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温里剂 > 温中祛寒 > 理中丸
编号:12344678
读方与用方(100) 理中丸与附子理中丸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41期
     读方与用方(100)

    《伤寒论》理中丸方后加减中有“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腹满,为何去术?为何加附?似不易理解。但后世确有理中丸加附子一方,即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用炼蜜和为丸,每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通常认为,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附子理中丸治疗中焦兼下焦虚寒证。

    从临床辨方证的角度看,论中“手足厥寒”是一特征性的症状。手足厥寒即《伤寒论》中所说“四逆”。理中丸证有“手足温”,附子理中丸证有“四逆”。

    实际上,附子理中丸可以看作是理中丸与四逆汤的合方。论中所谓治疗“一切沉寒痼冷”,实倚重于四逆汤。

    有方书谓寒轻者用理中丸,寒甚者用附子理中丸。此非临床语。无四逆用理中丸,有四逆用附子理中丸,此语切合临床。

    后世治疗中焦虚寒而有热者,制有连理汤,即理中汤加黄连、茯苓。连理汤可与附子理中丸对等相看。冉雪峰在《冉氏方剂学》中指出:“后贤加黄连,名连理丸,为中而兼上之治;加附子,名附子理中丸,为中而兼下之治。”

    曾治一“白面书生”,体瘦,纳差,腹胀,溏泻,畏寒,四逆。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夏暑来诊,处以附子理中丸2盒。不期药店药师告其夏天不宜服附子理中丸。复为其解释,中医是治证的,有附子理中丸证,夏天服用也无妨。服后泻止纳增。, http://www.100md.com(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