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2344991
《内经》论望色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34期
颜面之色,常色,病色,色诊部位与脏腑关系,五色主病,色的变化,后世发挥,附病案
     《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指出望诊在中医四诊中的重要性。《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外在局部的病变,如面、舌体等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体表相应的部位反映出来。正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而在望诊中以望色为主,因“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可见,颜面之色与目之神气皆为脏腑经脉精气汇聚之处,也是其精气盛衰、功能强弱最集中、最显著的外在征象。因此,通过察色也就可以测知脏腑精气之常与变。

    颜面之色

    颜面之色分为常色病色两类。常色指正常人的面色,光明润泽,含蓄而不显露,这是有神气、有胃气的表现,提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但这种常色会随禀赋不同、地域差异、工作环境不同、情绪、运动、日晒等因素而有偏红、偏白、偏黑、偏黄的差别,但只要不失明润含蓄的特征,就属常色。我国大多数民族属黄色人种,底色为黄色,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云:“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能死。”指出观察面色,只要面色为黄色,目色为其他任何颜色均可以存活,同时也说明了胃气的重要性。

    而临床察证,察的是不正常之色,即病色。病色则有善恶之分。所谓善色,指色光明润泽,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多见于新病、轻病、阳证。如《素问·五脏生成》云:“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