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4个角色
守护者、伯乐、导师及同行者
身为父母,都希望为孩子铺好路,让孩子的人生过得安稳一点,然而父母心目中的“好路”,又是否是子女所愿?儿童教育工作者,童话书作者许芷茵经常处理亲子个案,她认为,父母的责任是做好4大角色——守护者、伯乐、导师及同行者,要对孩子细心观察和了解,适当时候给予鼓励,一旦子女走错路,及时帮助调整,在整段人生路中陪伴左右,而不被依赖。
守护者——从旁观察
守护者,顾名思义就是照顾孩子的角色。然而,很多家长都适得其反,忍不住出手帮助孩子,不让他们有跌倒的机会。当然,家长要先评估孩子的能力是否足以应付,也要了解失败的后果。父母放手并非撒手不管,而要从旁观察子女的能力,才是最佳的守护者。
许芷茵认为,有些小事该放手就放,她的两个子女从6岁开始就要自己收拾行李,“最严重的后果不过就是忘记带衣裤鞋袜,这些在哪都能买得到,并非无法挽回。”今年,儿子16岁,女儿14岁,他们出去旅游收拾行李已经不需要许芷茵担心。
, http://www.100md.com
伯乐——找出潜能
家长要看到子女有什么才干,并且让孩子知道。“在我们的社会,成绩好的孩子获得最多注意,机会也比别人多。在学校,老师让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诗朗诵比赛,而并非真正朗诵好的学生。”语文或逻辑智能俱佳的孩子,不只中英文成绩好,连带其他科目也容易有不错的成绩。然而,并非人人都有这两方面的潜能,所以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的,更要发掘他们的多种潜能。
除了潜能,好的行为举止也是孩子的优点。家长应细心留意孩子的举动,并多给予赞赏。例如,家长可跟孩子讲:“刚才看到你把很想玩的玩具让给表弟,你很乖,懂得谦让。”许芷茵认为,品德比成就更重要。她的孩子考试成绩好,从不给礼物,只赞赏,不想孩子有以奖品换分数的想法。
许芷茵建议家长每天赞美孩子3次,“有自信的孩子,不会坏到哪里。”但切记不能乱赞美,要切中要害,孩子才知道你是真正欣赏,而不是敷衍。
, 百拇医药
导师——人生建议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人生导师”。要成为孩子的导师,必须有两个条件,首先,要让孩子相信导师是百分之百对自己好的。家长做不了导师,孩子只能到外边去找,好的可能会找到师兄师姐作为导师,也有孩子四处认“老大”,误入歧途。自己不教,孩子在外边就会被别人教,有能力的父母应自己担当这个位置。
父母这个身份很长远,即使到了80岁,还是可以做50岁儿子的导师。但家长要谨守一项原则:身为导师,不要定规矩,给孩子意见。不许孩子晚归,是担心他们的安危,还是为了管束?如果是为了后者,孩子只会不服气,也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同行者——共谋对策
家长们回想一下,为什么自己小的时候会反叛?就是因为父母话太多。许芷茵指出,父母最不该讲的是,“早都跟你说过会这样了!”此话一出,任何孩子都不希望有这样的同行人。这句话的最大效果是显示父母的权威,但同时损害了亲子关系。
与孩子同行,就要记住自己跟孩子在同一个战线。遇到困难,要一起商量对策。许芷茵朋友的孩子本应该升读六年级,因为中文科目成绩差要留级,朋友担心孩子会大受打击,甚至想到转校逃避。许芷茵建议朋友让孩子接受留级的事实。可以跟孩子说,你其他科目都很好,只是中文的成绩差了点,学校怕你会吃力,所以想让你留级,但不是说你不行。陪孩子接受现实,想办法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提升成绩,才是同行者应该做的事情。▲
(摘自2013年1月16日《信报》C2版), 百拇医药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