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傻女人” 等
做个“傻女人”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从没念过书的母亲,为何能让“满腹经纶”的父亲对她呵护有加。
那时候,我眼里的父亲是非常能干的人,母亲总夸他是多么的聪明:没读什么书,却能当大队会计;没考过驾照,却会开“神牛”拖拉机;没做过泥瓦工学徒,却会在城市里建高楼大厦……母亲总是用她的无限钦佩,让父亲觉得自己是她的山、她的海、她的顶梁柱。
而母亲呢,在父亲面前却总是表现得非常“傻”,她的“傻”让父亲觉得母亲时刻都离不开自己。
出远门时,父亲怕不识字的母亲走失,总是牢牢地牵着她的手,一步也不敢松开;看戏曲时,父亲怕母亲看不懂屏幕下的字,总是陪伴在侧,边看边为她解读;准备年夜饭时,父亲担心母亲因为力气小而受累,便守在锅台旁为她代劳;吃核桃时,父亲怕母亲用不好核桃钳,便细心地把每个核桃仁都送到她的面前……
, 百拇医药
母亲常说自己是个傻女人,因为不识字,她从不看父亲的手机;因为“不喜欢”吃肉,她把好吃的都留给父亲;父亲外出工作,她从不唠叨、盘问行踪,只是当他回家后,轻声地问一声:你回来了?然后递上一杯父亲爱喝的龙井茶……
母亲的这些“傻”,我虽然从小就耳闻目睹,却并没有受到熏陶。
刚结婚那会儿,我认为男女应该事事平等,在老公面前总表现得很强势,在一些小事上也是得理不饶人,几次冷战后我们的婚姻濒临解体。
母亲拉着我谈心,说女人不要那么精明,要学会傻一点,弱一点,男人都像孩子,在你的这些个“傻”和“弱”的培养下,他才会慢慢地长大、懂事,直到学会心疼你。
与母亲的几次谈心后,我试着模仿她的“傻”来改变自己,渐渐地,我变得爱笑了,朋友、同事都特别爱和我相处,公婆也对我刮目相看,就连老公也真的长大了。他总是一边“心甘情愿”地干着家务,一边“痛心疾首”地说我是个“傻”女人,我总是在他的“骂”声中快乐地享受着被宠爱的幸福。
, 百拇医药
是的,做个“傻”女人何尝不是种幸福呢?学会示弱,学会去爱,你就会快乐很多。▲ (刘 文)
珍惜
父亲脾气很坏,可他和母亲一起生活了近20年,从没对她发过火。他们一起生育了六个孩子,家境虽然不好,但却温馨快乐。
怀上第5胎时,母亲不想再要了。他们已经是村里同龄人中,孩子最多的夫妻了。两个孩子的饭让5个孩子来吃,母亲担心孩子们会受苦。可要把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打掉,母亲也着实不忍。
父亲说,孩子和咱有缘,别怕,有我呢。别人家的孩子吃饭,咱的孩子喝粥,别人家的孩子穿绸缎,咱的孩子穿棉布,辛苦几年,孩子就大了。
, http://www.100md.com
没想到第5胎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父亲乐呵呵地说:“我有了五朵金花了。”看着父亲的笑脸,母亲的心安稳了很多。
然而,在一双小女儿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却突然离世,连听孩子叫声爸爸都没等到。失去顶梁柱,母亲伤心不已,在不断缅怀旧日时光中,日日落泪,她不知该如何养育这么多孩子……悲痛中,母亲常忘记给小妹冲奶粉,忘记给我们做饭。
深秋,舅舅来帮我们种麦子,种完,舅舅回家了。第二天,外婆就带着简单的换洗衣服来了我家。
深夜,我听见母亲的轻泣声。一会儿,就听外婆责怪她:“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再哭,孩子他爸也走了,不会再给你孩子冲一次奶粉,也不会再帮你种一棵麦。你的日子要你自己过下去。今晚上是我帮你喂的孩子,就算我天天在这里,我都七十多岁了,还能帮你多长时间,你的孩子终归还是要你自己养。”后来母亲停止了哭泣。
那晚以后,她开始里里外外不停地忙碌。母亲的忙碌换来了我们的衣衫,我们的口粮,还有我们的学费。耕田耙地,割麦收谷,裁衣做饭,母亲很忙,但她从来不舍得占用我们的读书时间。别人都说如果这样下去,孩子会被惯坏,不知道体谅父母的。母亲说,孩子不傻,长大了,总会明白我对他们的爱。
, http://www.100md.com
母亲对周围人很好,不论是亲戚还是邻居。别人对她也很好,农忙时,会有人主动帮她干些重体力活。她和村上的妇女处得像亲姐妹。小妹结婚时,我对母亲提起那段时光。母亲说自己深陷在忧伤中,却忽略了一直在身边默默帮她的外婆,是外婆骂醒了她,使她明白,她上有老母,下有幼儿,没有条件一直沉浸在伤痛中。母亲还说,经历过丧亲之痛,她更懂得珍惜自己的亲人。
我也学着我的母亲,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同事和邻居,用爱维系我们的情感,不论生命长短,只愿不再留下任何遗憾。▲ (寒崖)
两双工作鞋
如果将一个人贴上这样几个标签:没有办公室、乘地铁上班、像管理公司一样当市长、只拿一美元年薪、只有两双工作鞋……此人是谁?有些知情人可能会猜到,他就是现任美国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 http://www.100md.com
布隆伯格1942年2月14日出生在美国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早年从东欧移民到美国,在一家奶制品厂工作,母亲则是一位家庭主妇。“起初我和别人一样一无所有,但我凭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了”,布隆伯格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奋斗史。
不要以为布隆伯格是因为没钱才“只有两双工作鞋”,恰恰相反,他在褔布斯公布的今年全美最富400人名单中位列第十,拥有约180亿美元的财富。
从一无所有到万贯身家,他凭借努力,一步步迈向成功。在以优异的成绩拿下哈佛大学工科学位和商学院MBA文凭后,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布隆伯格信息公司,开办了布隆伯格金融新闻社,60岁时成功竞选为纽约市市长,并连任三届。布隆伯格不是一位纯粹的政治家,他还是传媒大亨、金融家、信息技术人才。他的公司是仅次于英国路透社的全球第二大信息公司,拥有8000名雇员,年收入24亿美元。
就是这样一位超级富豪却只有两双黑色平底鞋。这两双鞋是他2002年上任前买的,已被穿得连布隆伯格本人都认不出是什么品牌了。他今天穿这双,明天穿那双,鞋底快要磨没了,便去换底。他之所以不买新鞋,是因为觉得这两双鞋还能穿,而且穿着很舒服。
, 百拇医药
两双鞋再好,也会有寿命期限的吧?纽约东59号街修鞋店的店主、今年82岁的吉姆说,如果多加爱护,擦保养蜡,每八九个月换一次底,并用雪松木撑,布隆伯格的鞋,还能穿18到20年。
布隆伯格两双鞋见证了他的上任,也许还可以见证他的离任。今年年末,他将辞职。如果幸运的话,这两双鞋将陪伴他离开纽约市政厅。
“如果你征服了纽约,你就能征服美国;如果你征服了美国,你就能影响世界”,这是纽约城流传已久的政治寓言。前菲律宾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有多达2700双鞋,很多地位显赫,社交活动频繁的政界人士也是动辄拥有几十、上百双鞋子。而纽约的富豪市长竟只有两双工作鞋,且一穿就是十几年,不禁让人感叹。这两双见证布隆伯格斐然政绩的鞋子,只怕也是世上最有价值的鞋子了。▲ (刘淑萍)
, 百拇医药
爱,踩着云朵而来
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
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
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
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跋涉在沙漠里的人。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
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大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 http://www.100md.com
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
, http://www.100md.com
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
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 (丁丽梅)
不要问妈妈
儿子给乡下的老母亲打电话:“妈,您最近还好吧?”
“好,好。妈好着呢。”
, 百拇医药 “妈,天冷了,您的老寒腿有没有发作?要不要给您买件保暖的衣服?”
“我的腿没事,穿着棉裤呢,不冷。你的工资也不多,留着自己花吧,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妈,前段时间工作太忙,没回去看您,要不这个月末,我抽个空,回家看看您。”
“你忙,就别记挂我,妈很好。没时间就别回来了,这么远的路,来回折腾多累啊。”
“妈,那我不和您多说了,有空我再打给您。”
“好,自己要多保重啊。”
电话挂了。儿子长吁了一口气,知道家里一切都好,自己就放心了。可他不知,电话那头,母亲还握着话筒,茫然地听着电话的“嘟嘟”声,迟迟舍不得放下。这是儿子几个月来,唯一的一个电话。他终于想起打个电话回家了,老母亲的眼眶里,盈满了泪水。
, http://www.100md.com
这是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见到的一幕。这个“儿子”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我的老母亲,也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老家,平时,我们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每次打电话,从母亲那儿得到的消息都是,她身体很好,一切都好。问她需要什么,得到的回答也总是,她什么都有,什么都不需要,总之一句话,她很好,让我放心。
一次,我到桂林出差,朋友向我推荐了当地产的一种喷剂,说是对老人特别好。我立即打电话问母亲要不要。母亲听说一瓶要一百多块,立即坚决地说不要。等我挂断电话,一旁的朋友诧异地看着我说,你怎么能问老人家要不要呢?他们舍不得你花钱,当然会说不要呀。
朋友的话,如醍醐灌顶。想一想,情形还真是这样,每次,无论我说要买什么送给她,都会被拒绝,而理由永远是她什么都不缺,不需要。
真的不需要吗?
母亲年纪大了,一个人出门,我总是不放心,便想给她买部手机,这样,随时都能联络上。可她却死活不同意,说自己一个老太婆,要那东西干什么?再说也不会用。母亲虽然不要,但我还是坚持给她买了一部,送给母亲时,还被她唠唠叨叨怪罪了半天。可后来听妹妹说,母亲将那部手机,宝贝一样地带在身上,还常拿出来跟老伙伴们“炫耀”说这是儿子送给自己的。听了这话,我鼻子酸酸的。母亲很少用手机打电话,嫌话费贵,但手机还是起了大作用。有一次,她一个人走迷路了,就是用手机打电话给我,我赶紧让老家的朋友赶过去,才找到了母亲——有些时候,有些东西,其实不是不需要,是他们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才一次次拒绝我们的孝心。
, 百拇医药
如果你问父母,生活费够吗?回答一定是,够。而他们可能为了省下几元车钱,徒步从集镇走回家。如果你问父母,身体好吗?回答一定是,好着呢。而他们很可能因为腰酸背痛,深更半夜斜倚在床头呻吟。如果你问父母,要不要回去探望他们?回答一定是,工作忙就别回来了。而他们很可能经常顶着寒风,站在村头的桥前,眺望远方……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为了让我们安心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宁愿遗忘自己,也让我们遗忘。他们将对子女的爱和思念,都埋在了心底。
不要问老父亲,也不要问老母亲,他们需要什么。天冷了,你想给妈妈买件保暖的衣服,就赶紧买好送过去;想他们了,不要问,不要等,立即买张车票回家吧。▲ (孙道荣)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