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87155
上支架不等于上保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5日 北京晚报
上支架不等于上保险

     心脏支架手术的开展,给众多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生。不过,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脏放完支架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丁先生今年67岁,患有冠心病十多年,3年前因心肌梗死接受了急诊支架植入术。术后最初一年还能坚持吃药,后来因为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就放松了服药,最近半年多,干脆连阿司匹林都不吃了。不久前丁先生得了感冒,当时不以为意,不想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服用速效救心丸也不管用,送到医院抢救。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丁先生心脏的冠状动脉又都出现了堵塞,狭窄度超过80%,只得再次进行支架植入术以挽救生命。

    冠心病被称作“人类健康第一杀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心脏支架手术的开展,使濒临阻塞的生命通道再次流动起生命的血液。现在全世界每年增加170万“支架人”,中国每年新增约33万“支架人”。不少“支架人”认为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心脏就相当于上了“双保险”。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心脏放完支架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不少人对于心脏支架手术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放入支架只能表明这条血管的堵塞和狭窄问题解决了,但是别的血管也可能发生堵塞和狭窄。另外即使放入了支架,也可能再次发生狭窄。普通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在6个月时为30%左右,这是指对一个病变血管参考直径在3毫米,并且用一个支架可以覆盖的病变。如果病变血管较长,血管较小或者糖尿病病人放入了多个支架,发生再狭窄的几率还会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要低一些,仅有10%以下,但毕竟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手术后必须注意支架维护,要长期吃抗血小板药,还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否则易形成血栓。一般来讲,患者手术后6个月至9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百拇医药
    无论是介入支架手术还是外科搭桥手术,这些治疗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并非一劳永逸!它们如同一个“管道修理工”,通过“清淤”或者“架桥”,暂时疏通了血管,恢复了血液供应,改善了病人的症状。若手术后仍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新的问题还会产生,“管道”还会淤积。

    支架 生命的“桥梁”

    “如果把一个微小的球囊放进血管,把狭窄的部位撑开,血管就会重新畅通了。”1976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格隆茨戈提出的这个近乎“天真”的设想,在美国心脏学会大会上招致一片怀疑声。然而一年以后,格隆茨戈大胆地把自制的球囊放进一个病人的冠状动脉,并使血管的狭窄处得到了扩张。这位德国医生开辟了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一个新纪元。他当年在自家厨房里研制出来的器械,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然而,大约半数病人在手术后半年会发生“撑开”地方的再狭窄,如果球囊过大或血管太脆还会发生血管的破裂和急性闭塞。因此,在“球囊扩张术”诞生10年后又有医生提出把一个不锈钢做成的管状支撑植入球囊扩张的部位,这就是心脏支架术。“心脏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俗称。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至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这枚小小的支架,就像一把小雨伞,通过从大腿的股动脉或者手腕的桡动脉处插入一根导管,在X光的指引下,移动到狭窄部位,把小伞撑开,以使狭窄部分得到扩张,从而保证血流的顺利通过。以前,冠心病人解除病痛的一个希望就是冠状动脉搭桥术。这种手术复杂、昂贵、创伤大。自从有了动脉支架,大部分病人无需打开胸腔,仅仅通过从外周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把支架送到狭窄的冠状动脉,就可以解决问题。
, 百拇医药
    支架 “物美”与“价廉”

    支架越贵越好,是很多需要进行支架手术的患者或家人的普遍看法。中国人在治病就医方面,大多推崇“价高质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看病讲究的是个体化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比较贵,但它不适合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比如对于血管粗大或者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就不适用,而应该用价格相对较低的裸支架。因为患者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必须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脑出血或者脑中风。而裸支架不仅便宜安全,手术后也只需服用4个星期的抗血小板药物就可以了。国人往往有这样的心理,心脏支架一定要放进口的才“踏实”。葛均波院士说,2004年以前我国医院使用的是进口支架,价格近4万元,非常贵。之后,我国自行研制了国产支架,质量差不多,价格才1万多元,使得国外公司不得不降价。高润霖院士组织了国产支架的临床观察研究,根据目前的临床随访情况来看,国产支架与进口支架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仿,因为国产支架的临床试验对象是中国人,这就避免了因体质差异带来的各种误差。

    支架VS搭桥手术
, 百拇医药
    近年来支架手术发展很快,以往一些不适合或不能够用支架治疗的病变,正成为支架治疗研究的新方向。但是,任何技术都有它的优势与缺陷,病人又病情各异。如果心脏栓塞特别严重,最好选择“搭桥手术”,即人造一个血管的新“路”,让血液绕过堵塞的部位,达到流通目的。“严格来讲开展心脏支架手术并没有年龄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做这项手术。”葛均波院士说。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这种风险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对于一些高龄患者而言,为了避免手术风险和术后长期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保守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也需要考虑手术的费用问题,毕竟支架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价格比较高。所以医生在给患者手术前必须综合考虑,平衡利弊,将得失全部告诉病患,让他们做到心知肚明。支架在减少创伤方面毫无疑问要胜于搭桥,手术风险上也小于搭桥。而与支架相比,搭桥则可以做到完全血管化,而且在降低再狭窄率方面也略胜一筹,因此在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前降支近端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等方面优势明显。, http://www.100md.com(杨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