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部易感染与中耳腔结构有关 等
儿童耳部易感染与中耳腔结构有关
许多儿童容易出现耳部感染。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等哺乳动物在进化期间形成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中耳腔结构,这可能是儿童容易发生耳部感染的原因之一。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人类耳腔有3块小骨,负责将声音引起的鼓膜振动传递到内耳。而中耳腔发炎出现积液,堵塞咽鼓管后,会影响振动的传递,造成暂时性听力丧失。由于没有自理能力等原因,约五分之一的两岁儿童都会出现中耳腔积液造成的咽鼓管堵塞。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哺乳动物中耳腔内的细胞组成与其他动物不同。中耳腔内存在神经嵴细胞,可能是为给3块小骨提供空间,但这也造成了中耳腔易感染的进化缺陷。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首次从中耳腔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耳部感染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心脏M3受体新功能被发现 为研发更加有效的心脏病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为研发更加有效的心脏病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黑龙江讯 哈尔滨医科大学杜智敏教授在其领衔完成的“M3受体——心肌保护的新靶点”研究中,首次证实心脏M3受体在病理状态下为“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即激动M3受体可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减慢窦性心律,由此合理阐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研发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近日获得2012年度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心血管系统疾病因其多发性和高发性,一直被医学界所高度关注。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是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其中,受体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失常成为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重要“推手”。科学家认识到,M3受体担负着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M受体亚型的确立就是其中的一座里程碑。
, http://www.100md.com
杜智敏科研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首先建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深入观察了M3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干预作用,并探索其发生奥秘。结果表明,激动M3受体通过抗细胞凋亡、缓解细胞内钙超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纠正离子通道失衡等多方“途径”起到抗心肌缺血、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的效果。同时,课题组首次发现M3受体具有模拟晚期缺血预适应作用,可以上调热休克蛋白70和环加氧酶2,调节蛋白激酶C-ε和β-链蛋白的活化、表达,从而减少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
课题组还发现,激动M3受体可抑制微小核苷酸miR-1及miR-376b-5p的表达,有助于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并且首次阐明了微小核苷酸与M3受体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关系,对在分子水平全面认识心肌损伤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体内外实验均证明,激动M3受体可降低心肌肥厚标志物心房利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水平。此外,课题组运用转基因技术首次成功建立心肌M3受体转基因鼠和转基因H9c2细胞系,为进一步探寻心脏M3受体的功能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
, http://www.100md.com
上述成果相继在《分子医学》、《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英国药理学杂志》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
(衣晓峰 杭鹏洲)
分解透明质酸新机制被发现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透明质酸的新分解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抗皮肤老化的新技术,以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的方法。
透明质酸是一种胶状的氨基多糖酸,存在于组织间、关节头的滑液中和眼球内的玻璃质中,起到黏合、润滑和保护的作用。透明质酸新陈代谢速度很快,如果合成和分解之间的平衡失调,皮肤中的透明质酸含量就会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患者体内也会出现透明质酸分子变小及含量减少等情况。为此,日本研究人员试图揭开透明质酸的分解机制。
, http://www.100md.com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微阵列分析法”和“RNA干扰法”,查明在数万个基因中,只有当“KIAA1199”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时,才会使细胞的透明质酸分解能力显著降低。而向不能分解透明质酸的细胞植入“KIAA1199”基因后,细胞可重新获得分解透明质酸的能力。
研究人员指出,“KIAA1199”基因正是在透明质酸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该基因在关节滑膜处的异常表达可导致透明质酸过度分解,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
“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平台成立
, 百拇医药
预测重大问题 满足国家急需
本报上海讯 为准确预测我国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国家制定相关应对政策、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由我国40余家重要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全国“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平台近日在上海成立。
该平台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郝模教授表示,我国近十年来健康领域SARS、禽流感、三聚氰胺、雾霾等事件频发,而这些问题的发生,绝非仅仅源于健康领域自身,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治理方式等的失衡在健康领域的爆发。能否有效治理健康领域社会问题,在于防患于未然机制的建立。防患于未然机制的建立,预测是基础,治本策略研制是关键,而“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平台的创建对国家和地方政府防患于未然机制的建立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汇聚了庞大的创新要素,可供投入的研究人员达2000多人,涉及的学科达百余个,可供使用的数据平台共计23类。构成该平台的主要部门和机构在学科、科研、人才队伍、机制改革探索等方面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
, http://www.100md.com
郝模介绍,平台成立后将以健康领域为切入点,开展重大社会问题的预测及治理策略研究,为国家治理中防患于未然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将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一是围绕健康领域,定期开展短期、中期及长期重大社会问题的预测,完善预测的方法学,形成问题预测的技术工具。二是针对特定重大社会问题,超前研制并发布治本策略,支撑科学决策;并完善治本策略研制方法学,形成治本策略研制的技术工具。三是针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治理方案,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进行优化、评价,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治理体系。四是构建特定领域战略决策分析平台,为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动态、及时、便捷的服务。
图为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右一)、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右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左)共同为平台成立揭牌。孙国根 摄影报道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