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诊断 > 信息
编号:12329425
论《内经》诊脉的不同学说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31期
脏腑经脉遍诊脉法,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对比脉法,独取寸口法
论《内经》诊脉的不同学说

     《内经》是古代各种学说,各个学派的综合产物,反映在诊脉上,就是以切脉的不同方法为主导的、诊脉、察病的不同体系。之所以称它们为不同的学说,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因同为诊察疾病的脉诊,而其方法却不同;其二,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诊察全身疾病,而不需融合,而且它们之间具有矛盾性、排他性;其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和实际内容。总结《内经》的诊脉,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现分述之。

    脏腑经脉遍诊脉法

    脏腑经脉遍诊法是《内经》诊法的一个重要内容。《素问·大奇论》详细地论述了心脉、肝脉、肾脉、肺脉、脾脉的大、小、缓、急、沉、涩、滑、结所出现的各种病证,指出五脏脉表现不同主病不同,同时也指出:“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明确提出太阳、太阴、少阴、阳明脉弦急所主的各种病证。这就在五脏脉之外又提出了膀胱与胃的脉象变化。而众所周知,《内经》并无寸口各部分属脏腑之论,如果这样那必然就有某些其他部位可以诊察心脉、肝脉、十二经脉等。这些部位实际上就是各条经脉的“动脉”之处,《内经》中也明确记载了诊察动脉来测知各条经脉的情况,如《素问·病能论》说:“帝曰:有病怒狂者……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王冰注:“不应常动,而反动甚者,动当病也。”说明《内经》认为正常情况下膀胱、胆的动脉搏动程度不及阳明胃经,若其动甚则为异常。但这并非说十二经中只有肺、肾、胃经搏动,而其余不动,只是强调肺、肾、胃三脏腑较之他脏搏动剧烈,在十二经中的重要地位。这实际也正提出了十二经动脉诊察法的注意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