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该当老小孩(读懂老人心) 等
老人不该当老小孩(读懂老人心)
总被哄着会减寿8年
人们常管老人叫“老小孩儿”,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不少老人的心理、脾气、行为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子。但如果子女对老人像对待小孩一样去沟通,不但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像对待小孩一样跟老人说话,会让老人折寿8年。研究人员对美国俄亥俄州某镇660名年过50岁的人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把“乖乖”等常用于孩子的词用在老人身上,会让老人感觉心情沉重、自尊受损,进而影响健康。耶鲁大学公众健康研究院教授贝卡·利维博士的结论是:就影响长寿的因素而言,人们对老人的态度比胆固醇含量、抽烟或运动的影响更大。
子女采取“哄”的方式沟通,可能是想适应上了年纪后改变了脾气、性格的父母。所以,老人们还是应该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做起。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尊老爱幼,但也提倡互敬互谅,老年人既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闹情绪,也不要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丧失自信、忧郁自卑;应该既不服老,也不做老小孩。上了年纪更要放宽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生活。此外,老人如果受到婴儿般的对待,也不要生气,正确的做法是主动告诉子女自己的诉求。
, http://www.100md.com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对子女们的建议是:“我们对待老人的确要给予像对待孩子一样的关爱,但绝不是要采取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老人像是一本绘满图画的厚书。老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非常需要外界的认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用哄着的方式与老人交流,会让老人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自身的价值被否定。”
那么,子女该如何跟父母沟通呢?杨萍表示,与老人沟通并不需要什么花哨的技巧,只要怀着尊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老人都会乐于接受。儿女说话时,要多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且记住这18个字:多倾听、少反驳;慢语速、柔语气;聊过去、问近况。如果跟老人意见不统一,子女沟通时更要注意方法。比如,父母盲目迷信某种保健品,这时,如何劝解就是一门学问。如果直接像对待孩子那样用哄着的方式说服老人,敏感的老人会想:儿女是不是觉得自己不中用了,没有判断力了?是不是儿女不舍得给自己花钱?这时,理性、平等的姿态说服比哄着劝解更有效。▲ (马 荟)
, 百拇医药
回家,好好疼爸妈(读懂老人心)
聊聊过去、送件内衣、说声爱你
新的一年来了,在外的游子又要回家了,这短短的几天假期,很多人可能早已计划好了每天的日程:访亲会友,与同学聚会喝酒……可能很少会有人静心想想该对父母做些什么。
今年国庆,我回到家,父母很欣喜,开始张罗着做饭。可刚吃完饭,我就觉得母亲的脸渐渐沉了下来。我很奇怪,便问她怎么了。她难过地说:“你一回家就拿着手机不放,也不理我们,下次干脆别回来了,免得我和你爸看着难受。”这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就丢下手机,主动帮母亲洗菜,与她聊家长里短。菜洗完时,母亲说:“今天怎么过得这么快?”这话让我又有些难过,突然想到平时母亲一个人做这些事,该有多寂寞。
, 百拇医药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不心疼父母,只是被我们疏忽了。所以,临近假期,做儿女的,回家后记得要疼爸妈,好好陪陪他们。
跟爸妈聊聊小时候的事。无论年龄多大,我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即使你已为人父母,或事业有成,也不要在父母面前显露锋芒。有人戏言,人老了的标志就是“疼孙不疼儿”。这是因为儿子的长大总会提醒父母正在变老、变得没用。放下工作中的角色,在父母面前做回儿女。多和父母聊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让他们重温过去的时光,找回年轻的感觉。
教爸妈点新技术。网络能拉近父母与我们的心理距离,也可为老人打开一扇接触世界的窗户。回家,教会父母使用QQ或微信,让他们能更方便地联系你,跟你说说话;教教他们怎么上网看视频,好补上出门办事难免漏掉的电视剧。但记住,父母毕竟老了,不能很轻易就理解这些新玩意,因此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那样。
陪爸妈分享他们的爱好。俗话说,人活精气神。现如今,老人不缺吃穿,好的晚年生活更在于精神追求和寄托。对于无法得享天伦之乐的爸妈,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补偿。爱好不分雅俗,无论是写字、画画、下棋,还是种花、养鸟、集邮,你都可以投其所好,花时间与他们分享些小物件。
尽情给爸妈温暖与关爱。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脸池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因此,要从一点一滴中,细心地对待他们。陪他们看看电视,多笑笑;带他们逛逛街,买件贴心的内衣给他们;饭后给他们揉揉肩膀,捏捏脖子;临走前,对他们说句“谢谢”,或“我爱你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黄 峥)
, 百拇医药
总被哄着会减寿8年
人们常管老人叫“老小孩儿”,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不少老人的心理、脾气、行为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子。但如果子女对老人像对待小孩一样去沟通,不但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损害他们的健康。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像对待小孩一样跟老人说话,会让老人折寿8年。研究人员对美国俄亥俄州某镇660名年过50岁的人进行长期调查后发现,把“乖乖”等常用于孩子的词用在老人身上,会让老人感觉心情沉重、自尊受损,进而影响健康。耶鲁大学公众健康研究院教授贝卡·利维博士的结论是:就影响长寿的因素而言,人们对老人的态度比胆固醇含量、抽烟或运动的影响更大。
子女采取“哄”的方式沟通,可能是想适应上了年纪后改变了脾气、性格的父母。所以,老人们还是应该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做起。我国传统文化提倡尊老爱幼,但也提倡互敬互谅,老年人既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闹情绪,也不要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丧失自信、忧郁自卑;应该既不服老,也不做老小孩。上了年纪更要放宽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生活。此外,老人如果受到婴儿般的对待,也不要生气,正确的做法是主动告诉子女自己的诉求。
, http://www.100md.com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对子女们的建议是:“我们对待老人的确要给予像对待孩子一样的关爱,但绝不是要采取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而老人像是一本绘满图画的厚书。老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非常需要外界的认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用哄着的方式与老人交流,会让老人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自身的价值被否定。”
那么,子女该如何跟父母沟通呢?杨萍表示,与老人沟通并不需要什么花哨的技巧,只要怀着尊重、平等的心态去沟通老人都会乐于接受。儿女说话时,要多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且记住这18个字:多倾听、少反驳;慢语速、柔语气;聊过去、问近况。如果跟老人意见不统一,子女沟通时更要注意方法。比如,父母盲目迷信某种保健品,这时,如何劝解就是一门学问。如果直接像对待孩子那样用哄着的方式说服老人,敏感的老人会想:儿女是不是觉得自己不中用了,没有判断力了?是不是儿女不舍得给自己花钱?这时,理性、平等的姿态说服比哄着劝解更有效。▲ (马 荟)
, 百拇医药
回家,好好疼爸妈(读懂老人心)
聊聊过去、送件内衣、说声爱你
新的一年来了,在外的游子又要回家了,这短短的几天假期,很多人可能早已计划好了每天的日程:访亲会友,与同学聚会喝酒……可能很少会有人静心想想该对父母做些什么。
今年国庆,我回到家,父母很欣喜,开始张罗着做饭。可刚吃完饭,我就觉得母亲的脸渐渐沉了下来。我很奇怪,便问她怎么了。她难过地说:“你一回家就拿着手机不放,也不理我们,下次干脆别回来了,免得我和你爸看着难受。”这话点醒了我,第二天,我就丢下手机,主动帮母亲洗菜,与她聊家长里短。菜洗完时,母亲说:“今天怎么过得这么快?”这话让我又有些难过,突然想到平时母亲一个人做这些事,该有多寂寞。
, 百拇医药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不心疼父母,只是被我们疏忽了。所以,临近假期,做儿女的,回家后记得要疼爸妈,好好陪陪他们。
跟爸妈聊聊小时候的事。无论年龄多大,我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即使你已为人父母,或事业有成,也不要在父母面前显露锋芒。有人戏言,人老了的标志就是“疼孙不疼儿”。这是因为儿子的长大总会提醒父母正在变老、变得没用。放下工作中的角色,在父母面前做回儿女。多和父母聊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让他们重温过去的时光,找回年轻的感觉。
教爸妈点新技术。网络能拉近父母与我们的心理距离,也可为老人打开一扇接触世界的窗户。回家,教会父母使用QQ或微信,让他们能更方便地联系你,跟你说说话;教教他们怎么上网看视频,好补上出门办事难免漏掉的电视剧。但记住,父母毕竟老了,不能很轻易就理解这些新玩意,因此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我们那样。
陪爸妈分享他们的爱好。俗话说,人活精气神。现如今,老人不缺吃穿,好的晚年生活更在于精神追求和寄托。对于无法得享天伦之乐的爸妈,适当的兴趣爱好可以补偿。爱好不分雅俗,无论是写字、画画、下棋,还是种花、养鸟、集邮,你都可以投其所好,花时间与他们分享些小物件。
尽情给爸妈温暖与关爱。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的生活迹象一点点消失,洗脸池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因此,要从一点一滴中,细心地对待他们。陪他们看看电视,多笑笑;带他们逛逛街,买件贴心的内衣给他们;饭后给他们揉揉肩膀,捏捏脖子;临走前,对他们说句“谢谢”,或“我爱你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黄 峥)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