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提醒
编号:12526430
最该知道的眼病知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28日 健康时报
最该知道的眼病知识
最该知道的眼病知识
最该知道的眼病知识

     赵家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第七届、第八届主任委员,2004年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眼科学会副主席。擅长眼科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是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2012年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擅长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眼外伤、白内障的诊治。

    赵堪兴,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现任(第十届)主任委员,2010年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亚太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副主席。擅长复杂斜视、眼球震颤、垂直斜视的诊治。

    震惊

    我国盲人总数300多万,这还不包括1700多万中重度视力损伤人群。如今每年还会新增40多万个盲人,这就意味着我国每1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成为盲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堪比印度和撒哈拉地区。
, http://www.100md.com
    无奈

    我们有顶尖的眼科专家,有居世界先进的手术水平,但我们的手术率却是全亚洲倒数第一,每年100万白内障患者中,我国手术率只有915例,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则达9000多例,印度手术率也有5500多例,我们只比非洲国家略高。

    感叹

    三位眼科院士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眼病科普做得太少了,国人对眼睛保健知识了解太少了。比如致盲隐形杀手青光眼,如果看东西突然出现彩虹样的圈圈就要警惕,却极少有人知道。黎晓新教授说,“懂得眼病常识的人比医生更了不起。”

    “我非常荣幸地通知您已经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祝贺您成为这个由33个国家的眼科界领导者组成的学术组织成员。”这是国际眼科科学院主席保罗·理查德博士(Paul Lichter)致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的一封来信,正式通知她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 百拇医药
    至此,黎晓新教授也成为继北京协和医院赵家良教授、天津市眼科研究所赵堪兴教授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除了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的身份,赵家良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委,赵堪兴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现任主委。

    日前,这三位我国眼科界的大腕与健康时报记者谈及眼病话题,如何唤起公众的重视、掌握预防知识、提高眼病就诊意识等,成为他们急切关心的问题。

    我国每分钟就有一人致盲

    眼病发展到最后最可怕的结果就是失明。在上个世纪,沙眼是国人谈之色变的传染性眼病,也是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赵家良教授回忆,那时候几乎有一半人都有沙眼,这跟当时国家经济水平不高,物质不发达,卫生条件差有很大关系。不过上世纪80年代,沙眼“毒霸一方”的情况得到了改变,赵家良教授的调查显示,虽然沙眼等传染性眼病依旧存在,但此时国人致盲的第一原因变成了白内障。此后每隔10年,赵家良都会带着他的团队做一次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每次的调查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罪魁祸首——白内障。我国白内障患者已经超过500万,急需手术治疗的接近200万,“白内障都是国人致盲的首因,”这个情况现在也没有改变。
, http://www.100md.com
    庞大的患病人群带来的结果就是盲人数量的激增。早在2006年,赵家良教授在东、中、西部各选三个省份,进行了五万多人群的样本调查,结果发现,50岁以上的盲人占到人口的1.93%,中重度视力损伤的人群占到5.3%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盲人总数在300多万,这还不包括1700多万中重度视力损伤人群。由赵家良教授提供的最新独家数据是,中国每年新增盲人数量达45万多,这就意味着,我国每1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

    在很多人印象中,盲人可能都是一点东西都看不见,“这是老百姓的传统理解,其实,国际上对于盲人的定义完全不是这样,”赵家良教授纠正说,国际上认为,一个人两只眼睛中,视力较好的那只眼睛的矫正视力小于0.05,就可以称之为盲人了,而该视力大于或等于0.05,小于0.3的,就算是中重度视力损伤了。

    “这是很可怕的啊!”说起这些数据,赵家良深吸一口气,因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我国盲人总数占到世界盲人总数的18%,成为盲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堪比印度和非洲下撒哈拉地区。
, 百拇医药
    2006年,也是赵家良至今最新做的一次眼部流行病学调查,那时他发现:在国人致盲的原因中,虽然排名第一的依旧是白内障,不过另一个新的致盲原因——眼底疾病,悄然爬了上来,如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脱离以及我国患病率较高的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等。

    也是在同一年,黎晓新教授牵头进行了我国至今最大规模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调查,最后发现,北京地区该病的发病率约为7.98/10万。以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接近10000人。黎晓新教授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底疾病的一种,同样是一种致盲性很高的眼病,手术难度大、成功率低,如果不能及时复位,会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会致盲。

    “白内障致盲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而眼底疾病的上升,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较为明显,”对于这个趋势的变化,赵家良教授说,这意味着,我国眼病既有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特点,又有发达国家的发病特点,这是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的。
, 百拇医药
    生下来变成“睁眼瞎”

    在这些视残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是那些刚降临世界不久的早产儿,他们被称为“睁眼瞎”。

    “由于出生时没有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一些早产儿长到一两岁时,家长才发现孩子原来从没看过这个世界,是个‘睁眼瞎’,这让很多家庭非常悲痛。”作为国内眼底病的顶尖专家,黎晓新从上世纪90年代初便在国内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

    黎晓新说她见过太多这样的病例,在她的门诊中,经常会看到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宝宝来看眼病的家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正成为我国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

    在2012年举办的第三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会上,一组研究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20万新生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约5万新生儿因此而致盲,在我国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新生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达到15%~20%。
, 百拇医药
    “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完全可以治愈的。”2004年,受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之托,黎晓新主持制定了《早产儿用氧规范和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目前很多地方的眼科中心都能开展这项筛查工作。

    除了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和斜视弱视也让这些稚嫩的生命不能承受眼病之重。

    几十年来,赵堪兴教授一直关注小儿眼病的防治工作,他介绍,中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为2%~4%,先天性白内障在新生儿中的患病率为0.2%~0.4%,婴幼儿盲目中近三成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斜、弱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斜视会抑制儿童视力发育并造成立体视觉丧失,其中有4%左右的斜视病人会发展为无法治愈的弱视,进而导致视残。”

    “治疗儿童眼病的关键是早期发现,”赵堪兴教授说,联合国提出弱视的筛查从5岁开始,但赵教授认为这个年龄已经太晚。其实弱视的筛查从一岁以内就可以开始了。婴幼儿完全可以用无创的照相方法来筛查,简单易行。通过照相就可以发现潜在的斜视、高度屈光不正、双眼屈光参差等问题。他提醒家长,弱视的孩子一般无特殊征状,所以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格外注意,比如观察孩子看东西是否会眯一眼,看电视是否歪头的习惯,看东西是否凑得很近,有没有斜视,出现这些情况应带孩子到专科眼科医院检查。
, 百拇医药
    手术率低得

    稍比非洲国家高一些

    面对如此高发的眼病以及一个如此庞大的失明人群,治疗显得尤为关键。谈及我国眼病的治疗率时,三位专家都显得格外沉重。

    斜弱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并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赵堪兴教授说,如果早期干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不过现实却是,许多弱视儿童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除了家人疏忽,医疗条件的限制也是一个原因。天津市眼科医院曾做过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天津市就约有10万斜弱视人群,发现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却不足1/10。

    这样的窘境在白内障治疗上一样存在。赵堪兴教授说,对于先天性白内障来说,越早手术治疗越好,最佳的手术时间在三四个月大的时候,最迟不要超过6个月,而现实中一些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受当地医疗水平所限,错过了手术时机,甚至有些医生告知家长要等孩子长大后再手术。如此,即使以后手术成功也因弱视不能恢复视力,将影响孩子一生。
, 百拇医药
    “白内障导致的失明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让患者恢复有效视力的,但我们的手术率却是全亚洲倒数第一,只能稍比非洲国家高一些。”赵家良一语道破,虽然到2011年我国每年能完成93万例手术量,相较于当时每年新增的40万患病人群来说,表面上看这个手术量已经是能解决问题了,但国际上衡量白内障治疗的不是手术量,而是手术率,即每年100万白内障患者中,能完成多少例手术。目前我国白内障手术率只有915例,还不到1000例,而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白内障手术率达到了9000多例,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手术率也在5500多例。

    “我们有顶尖的眼科专家,有居世界先进的手术水平,但我们的白内障手术率却是垫底的。”谈及原因,赵家良说,一个是技术推广问题,好的适宜技术不能及时推广至基层,以至于很多常见眼病常被耽误,比如白内障这个现在看来很成熟的手术,当年却只有在大医院能做。还有一个是钱的问题,推广技术需要培训基层医生,对于患者来说,治疗眼病的费用有时难以承担。

    眼病科普做得太少了
, http://www.100md.com
    预防重于治疗。采访三位院士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个观点。赵家良教授说,虽然有些眼病是先天性的,或者跟年龄有关,但平时学会预防,完全可以有效延缓眼病的发生,或者及时发现眼病,大大提高治愈率。

    说起这一点,赵家良教授感叹:国人对眼病保健的知识还是了解太少了。比如青光眼在早中期都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等到严重时才去就诊,往往都是晚期了,而青光眼导致的失明是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恢复的。但早期发现通过干预治疗,可以保证终生有用的视力。所以赵家良教授提醒,如果看东西突然出现彩虹样的圈圈,可能预示有青光眼的发生,对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有远视眼、高度近视的、糖尿病的要去医院筛查青光眼,35岁以上的人群最好能每年去医院查查自己的眼睛。

    黎晓新教授说,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由于视力下降前来就诊,询问和检查后发现,患者同时还患有糖尿病。进一步诊断后明确:视力下降正是糖尿病所致!
, 百拇医药
    而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患者常无症状;如果是单眼患病,更不易察觉。因此,一旦视力出现明显问题,往往就不是早期了,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且效果通常不尽如人意,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病变。

    “很多老年人看东西模糊变形,以为老眼昏花,是人老了之后很正常的生理现象。”黎晓新教授说,其实这种观点非常不对,这都可能是眼底疾病的征兆,出现这些情况,一定不要忘了眼部的检查,比如查视力、查眼压等,平时注意视力有无减弱,看物体是否变形,必要时还得查查眼底。

    “防治眼病,打赢眼病狙击战,不仅需要适宜技术的推广,政府的投入,也离不开老百姓自己的眼病防护,需要多一些眼部保健知识,”黎晓新教授说,懂得眼病保健的人比医生更了不起。

    “同时我特别提议我们医务人员要多做一些预防性的工作,”黎晓新教授说,她本人在临床中有过一些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比如,为了早发现糖尿病眼病患者,她们眼科主动与医院内分泌科进行了合作。由于糖尿病患者都是去内分泌科诊治,眼科的工作是给这些患者检查眼部健康,看有没有视网膜病变的迹象。如果发现有问题,就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能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眼部病变。我真诚希望这种预防疾病的模式能逐渐渗透到临床医学各个学科当中去,因为那样才能够使更多疾病在早期就得到控制,防患于未然,让更多的患者免受疾病之苦。”这也是黎晓新教授获得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称号后对自己提出的新的目标。, 百拇医药(杨小明)


    参见: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全国爱眼日 > 保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