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信息
编号:12363324
@微博·中医药 (2013年3至5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04期
     @微博·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丸者缓也。绝大多數慢性病,均可用丸、散、膏、丹慢调,累积起效。汤药,主要用于急危重症,汤者荡也。然而,常常看到医生,几乎全开汤药,而且一个疾病,从头至尾,汤药一贯到底。既违背汤、丸使用的基本原則和规范,又浪費了大量中药材。

    @毛里求是_20251:

    中医是辩证哲学,西医是形而上学。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证据医学。中医是辨证论治,西医是辨病论治。中医是古代医学,西医是近代医学。中医是中国的,西医是西方的。中医是宏观的,西医是微观的。中医是定性的,西医是定量的。

    @外文原版图书:

    中医药产业发展,应借鉴法国时装、意大利皮具的经验,大力发展高端订制服务,千万不可像白色药片厂商一样,走大规模复制道路。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我希望中医要打破家传,把自己真正好的处方和技术奉献给社会,让医者获益,病者受益。我把自己所有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学生,从处方、用量,到辨治要点、使用要点,心里觉得很踏实。一个人能治的病人很有限,愿大家把好方子都拿出来,为患者解除痛苦。

    @国医大士:

    中医非科学是个起点,沿着这个起点有两个方向:唯科学主义信徒和西方文化中心论者要求中医科学化或者废除,多元文化论者则要求中医走向文化复兴和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对中医的态度,取决于人们对科学的态度。
, 百拇医药
    @孔令谦:

    中医把脉,脉通三经,加之望、闻、问,取象比类,盈亏虚实尽在三指间,这便是中医的人体内外环境分析。中西相异处是,西方注重外求,我们注重修炼内功。

    @贠克强:

    中医是学习、利用、合乎、维护“自然大道”并可较大程度解决生灵痛苦的“绿色之学”,如国家能在如此高度建立文化自信并全方位大力度支持中医,则可兴矣。

    

    @微博·中医药

    法兰西笑郎中 :
, 百拇医药
    医学最后的整合,将是西医、中医与心理学的有机融合。西医对形而下的人体结构细致入微,心理学对精神层面的成果都值得学习,可惜二者是分离的。中医将构成整合医学的主干,以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疗合一为原则,整合出形气神统一的未来医学。钱学森以科学家的视野发出预测: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

    @仝小林北京:

    中医开西药,也应该经过系统学习及继续教育学习,并通过专业考试。这条应列入执业医师法。这不仅仅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中医医生负责,可以大大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中医提高辨治水平提供倒逼机制。因为,离开西药就看不了病、看不好病的中医,实在是太多了。

    @一辈子做好心人:

    西医学与科学有交叉的部分,但西医学不等于科学,西方学者就把医学和科学作为两个不同学术范畴看待;中医学与科学也有交叉的部分,中医学也不等于科学。强调“科学的中医”,认为中医全是科学,将会失去中医的一大部分。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并非着眼于杀病毒,而是调动自身的免疫能力去清除病毒。“体内自有大药”。当机体被某种“邪气”侵袭,抑制或削弱了免疫功能,使“体内大药”不能发挥其功能。中药主要是改善体内环境,为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这或许是中西医治疗病毒性疾病,在思路和治法上的根本区别。

    @中医唐云:

    病毒之害在于扰乱了人体之内环境,脏腑功能衰竭以致死亡,故病毒之治,非在抗病毒,而在于恢复人体内环境之平衡,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燥者润之,湿者燥之,此治病毒之法,亦治万病之法。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刘力红:

    中医确实到了需要全民认知的时候了!由于现代化、科学化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人们已渐渐习惯于将生命等同于物质来看待,而生命有生命的特质,有超越物质的一面,中医正是基此而设的医学。

    @仝小林北京:

    中医和西医,在认识、诊查、治疗疾病的思维方式和手段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所擅长的疾病也有很大差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相互补充,会使疗效大大提高。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看好病。
, 百拇医药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为什么学习中医,我分析有四个原因:一是大学考入中医学院,专业学医并无兴趣,毕业后大多改行;二是自己或家人生病,百治难愈而自学中医,最终病愈而医术渐成。我遇到不少这样的病人;三是对中医有兴趣,但从事其他专业,越学越想改行;四是师承或家传,言传身教,日日磨砺,成就亦大。

    @遗忘的医生宝贝:

    对于师承和确有专长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各自跟师学经验的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将其集中起来进行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教学。此所谓分散跟师学经验,集中教育学理论,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可用的中医药人才。
, 百拇医药
    @仁寿中医:

    如果有一个公益的纯中医提高班,专门针对有中医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那是一项不错的事业,因为全国每年培养的中医本科毕业生数量不算少,可是真正从事中医,毕业后在中医水平上提高很快的却很少,这是目前高水平中医师数量少的原因之一。

    @针石巫:

    学中医不累,尤其是你感兴趣的时候,可事实上学中医很累,因为你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和政治,否则你既毕不了业也考不上研。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少得可怜,连《黄帝内经》都只是学精简版的。这就是大学的应试教育,虽可以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却很难出得了人才。

    
, http://www.100md.com
    @微博·中医药

    @悟方能:

    任何科学,高度归纳后就是哲学。由此,中医和西医谁更有用的争论是否可以停止了?西医是在从微观角度解决问题,而中医,是从宏观角度、哲学层面解决问题,方向不一样,可比性不强。总而言之,能治病就行。

    @松鼠老孙:

    自从近代科学技术诞生以来,全球化浪潮波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如何学习和借鉴来自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文明,谁都逃不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者“全盘西化”等主张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医学是例外吗?西医为用,中医为体。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我学习中医二十余年,其间反复读书、不懈临证,兼以思考,渐有所悟:吾辈学医,当有成就儒医之志。故汲汲所在,总以治病救人、涵养精神为首务。因此,人生在世,需志于传承先贤遗志,努力宣传往圣绝学,让医道普及天下,此亦为我的一生努力目标与奋斗理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