还显示,全国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比例为20%~30%,中学生为40%~60%。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正值人生的重要成长阶段,智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强健的身心对于他们则有更重要的意义。要给孩子们游戏锻炼的时间。身体是生命的载体,健康的身心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

    让孩子快乐成长更重要

    近些年,台球少年丁俊晖和钢琴家郎朗被大规模报道,成为被追捧的偶像。但我认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并不值得效仿。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所冒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家长和孩子都无法承受。此外,大量资料表明,天才少年固然博得了全社会的艳羡,但审视他们的个体成长之路,无不有着太多的泪水和委屈。
, http://www.100md.com
    我曾看过对美国摇滚歌星杰克逊的一次访谈,说起自己的童年,他甚至痛恨将自己培养成人的父亲。他缺失童年的玩伴,从有记忆起就经受着严酷的训练和疲于奔命的演出。他说自己没有童年,长大后一直渴望重温童年的快乐。在那些引起世人诟病和猜疑的种种怪异之举背后,我看到他童年生活的累累创伤,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是令人悲悯的。

    谁也不能说杰克逊的父亲不爱孩子,他甚至可称为一个伟大的父亲,将在贫困环境中成长的一群儿女培养为享有世界声誉和拥有亿万资财的音乐家。从世俗的角度说,他和他的儿女都应该算“成功者”。但儿女成年后屡遭嘲笑的举止,并不能简单地用我们这个社会通常流行的所谓“思想意识不好”加以解释。

    现今中国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子女不仅承载着一般的社会义务,在中国强大的传统文化中,还承载着父母以至祖父母们的梦想。每个孩子只有一次生命,童年的时光短暂而且宝贵,这一时期的种种经历往往会埋藏下影响其一生人格的重大情结。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长大不仅是童年的需要,也是孩子成年后拥有健全人格的前提。
, 百拇医药
    一位父亲谈起女儿的教育,很是苦恼。他和妻子为此屡生争执。他希望孩子多一点玩耍,别搞得太累,但左右不了妻子的想法。他说,根深蒂固的“唯有读书高”固化在妻子的每一根神经里,一天到晚让女儿学这学那,孩子的天性受到很大压抑。但他又想,让孩子从小受苦,也许不是件坏事。现在约束了孩子的自由,说不定还是一种磨炼呢。

    他问,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告诉他,孩子也生活在现实中,应对现实的本领肯定是需要的。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适当”才好。孩子上学了,成绩不好,同学会歧视,老师也不喜欢,自然谈不到自尊和自信。因此,好成绩是必要的。我曾写过《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高效学习指导法》,就是为望子成龙的家长写的。我在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让家长指导孩子用科学的态度、最少的精力学好学校要求他学习的东西。

    我的儿子从小成绩优秀,但上中学以后,对政治及作文课极其厌倦,曾有一度成绩不大理想。问他理由,孩子理直气壮,说政治口号三天两头变化,今天花了很大工夫背诵,明天就可能什么都不是。此外,规范作文的起承转合像八股,和同学们时尚活泼的表达方式相去甚远。儿子曾拿出他的语文试题让我作答,结果竟令我这样一个作家出了不少“错误”。但我并不希望孩子鄙薄这些课程,因为在当下的教育制度下,这些课程在高考中将和数理化一样计算成绩。我告诉他,考试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进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前途。我教给他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怎样提高记忆力,怎样归纳和整理,用最聪明的方法和最短的时间将课内功课掌握好,这样才可能用多出来的精力去发展和实现自己的天性和爱好。
, 百拇医药
    许多专家质疑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我也同样有此质疑。然而,教育体制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改变得了的,更不是作为个体的家长和孩子所能抗衡的。

    还是那个观点,丁俊晖和郎朗的成功没有普遍意义。

    谈孩子的未来不能离开成长的环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般意义上的世俗成功,比如在学校成绩好,长大了有个好工作。如果将来孩子走入社会,同龄人纷纷在职业和收入上超过他,会使孩子心理失衡,那同样体验不到幸福,这不是简单的心理素质问题。

    孩子在童年和少年自然不可能懂得这些,那么,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既要让孩子成功,同时还要快乐,快乐似乎更重要。然而,不成功的孩子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柯云路)

    
, http://www.100md.com
    教会孩子区分爱和性

    ■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萍

    当投影仪上出现了一个新郎和新娘幸福的婚礼时,这群八九岁的孩子立即出现了各种反应:“好恶心啊!”他们蒙住眼睛,发出呕吐的声音,做出鄙视的表情,怪笑声此起彼伏……我停了下来,静静地等待他们的情绪宣泄,大约5分钟后,他们好不容易安静了下来,我冷静地说:“爱情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此时,一个男孩大声说:“胡老师,不要提爱这个字,太恶心了!我都要吐了!”另一个孩子说:“好色啊!”其他孩子开始怪笑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理解“爱”的一群孩子,于是,我抓住了这个教机。我说:“好吧,既然这个字让你们有如此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理解一下这个字吧。”

    下面是我与孩子们关于爱的对话。
, http://www.100md.com
    我:“什么是爱呢?”没有孩子回答我,于是我继续。

    我:“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不能够自己生存的婴儿,我们需要爸爸和妈妈帮助我们,这个帮助从吃喝拉撒开始,爸爸妈妈从喂我们吃饭,帮我们换尿裤、扶着我们学走路开始,他们如果不爱我们,他们能够这样做吗?”

    孩子们:“不会这样做的。”

    我:“那这是不是爱?”

    孩子们:“是的。”

    我:“这是父母对儿女的爱,没有这样的爱,我们将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这个爱是恶心的、下流的吗?”

    孩子们:“当然不是。”

    我:“好。父母与子女的爱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爱;还有第二种爱,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爱,我们称之为爱情。人类的爱情能够让人类体验一种幸福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任何幸福感觉不能够代替的。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爱的时候,他们才能够体验这样的幸福感受,正是由于人类的爱情,让相爱的人组建起一个家庭。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孩子来承载这份爱,所以他们决定要生一个孩子,让这个孩子也来到这个家庭里分享他们的幸福生活,于是他们结婚,生下你。这样的爱是那么美好,你们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你们认为这样的爱是美好的吗?”
, http://www.100md.com
    那个认为爱是恶心的男孩不发言,在思考的样子。

    我开始了课程的内容,我知道当我把他们的生命孕育过程讲解后,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那个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懂得爱是什么。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我们没有教过孩子如何区分爱与性,当然这样的区分不是一堂课,一次谈话就能够解决的。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我们成人传递给孩子们的信息是将爱与性混为一谈。当孩子们看到电视里表达两性情感的镜头时,父母要么立即换频道,要么让孩子捂住眼睛,长期的“熏陶”,我们的孩子已经将爱与性混淆,在孩子们的心里“爱”是下作的事情。同时,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性”是“羞耻、下流、色情”的代名词,我们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性”的概念就是“羞耻、下流、色情”。这样的结果是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对于异性的情感中那份高贵便不存在了,孩子们会认为爱情就是“下流的性”,更进一步演化为“爱”就是下流、色情的了。

    人类表达爱的方式有接吻、拥抱,甚至有亲密的身体接触,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能够感受对方的爱,也能够把我们对对方的爱传递过去,这样的身体接触是很美好的。但是,人类社会是文明社会,以这样亲密身体接触的方式表达爱情,不可以在公共场所,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渎,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我们要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予孩子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知道人类有美好的爱情,需要有表达这种情感的方式,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表达爱情的行为也是有界限的。
, 百拇医药
    

    父母多陪孩子可提高其社交能力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父母多花些时间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0个家庭进行了7年的跟踪调查,每年观察8到18岁的孩子。

    结果发现,较年长的青春期孩子平均每周花8小时与母亲相处、7小时与父亲相处。那些花较多时间与父母在一起的青少年,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且自尊心也普遍提高。

    研究人员说,青春期的早中期,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关键性影响。与父母一对一相处,不论是一起做功课、看电视或出游等,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是相当重要的。研究还发现,与父亲相处时间越久,青少年的自尊心及社交技巧的提高越明显。 (曹淑芬)
, 百拇医药
    

    为何外婆最疼孩子 专家给出解释

    为什么在隔代亲人中,关心和照顾孩子得分最高的是外婆呢?进化心理学家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这跟双亲身份的确定性差异有关。对于母亲来说,因为是自己怀孕,她可以百分之百地确信孩子是自己的;可是对父亲来说,自己女人生下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骨肉,则未必总是百分之百。

    早在三十年前,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研究者就发现,孩子夭折之后老人之中最难过的是外婆,其次是外公和奶奶,悲痛程度最轻的是爷爷,这一早期研究暗示疼爱孩子最多的是外婆。已有的研究发现,现代西方社会中男人抚养非亲生子女的概率在3%左右,而在现代的避孕药和安全套发明之前,在亲子鉴定的DNA技术出现之前,男人被戴绿帽子的概率则可能高达10%或更高。戴绿帽子的男人可能含辛茹苦十几年都在帮着别的男人养孩子,为此他们还失去了跟其他女人合作造人的机会。因此,在男性的内心里他们对于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有着根深蒂固的焦虑。
, 百拇医药
    除了父母之外,祖辈投资同样受到亲代身份确定性的影响。外婆是双重确定,因为母亲确定孩子是自己的,而外婆也确定母亲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外婆是百分之百地确定外孙和外孙女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相比之下,爷爷是双重不确定,因为父亲不能确定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而爷爷也不能确定父亲是自己的孩子,因此爷爷确定孙子孙女是亲生的信心最低。 (非言语)

    

    高三父母要做孩子精神盟友

    一到高三,很多家长就开始为孩子着急,天天催促孩子学习,生怕少督促一句,孩子就考不上好大学了。笔者认为,高三父母应该以平常心看待高三,别只知道做孩子的督军,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孩子的精神盟友。
, 百拇医药
    有的家长辞去工作专心陪读,有的家长关闭家中的电脑、电视保证孩子不受干扰,有的家长还把电话铃声调到最小,连说话、做事都轻声细语,还有的家长花大价钱为孩子请家教……这样的家长屡见不鲜,他们像战场的督军一样使出浑身解数,把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上。而这些做法,往往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像看犯人一样在时刻监视着他们。

    家长这些做法的根本原因是,高三父母在这段特殊时间,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高三父母更应该以一位精神盟友的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

    心理专家一再强调,高考生的压力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高考本身,而是来自家长,很多高三家长的压力往往比孩子要大得多,父母的心理压力会通过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因此,家长不要整天没完没了地督促孩子学习,尽管这可能是父母释放自身压力的方式。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多给予他们信心与鼓励。

    父母做孩子的精神盟友,就要先放下架子,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父母学会经常表扬孩子。当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进步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父母也不要总跟孩子说谁家的孩子听话、学习好之类的话。在孩子成绩出现反复时,父母要多安慰孩子,为他们加油打气,千万不能妄加指责。当孩子疲劳时,父母还可以陪他们散散步、打打球,陪他们一起放松心情。
, 百拇医药
    总之,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会像战友一样和他们并肩作战。

    (山东省诸城市第一中学 周韦)

    

    青春期的孩子为何总跟父母对着干

    ■ 心理咨询师 郭冬仙

    小慧现在变得让父母越来越难理解。她今年13岁,从小就是乖乖女,成绩优秀。可就是这么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开始变了。小慧不仅不跟父母交流,反而对父母说的话感到了极度不耐烦。现在,小慧的父母几乎一天都没法和她说一句话,只要跟她讲话,她都会紧锁眉头,觉得父母真是啰嗦得要命。小慧的妈妈很伤心,孩子怎么会变得这样?怎么和父母成了仇人?你越是反对的事情,她就越和你对着干。小慧的妈妈感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真的很失败。
, http://www.100md.com
    小慧身上出现的这些情形,其实就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逆反心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自我的关注开始增多。他们不再对父母唯命是从,并做出与父母所期望的相反的行为,以此来体现自我。而许多父母又要摆出家长尊严,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形成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形成人格障碍或是社会适应不良。

    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作为父母,我们既不必如临大敌,也不能视而不见。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只不过是在每个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父母应该积极对孩子进行指导教育,而在指导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技巧。首先要尊重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孩子对于新生事物认知接受比较快,孩子会对一些现象、事情有着与父母格格不入的看法观点,而这些看法观点不少也是正确、与时俱进的。父母要敢于承认在某些方面不如孩子,学会对孩子倾听,多与孩子交流。事实上,专家指出,尽管孩子表现得很逆反,但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我们要适时把握,加强感情投入,不要因为工作忙等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不要一味说教,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偷看子女的日记,才会减少孩子的心理反感,愿意与家长交流。
, 百拇医药
    其次,要帮助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规划,一些事情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简单粗暴导致隔阂。要用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要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感情上与孩子多些相容、多些亲近,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

    

    沟通,可以让孩子更自信

    ■ 朱闻慧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在生人面前不爱说话,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说,孩子不爱说话多是因为不自信造成的。
, 百拇医药
    孩子不愿说话多因不自信

    孩子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常常不敢于表达自己,这是因为孩子的不自信,让孩子担心自己的表达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不敢表达。要想让孩子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首先要树立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怎样的呢真正自信的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系统中的举足轻重,不需要通过做什么事来让别人认同自己,而只凭自己向上的内在需求去做事。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与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的表现不同,就是一种不自信、内心不安的表现。而孩子自信的培养,与父母的互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

    要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首先父母要放下对孩子语言表达的要求和期待。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希望孩子做得比我更好。”于是这种期待无形中变成了对孩子的压力。因此父母要放下期待,代之以支持。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马上肯定和鼓励他。孩子的调整是有一个过程的,父母要看到孩子在每个阶段的闪光点,并通过肯定和鼓励去强化它。
, 百拇医药
    培养孩子“敢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否定和打击孩子。经常受打击而很少得到鼓励的孩子会产生错觉:“我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人。”因此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应该用鼓励来代替责备。“没关系,下次会做得更好。”家长在这样的鼓励后,要仔细去洞察孩子的心,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赞赏孩子,信任孩子,并给予热切的回应和正确的帮助。

    多与孩子互动很重要

    孩子从“怕说”变成了“敢说”,还要“会说”。“会说”当然少不了规范的语言教育。良好的母语基础,是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这包括正确读准字词、运用词汇、连词成句的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情感表达的能力等。

    要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多说话。只要家长在与孩子互动,就可以不停地对生活进行事无巨细的描述。不管孩子是否能听懂,只要有人在他身边一直不停地说,孩子就会进行潜性吸收,有一天他的语言才能就会爆发。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