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2363474
于无声处 ——娄绍昆《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读后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75期
     前年我发起创办《中医思想者》文丛,娄绍昆寄来他从医经历的片段,编委们读后大呼过瘾。这些文字刊登于《中医思想者》文丛第一辑,颇受好评。此后,娄绍昆完成了他的自传,题目是“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

    《中医人生》出版之前,一些章节已在互联网上流传,点击的网友成千上万,好评如潮,“当当网”上评价也很高。《中医人生》记录了娄绍昆身边的良师益友,譬如何黄淼先生,曾与作者父亲在同一所中学教书,学习中医针灸,临床疗效显著。何黄淼善于把握复杂事物的规律,把针灸取穴归纳为五方面内容:八总穴、八会穴、局部取穴、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病位交叉对应取穴。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使青年娄绍昆历40多年而难以忘怀。

    娄绍昆良师益友中,最使其受教,也最让读者受教的是张丰先生。张丰原是中学校长,1958年因右派身份被下放当工人,因而自学中医。他的学习路径与一般人迥然不同:凭借扎实的日语功底,从汉方入门,再读《伤寒论》原著,而且他智慧超群,故能直入堂奥,临床疗效卓著,见解新颖深刻。有5年的时间,在那青藤小屋,娄医师时常向张丰先生请益,聆听高论,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都有长足进步。
, 百拇医药
    《中医人生》是一部近60万字的厚重之书,而有近一半篇幅与张丰有关。张丰高论迭出,他说:“《伤寒论》和《内经》是两个连体的婴儿。我们祖先对自身疾病和诊治的关注,可能是出于单纯的实用需要,亦可能是因为对这种健病之变的现象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实用需要与兴趣爱好,两者是不相等的,前者是出于实际的生存需要,后者更多是出于祖先对世界的认识、好奇和追问,前者发展成为经方医学,后者发展成为医经医学。”张丰认为,日本吉益东洞提出的“方证主义”和《伤寒论》研究“去《内经》化”的观点,虽然是偏激的,但也是非常深刻的。“对汉方医学古方派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矫枉过正的举措,就无法挣脱‘被《内经》化’的状态,就无法恢复以《伤寒论》为主体的诊治体系。”这样的观点,对中医院校走出来的中医师来说,可谓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经方医学的辨治思路是方证辨证。张丰指出:“方证辨证的实质是‘方证状态’的辨证。它不仅仅是以几个主症、脉象为唯一的诊断要点,还包涵着体质的鉴别、疾病谱的考察等内容。这样的辨证思路使临床处方用药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使中医临床学从‘医者意也’的随意性中走出来,成为一门循规蹈矩的临床技术。”为什么方证辨证不是对症治疗,为什么有的人临床运用方证辨证得失参半?在这里,张先生给出了答案。

    《中医人生》还介绍了不下十位作者的良师益友,他们的人生智慧、医学智慧不单使青年娄绍昆受益,也启发了我。看到这里人们或许会问,为何我独独没有介绍作者本人的思想与经验。其实,娄绍昆常在书中坦陈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这里有作者的谦虚,也有作者对他良师益友的挚爱,因而毫不吝啬地把大量的笔墨用在记叙他们的事迹与话语上。《中医人生》中也有作者的思想与经验,但我期盼着作者再著新篇,多写些理论思考与临床治验,成系统地一部部写下去。

    鲁迅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文革中万马齐喑,可是我们借娄绍昆之笔,听到了惊雷。希望“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精神不死,民间中医奏起精彩的乐章。, http://www.100md.com(邢斌 上海应象中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