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矿物类 > 龙骨
编号:12339677
珍贵的龙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0日 中国医药报 2012.12.20
     □ 李京生

    提到龙骨,人们常会想到甲骨文的发现。据说清末著名学者王懿荣有一次在北京的老药店鹤年堂抓药,煎药前他打开中药包对着处方查看,发现其中一块打碎的“龙骨”上有花纹,他认为这是古代人刻划上去的,是一种文字。王懿荣又打听这种龙骨的来历,得知是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那里买来的,而此处是商代国都所在地,从而发现了甲骨文。

    龙骨别名土龙骨、五花龙骨、青龙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吴普本草》载“龙骨,色青白者善”;《新修本草》称“今并出晋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关于龙骨的来源古人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一直认识不清,古代典籍收载的“龙骨”来源有几种说法:其一为死龙,《名医别录》:“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其二为龙蜕骨:“皆是龙蜕,非实死也”;其三为鱼骨:“春水时至,鱼登龙门,蜕骨甚多,人采为药,有五色者”。
, 百拇医药
    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几种说法均有怀疑,并指出:“窃谓龙,神物也,似无自死之理,然观苏氏所引斗死之龙及左传云……是龙有自死者矣,以当本经为正”。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李时珍勉强认可了龙骨来源于死龙的说法,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龙”:“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

    现代人提到龙骨常误认为与恐龙有关,这也是不正确的。恐龙生活在几千万年前,由于年代久远其骨骼化石已经完全石化,不能作为中药材使用。根据《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的记载,龙骨的来源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象类、犀类、鹿类、三趾马等骨骼化石(龙骨),或象类的门齿化石(五花龙骨)。实际上药用的不仅限于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还有少量其他类动物的化石,如河南安阳的龟下甲化石就曾被用作龙骨。龙骨是动物化石形成的一个阶段,没有形成化石或完全石化都不能作药用。

    龙骨产于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河北、山东、四川、甘肃等地,过去以产于陕西吴起的“五花龙骨”最佳。龙骨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即可。五花龙骨质酥脆,挖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 百拇医药
    龙骨(又称为“土龙骨”)形状不规则或呈骨骼状,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常附着泥土,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多数蜂窝状小孔;吸湿性强,气微、味淡。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泥土少者为佳。

    五花龙骨药材为不规则块状,有的表面常有毛边纸粘贴;表面白色,上有蓝灰色、灰黑色、棕色及红棕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之条纹;略有光泽,偶有小裂隙;质硬,易层层剥落,捻之可碎,吸湿性强;舐之有黏舌感,气微、味淡。五花龙骨以质脆、分层、有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龙骨完全石化者不能药用;被火烧有焦臭气或变黑者不能入药。目前有一种伪品龙骨为熬制骨胶后的骨骼残渣,此种伪品外形呈破碎的骨骼状或不规则块状,体轻、易碎。

    龙骨性味甘、涩、平,归心、肝、肾、大肠经,具有镇惊安神、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神志不安、惊悸失眠、自汗盗汗、遗精、白带、崩漏,外用治疗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等症;用量9~15克。

    动物化石形成很困难,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要求生物遗体迅速被掩埋,而后发生石化作用,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对龙骨的乱挖乱采情况严重,势必造成资源枯竭。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呼吁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少用或不用龙骨,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龙骨列入中药材品种保护名单,禁用龙骨。(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及鉴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