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育儿宝典
编号:12349301
过度保护孩子易恐惧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8日 京华时报
     近日,读者李女士致电本报健康热线咨询,她女儿今年2岁多,最近老说害怕,有时在外面脸上突然出现很恐惧的表情,总要大人抱着。李女士想知道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情况?如何改变孩子胆小的个性

    不同年龄段恐惧重点不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恐惧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一种情绪,如果孩子长期、多次地生活在一个恐惧的环境中或者缺乏父母或亲人的关怀和爱抚,就会促成孩子形成胆小、怯懦、退缩、逃避的个性。

    张思莱还告诉记者,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不同阶段的孩子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恐惧的情绪。

    4个月内的小婴儿感到恐惧,主要是听觉、肤觉、肌体觉刺激引起,如突然高声、突然改变身体姿势。4个月以后的宝宝则对不愉快的刺激产生恐惧,如对打针,甚至对医生、白大衣、医院等产生恐惧。6~8个月的宝宝会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产生警觉,八九个月以后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恐惧、对深度(高处)恐惧。
, 百拇医药
    1岁的宝宝会对突然大声音、陌生事物、妈妈离去(分离焦虑)感到恐惧。1岁半以后则开始对想象中的怪物产生恐惧。

    2岁的宝宝害怕听到某些声音(如噪音、雷鸣声、某些动物的吼声),怕看到某些事物(如高楼、汽车驶近、黑暗),他们还怕关灯、怕在黑屋里独处,对书籍、影视作品中的恐惧画面产生恐惧。

    3岁宝宝对陌生事物恐惧减轻,但仍对黑暗、独睡、动物、夜间家长外出恐惧。

    4岁孩子除了3岁时惧怕的事物外,还对死亡、听觉事物如警报声害怕。

    5岁大的孩子已经不大害怕动物,但是惧怕受伤和跌倒、黑暗、雷电交加的夜晚、警报声。

    6岁的孩子主要恐惧声音、黑暗、孤独,惧怕妖魔鬼怪。

    过度保护加重恐惧情绪
, 百拇医药
    面对孩子的恐惧情绪,一些家长的处理方式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恐惧。

    张思莱指出,当孩子7~8个月的时候遇到陌生而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亲人的面孔上寻找信息,然后决定他们的行动。如果家长表现出微笑、肯定和鼓励的表情,他们就会勇敢面对。如果亲人为了限制孩子的活动而表现出紧张、恐惧、威吓的表情和举止时,孩子就会紧张焦虑、畏缩不前。过度受保护的孩子因此失去了体验害怕和抵抗恐惧的机会,养成了胆小怯懦的个性。

    另外,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反而放大了孩子的恐惧体验。当孩子出现胆小的迹象时,家长利用恐惧、威吓的手段促使孩子服从命令,不但无助于克服胆小的行为,而且让孩子的情绪中含有过多的恐惧成分,这样孩子就会养成回避新异事物的习性,养成安于现实环境,墨守成规,形成保守、内向的性格。

    还有一些父母自己胆小,在生活中有意无意中把胆怯表现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变得容易害怕、胆怯和畏缩。因为与这样的父母在一起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 http://www.100md.com
    理智家长助孩子战胜恐惧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早期出现的恐惧情绪呢?

    张思莱表示,首先家长要清楚,婴幼儿出现的恐惧是正常的,也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给予孩子最大的关爱,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快乐,有助于减轻和克服恐惧。

    当孩子面对引发恐惧的诱因时,家长要刻意地保护孩子,尽量减轻孩子恐惧的程度;同时要做一个理智的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创造机会鼓励和引导孩子去战胜恐惧以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这样孩子才能获得自信、敢于进取,逐渐铸造成坚强、勇敢的性格。

    当孩子出现胆小的倾向时,家长不能人为地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如恐吓孩子、给孩子讲有恐怖情节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视节目。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的东西。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他们往往把看到的、听到的书籍、影视作品、故事里的妖魔鬼怪的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相混淆,又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认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着妖魔鬼怪,甚至还会产生幻觉,从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

    最后,要想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怯懦的心理,家长自己首先在遇到危险或不安定的因素后能够做到临危不惧、沉着应对,这样才可以给孩子树立战胜恐惧的榜样。, 百拇医药(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