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预防药房窗口差错
早上,笔者医院的药房窗口总是很忙。近日,一位药师接到后台调配的处方后,审核、核对、打包,最后呼叫患者“雷××”来窗口取药。一位老年患者走到窗口递进一张取药小票——医院使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每位患者取药时,先在取号机上刷卡拿一张取药小票,上面记录了患者姓名、取药窗口以及取药号。药师核对取药小票与处方无误后,遂向患者做用药交代及发药。
这时,窗口旁另一个人忽然问药师:“我的药呢?”
“这是雷××的药,您稍等。”药师说。
旁边的人说:“我就是雷××呀!”
药师一听不对,连忙把处方收回来,再次核对与取药小票是一致的,就问旁边那位患者:“您的取药小票呢?”
“我在取号机上已经刷过卡了,没见到什么小票啊?!”
这时,药师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再问刚才交来取药凭证的老人,果然他不姓“雷”,而是姓“卓”。
“您自己的取药小票呢?”药师问老人。
“在这。”老人又拿出一张取药凭证,上面的姓名是“卓××”。
“那别人的票怎么在您手上?”
“取号机上有,我就取了。”
“可是我叫别人的名字,您怎么来取药了?”
“我以为该到我了,就来了。”老人如是回答。
最后药师再次核对了两人的姓名和处方,发药张冠李戴的错误得以避免。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药师在窗口接触的患者多了,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性格的患者,既有安静的、细心的,也有吵闹的、粗心的。而做好窗口工作,更多的要依靠合理的发药规程与药师认真细致的态度,而不敢,也不应去苛求每一位患者都不粗心。所以,得益于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避免这次发错药事件的发生。
一直以来,药师在审核处方合理性与准确性的同时,都很注意辨别患者。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处方标签后,药房内部差错少了很多,药师仍应养成良好习惯,如对每张处方都检查一下药品品种数是否正确(是否漏拿药品),再有就是计算机自动呼叫患者后在核对取药凭证的同时,药师应重新再呼叫一次患者姓名,即养成双重核对患者身份的习惯。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药师在窗口经常听到患者问“我”的药如何如何。面对这个容易引起混乱的“我”字时,药师应养成尽量不以“你”作为称谓来回答的习惯,而是以患者全名确认对方,有时甚至还要加上就诊科室、疾病(不涉及隐私性疾病的话)。就像这样每句都提及患者姓名,不管窗口有一个或多个患者,都可以避免差错发生。当然,窗口发药工作还是应尽量保持工作环境不被打扰,国外调查显示,药师发药每被打断一次,出错风险就增加一成。
总之,药房工作繁琐,一旦发生差错必然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药师处处细心。作为一名药师,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循足够合理的工作规程,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药剂科), 百拇医药(李枝端)
这时,窗口旁另一个人忽然问药师:“我的药呢?”
“这是雷××的药,您稍等。”药师说。
旁边的人说:“我就是雷××呀!”
药师一听不对,连忙把处方收回来,再次核对与取药小票是一致的,就问旁边那位患者:“您的取药小票呢?”
“我在取号机上已经刷过卡了,没见到什么小票啊?!”
这时,药师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再问刚才交来取药凭证的老人,果然他不姓“雷”,而是姓“卓”。
“您自己的取药小票呢?”药师问老人。
“在这。”老人又拿出一张取药凭证,上面的姓名是“卓××”。
“那别人的票怎么在您手上?”
“取号机上有,我就取了。”
“可是我叫别人的名字,您怎么来取药了?”
“我以为该到我了,就来了。”老人如是回答。
最后药师再次核对了两人的姓名和处方,发药张冠李戴的错误得以避免。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药师在窗口接触的患者多了,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性格的患者,既有安静的、细心的,也有吵闹的、粗心的。而做好窗口工作,更多的要依靠合理的发药规程与药师认真细致的态度,而不敢,也不应去苛求每一位患者都不粗心。所以,得益于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避免这次发错药事件的发生。
一直以来,药师在审核处方合理性与准确性的同时,都很注意辨别患者。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处方标签后,药房内部差错少了很多,药师仍应养成良好习惯,如对每张处方都检查一下药品品种数是否正确(是否漏拿药品),再有就是计算机自动呼叫患者后在核对取药凭证的同时,药师应重新再呼叫一次患者姓名,即养成双重核对患者身份的习惯。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药师在窗口经常听到患者问“我”的药如何如何。面对这个容易引起混乱的“我”字时,药师应养成尽量不以“你”作为称谓来回答的习惯,而是以患者全名确认对方,有时甚至还要加上就诊科室、疾病(不涉及隐私性疾病的话)。就像这样每句都提及患者姓名,不管窗口有一个或多个患者,都可以避免差错发生。当然,窗口发药工作还是应尽量保持工作环境不被打扰,国外调查显示,药师发药每被打断一次,出错风险就增加一成。
总之,药房工作繁琐,一旦发生差错必然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药师处处细心。作为一名药师,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循足够合理的工作规程,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药剂科), 百拇医药(李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