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64469
浅论治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87期
淋证的治疗,清利不忘通阳,清利勿忘治血,清利不远温补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该篇并指出淋秘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以后历代关于淋证论述较多,大致认为,初起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久则由实转虚,以脾肾病变较为突出。现代医学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和肿瘤、前列腺疾病等。

    目前对于淋证的治疗,许多医生采用清热利湿解毒的办法,以大苦寒凉之药治疗。而西医总以炎症来论治,大量使用抗生素,这样用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湿邪所化之热,但不久病情还会反复发作,因为膀胱湿邪依然存在,人体阳气气化依然被阻滞,使病情缠绵难愈而慢性化。

    此时有些鲁莽的中医,反而认为是下药太轻,力道不够!于是加大苦寒的药物用量,损伤人体的阳气。当人体仅有的这一缕阳气被消耗殆尽,湿邪自然就不会化热,也无法化热了,于是湿从寒化,成为寒湿。一病未除,一病又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