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329
碎片化医保:大病救助的短板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1日 健康时报
     山东省兖州市一名3岁男孩不幸患上白血病,虽然已经配型成功,但巨额的治疗费用一时拿不出来,家人只能靠卖掉家里种的十几万斤山药来筹集。于是,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去购买山药。

    “刻章救妻”、“自制设备血透”(相关报道见本期23版《透析的三大困境》)、“盗窃救儿”等类似新闻,几乎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眼球。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这回是“卖山药救命”,下回可能是“卖土豆救命”“卖西红柿救命”等等。可见,现行的“碎片化”医保制度,扛不起治疗大病的费用,离保障大病家庭不至于因病致贫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大病保障和救助体系这块短板,必须尽快补上。

    确实,比起看病全靠自费的年代,如今的全民医保解除了大部分人的烦恼。但大病保障刚刚开始建立,各制度之间都是独立的,各自有“紧箍咒”,就像一块块拼图,想用上却拼不上,单独用又限得死,杯水难解大病饥渴。尽快对这块拼图查缺补漏,使之成为一个有效运行的系统,方能一解大病救助背后的制度困境。

    查漏,虽然大病患者人数较少,也应尽量使制度覆盖全体人群。至少有四类患者应关注到:一是患的病不在新农合20种大病保障范围内的参合人,二是支付不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费用的参保患者,三是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参保人,四是享受了新农合大病保障、居民大病保险政策,仍负担过重的非民政救助对象。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将筹资更多地向农民、贫困人群、弱势群体倾斜,从而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取消最高额限制,将所有大病患者纳入网内,以彰显制度的公平性。同时,也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成立多家基金联合会等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积极介入农村医保,牵头帮助农民投保,以基金形式向农民提供不同形式的非营利性医疗保险计划,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大病患者一时不能垫付费用,公立医院应该先治疗再考虑费用给付的情况,可以参照国外的形式,采用一种征信方式,实行分期付款。如果剩下的确实拿不出,国家建立一种基金,为治疗埋单。

    补缺,使制度有机衔接。长远看,必须逐步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整合,再将三种医保整合成为一种制度。在当下,各个负责分段报销的部门应在更高层级领导机构指导下,科学测算,合理设定各自报销水平,使实际报销水平逐步提高,让大病家庭不至于因病致贫。

    幸运的是,这些“漏”和“缺”已被有关部门注意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今年“两会”前,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政策出台;近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医保整合的职责等等……随着政策的落地,“筹钱救命”、“等钱救命”等类似的新闻或许会逐步减少。

    不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我们仍需较长时间的耐心等待。

    作者为人民日报记者, http://www.100md.com(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