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编号:12354813
股市药市警惕暴涨暴跌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0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4.10
     股市药市警惕暴涨暴跌

    H7N9禽流感来袭

    4月7日,来自中国药材市场网的信息显示,禽流感来袭后的公众敏感品种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黄芩等价格经过短暂上扬后趋于平稳。尤其是板蓝根,4月5日以后走货趋缓,有商家要价13元,但各地价格均维持在10元左右。

    与此相似,涉及流感防治类药品生产的医药上市企业股票价格在4月初走出一波上扬行情后,大部分迅速回落。券商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药监部门第一时间批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上市,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紧急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公众和政府对本次疫情有着充分准备,H7N9禽流感不会像10年前SARS疫情一样大规模爆发,药市、股市概念炒作也仅是昙花一现,受益企业有限。

    炒作止于清醒
, 百拇医药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根据介绍,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随后,资本市场生物医药板块应声而涨,海王生物、鲁抗医药、联环药业、莱茵生物、天坛生物5股涨停,安达基因、现代制药、中恒集团、贵州百灵等10余股的涨幅超过5%。同时,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几大药材市场,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敏感品种也出现上涨势头,个别药市出现短暂的板蓝根抢购潮。

    纵观4月上旬的股市可以看出,H7N9禽流感引发了3类概念股升温:第一类是“达菲概念”。相关概念股包括达菲产品生产企业上海药业、长江药业,以及达菲替代品金刚烷胺生产企业普洛股份、东北制药;第二类是“板蓝根概念”,包括白云山、沃华医药、香雪制药等都成为关注的对象;第三类是“禽类生物疫苗概念”,包括禽类疫苗生产龙头企业大华农和瑞普生物等。

    针对部分民众担心禽流感的发展会不会出现10年前SARS疫情那样大范围传播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虽然这个疾病的死亡率很高,但正因为目前和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都没有出现相应病症,因此SARS疫情重演的可能性极小。最关键的就是,至今尚未发现人传人的情况,没呈现聚集性,为散在情况,并没有形成流行,而“非典”有很强的很鲜明的传染性。
, 百拇医药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已日臻完善,此次安徽、上海病例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国家重大传染病监测系统’功不可没。就官方举动而言,在疫情发生后,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对外通报了这一情况。同时,患者信息、官方动态、疾病知识问答等相关信息也一并在该网上发布,因此成为第二次“非典”不太可能。”一位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禽流感发现后股市、药市应生而涨的部分原因来自于人们对10年前SARS疫情的记忆。在信息不透明、传染病防控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当年,恐慌情绪给了游资炒作的空间。而如今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其病毒无很强的传染性,且特效药物研制能力和政府应急反应能力,以及公众理性认知水平与10年前相比都有很大提高,不会给概念炒作留下太多的空间。

    药企理性备战

    4月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显示,截至4月8日17时,全国共报告24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7人。4月5日,为应对疫情,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帕拉米韦注射液上市。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该药全称为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为“力韦”。目前该产品只有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获准生产,该公司隶属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旗下的湖南有色凯铂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该产品预计5月份上市。

    4月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推荐包括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读胶囊、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中成药都具有疗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为,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选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此消息一出,相关药企迅速进入备战状态。

    据先声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先声药业已于2010年2月获得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生产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也青),这是目前我国唯一批准上市的抗禽流感药物。葛兰素史克公司(GSK)拥有扎那米韦的全球专利,2006年9月GSK授权先声药业生产和销售扎那米韦。扎那米韦具有选择性高、毒性小、活性强、使用剂量小、作用范围广、预防效果好等优点。扎那米韦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产抗击禽流感药物的空白。“面对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先声药业已做好应急禽流感的准备。一旦政府抗禽流感疫情需要,我们将及时提供足够的优质高效、价格合理的也青,用于禽流感控制疫情、挽救生命。目前,我们还有部分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扎那米韦库存,以备不时之需。”上述先声药业负责人说。
, 百拇医药
    以岭药业发布消息称,4月3日接到通知,公司产品连花清瘟胶囊被列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目前公司正在全力生产连花清瘟胶囊,以确保疫情需要。 (本报记者 方剑春)

    

    中资医药股离美返国之痛

    两月三起资本市场退市

    继2月初三生制药宣布从纳斯达克退市私有化和3月中旬先声药业突然曝出私有化决定后,3月20日,又有一只出身中国的美股——尚华医药宣布股东大会通过了私有化收购方案。

, 百拇医药     2010年10月19日才风光登陆纽交所的尚华医药,在不足两年半的时间内便收手退出,背后触动点为业界所关注。

    “无论是国内领先的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尚华医药,还是重回仿制药领域的先声药业,资金池都比较充裕,短期内在资金链方面担忧较小,自然也给了其退市的底气。”一位医药行业资深投资人士表示,“美股投资市场严苛的信息披露和监管给这些中国概念股,尤其是本欲快速扩张的医药企业带来了麻烦,在国内好使的一些手段在海外就会打折扣。”

    然而,赴美淘金后急流勇退的做法并非毫无风险。据悉,罗森律师事务所正在调查有关尚华医药的证券欺诈,认为其为私有化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用于征求股东代理意见的股东须知涉嫌发布误导性和不完整声明。同时,知名美股律师郝俊波也表示,自己正在搜集相关股民材料,部分投资者认为该价格偏低,侵犯了小股东的权利,或提起集体诉讼。

    冷却的盛宴
, http://www.100md.com
    进入2010年前后,国内医药、生物科技企业赴美上市进入高潮期。据不完全统计,江波制药、三生制药、同济堂、先声药业、药明康德、尚华医药都已成功登陆美股,医药行业出海淘金似乎陷入了“狂欢的盛宴”。

    只是在短短的3年内,美国资本市场就给乐观的中资医药企业上了严肃的一课,SEC频频辣手整治违规中国概念股,也使得医药行业赴美上市的热情迅速降温,过山车式的变化也打乱了很多医药公司本身的计划。

    其中,估值过低撤回IPO的凯赛生物和2011年8月遭勒令退市的江波制药便是典型的赴美“失意者”,类似的例子还有原料药及中间体合成制造商康鹏化学和同济堂。

    旗下拥有包括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开拓者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家CRO业务控股子公司的尚华医药,已是国内同行业中的巨头。彼时作为第十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尚华医药一举募得8700万美元,若以发行价计算,其市盈率超过23倍。
, http://www.100md.com
    早在去年7月,尚华医药就已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兼CEO惠欣以及私募基金TPG Star Charisma Limited的无约束性邀约,计划以每股9美元/ADS(美国存托股票)的价格收购其不持有的所有流通股。时至当年12月,尚华医药与尚华医药控股公司、尚华医药母公司以及尚华医药合并公司达成最终收购协议。

    “尚华医药母公司将以每普通股0.5美元,或每股ADS9美元的价格收购尚华医药。”该价格与要约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12年7月5日收盘价)相比,溢价达30.8%。

    对于私有化的诱因及细节,尚华医药未予回应。

    水土不服

    事实上,近两个月内3家中资医药美股纷纷私有化给业内传导出了微妙的信号。“私有化后择机重新在A股或H股上市慢慢成为共识。”前述投资人士表示。
, http://www.100md.com
    “中国概念股的热度随着公司自身诚信危机频出和做空机构的连环出击,估值受到严重打压,难以适应如此严苛监管环境的中国企业选择回国再战也是无奈的现实之举。”前述投资人士继续表示。

    此前有接近先声药业的知情者曾对外表示:“想要筹集到新资金已经越来越难,而且美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对企业的压力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江波制药在美遭退市处理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公司本身业绩发展较好,然而因为一些在国内使惯了的‘手段’被美国监管机构盯上,而不得不选择退出。”前述投资人士指出,“这也可以说是‘水土不服’的一种。美国资本市场对于IPO公司而言,可以说是‘前松后紧’,会给轻松过会的中资医药企业一种监管宽松的假象,实际并不然。”

    2011年底,中国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遭到财务造假指控,一度引发中国概念股在美的诚信危机,最终该公司在去年2月遭到摘牌处理。
, http://www.100md.com
    “剩者”的日子也并不轻松。目前仍在美股两市公开发行的中资医药股包括:深圳迈瑞、康辉医疗、科兴生物、诺康生物、中国脐带血库等,总体市值及股价与众公司IPO时的豪言似乎已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摆在先声药业、三生制药、尚华医药面前的退市之路,实则也并不是坦途一条,股东与接手方之间关于要约价格的博弈便是其中一大困难。正积极推进私有化进程的三生制药,收购方Decade Sunshine Ltd提出的每股ADS支付15.40美元方案便遭遇了多个基金股东的抵抗,称其作价过低。

    郝俊波指出,在美国,投资者是绝对的上帝,中小股东只要认为价格偏低,就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美股上市公司在选择私有化的同时,如何稳妥透明地处理与投资者关系也直接关乎公司后续是否会面临法律风险。 (陈时俊)

    
, 百拇医药
    G20:北京生物产业的“金融放大器”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

    小微企业的贷款出口

    甘李药业、康龙化成、康辰医药这三家北京药企,不仅都是北京G20企业,还同受益于德福资本。而这样的“缘分”,或许源于G20工程一项“金融推动行动”。

    作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一面旗帜、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在2010年4月起推出了“金融推动行动”,目的是为解决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难问题。3年多来,G20工程在信用贷款、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多方位融资平台建设初现规模,“金融放大器”效应正日益显现。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

    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生物医药行业虽保持近20%的年均增长率,但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目前仅占北京工业GDP的3%。2009年,北京市医药企业贷款总额不足10亿元,在北京市总贷款额中不足万分之五。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对于风险较高的企业,商业银行贷款一般会提高利率,从而影响企业的借款意愿。金融支持难成为制约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 http://www.100md.com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液。为解决北京科技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建立支持北京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工程的金融环境,2010年4月23日,北京市科委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联合发布了《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金融激励试点方案及工作管理办法》,作为G20工程重要的配套政策。G20工程秘书处——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与17家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导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自担、财政支持是“金融激励试点方案”的主要运行模式。方案通过设立风险补贴专项资金,对参加试点的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贴,以提高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激励试点方案”一出台,便引起了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其列为2010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将医药行业作为征信管理工作的行业试点,推行第三方信用评级。商业银行也跃跃欲试,北京银行向以G20企业为主的优秀生物医药企业推出主动授信服务,授信规模达12亿元。浦发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积极开展“投贷担一体化”创新服务业务,工商银行则专门推出生物医药行业信贷服务指引等。“金融激励试点方案”为商业银行探索了一条高风险行业金融服务创新途径。
, 百拇医药
    小微企业的贷款出口

    为加大对生物医药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2012年,北京市科委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对“金融激励试点方案”进行了调整,加大了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补贴权重并设立小微企业直接贷款奖励,小微企业的贷款有了出口。

    以珅奥基医药1类新药创新为例,成立于2006年的该公司是全球唯一拥有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靶点专利的药物研发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靶向抗肿瘤1类新药“阿可拉定”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且治疗效果显著,有望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治疗特效药。针对该企业规模较小、现金流紧张等情况,北京生物中心推动启迪创投、浦发银行及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采用“投保贷一体化”新型模式支持珅奥基融资2000万元。

    据了解,万瑞飞鸿、科美东雅等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3亿元,为伏格列波糖咀嚼片的工艺开发、新一代心血管支架的研发、高灵敏快速艾滋病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研制等一批重点项目解决了资金难题。在“金融推动行动”推动下,金融机构对北京生物医药企业贷款额从2009年不足10亿元增加到2011年34.2亿元、2012年42.6亿元。2010~2012年三年累计贷款总额突破百亿,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260余家。
, 百拇医药
    金融资本加大投入

    除了金融机构参与外,“金融推动行动”同时汇集高盛、君联资本、软银赛富、晨兴创投、SVB、德福资本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20余家,投资机构向甘李药业、康辰医药、百泰生物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直接投入逾10亿元资金,投资规模达90亿元。

    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医药产业投资的德福资本在中国已投资9家医药企业,管理投资基金达4.5亿美元。德福资本将目标锁定在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或有独特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而这一目标则和北京G20企业定位吻合。

    目前,舒泰神、利德曼、博晖创新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已走向资本市场,在创业板上市的北京生物医药企业由2009年的2家增加到2012年的5家,市值达245亿元。谊安医疗、九强生物、大基康明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也进入企业上市流程。

    “金融推动行动”有效调动了商业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投资机构等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积极性,引导试点机构开展“投担贷一体化”等金融创新服务产品的探索,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发大”的作用。随着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对北京生物医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推动实现“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1800亿元,进一步向成为北京支柱产业迈进。 (本报记者 李雪墨)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