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问题咨询.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46页 |
第102页 |
参见附件(360kb)。
前 言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0 岁。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成
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特征,与其他年龄组的人
有所不同。他们自身的每个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和疾病的发生,都传递给人
们值得注意的信息,但人们常常对此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根本不注意这些
信息及其重要意义,直至酿成重病。另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对有关自身健
康的很多问题不易得到解答。为此,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鼓励和支持下,我
们针对老年人经常遇到的上百个问题,组织撰写了这本书。撰写者绝大多数
是副主任医师职务以上的卫生技术工作者,具有多年的临床和保健工作经
验。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吸取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成就,尽量做到深入
浅出。但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读者不吝指正。
热切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老年医学知识的普及,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出微薄的贡献。
孙宗鲁
1993 年5 月31 日于中关园内容提要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与此相关的疾病特征与其他年龄组的人不同。他
们自身的每个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和疾病的发生,都传递给人们值得注意的
信息,但人们往往对此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注意这些信息,直到
酿成重病还不知其为什么会如此。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对有关健康的很多问
题得不到解答,而绝大多数医院也没有设置老年病科。本书是针对老年人经
常遇到的上百个问题而编写的,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和
有老年人的家庭,也可供老龄工作者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和参考。出版说明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总是要老的。老年人曾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
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他们虽然己离退休,但仍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我国的改
革开放献计献策献力。老年人离退休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必然会遇到许
多新的问题要解决。为此我们特请医学专家孙宗鲁教授担任主编,老年心理
学专家姜德珍教授担任副主编,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这套《健
康长寿丛书》,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营养保健、疾病防治、法律保护、志趣爱好、老有所为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性
意见,作为我们献给老年朋友的一份礼物。这也是老人节时各单位团体送给
离退休职工和儿孙送给老人欢度晚年的最佳礼品。
我们衷心祝愿老年朋友们身心健康,青春长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8 月老年人健康问题咨询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
1. 怎样延缓衰老?
什么是衰老?多数人以为衰老就是老化。这是不对的。老化的意义要广
泛得多。实际上,我们人人都在老化,因为老化是指人的生理、心理、行为
等方面的逐渐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我们诞生之时就已开始了。另有一个狭义
的老化,是指一个人在身心发育成熟至其生命终结之间的变化。
那么,什么叫老年呢?我国习惯上把 60 岁以上的人当作老年。而在美
国,这道界限是65 岁。这是因为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0 岁,而美国社会
保障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5 岁,因而都带有人为的因素。老年学家也规定
了几个年龄段:65 ~74 岁为“少老”;75 ~84 岁为“中老”;85 岁及85 岁
以上为“老老”。但这个规定也不完善,因为个体差异实在太多、太大了。
比如一位 70 岁的人,可能在各方面就像 60 岁一样,或者在各方面犹如 80
岁高龄。所以,有人把“少老”用于那些生活得积极、活跃、多产而富有创
造力的老人,不管其年龄多大;而把另一极端,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称
作“老老”或衰老,由此抛开了以实际年龄来计算的模式。
这样,我们便可明白,衰老是由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漫长的老化过程的最
后阶段,是指难以完全自理生活的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到来可早可晚,并不
完全由自然年龄所决定。因此,延缓衰老是可能的。
延缓衰老的途径颇多,涉及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饮食和营养、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一句话,涉及本书的全部内容及其精华。作为本书的开篇,这
里介绍几个基本的观点,供老年朋友们记取。
年老以后,记忆力(一般是短期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力可能有轻度
衰退,但智力不受损害。事实上,65 岁时的语言能力胜过中青年时代。视觉
能力(例如在一幅复杂的图像中找出一幅简单的图像)也随年龄增长而有提
高。“换脑筋”的能力不亚于中年。创造性思维在晚年仍能继续保持,甚至
还能继续开发。丧失记忆力和其他大脑功能的老年性痴呆,只发生于少数人。
但是老年人可能面临情绪方面的问题,包括抑郁、孤独、失落感、疑病
症以及重大的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挫折和精神压力。这些心理障碍都是可
以解决的,而且摆脱得愈快愈好,否则必然引起身心的早衰。
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合理的膳食营养,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但至今仍未
引起一些老人的重视。包括体育运动和饮食营养在内的生活方式,是提早或
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有一项小测验相当有趣:每超出或不足标准体重范围
10 磅就扣除1 分;从不吸烟的加4 分,有吸烟史者戒烟每5 年加1 分,如今
仍在吸烟者每日每10 支烟减2 分;经常酗酒者减10 分,每日喝啤酒两瓶以
上者减5 分;每天不吃早餐者减2 分,每天吃油腻并吃得过咸过甜者减4 分,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家禽、鱼和粗粮者加3 分;每夜睡6 ~8 小时者加1
分,每夜睡眠不足6 小时或超过9 小时者减3 分;每日做气功或放松练习者
加2分,每天的活动使你焦虑、紧张并感到精神负担者减 1分;每周至少 3
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 分钟者加3 分,每周2 次而每次20 分钟者加1 分,仅是偶尔运动者减2分;每年体检加1分,2 年以上未作体检则减 1分;平
时心情宁静、讲求实际、知足常乐者加3 分,争强好胜、心情紧张而不乐者
减3 分。最后得分愈高愈好。总分为负者表明今后的生活质量将每况愈下。如果对预期的后果感到不满而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将有机会改变
今后的结局。
老年人易患传染病,但对老人威胁最大的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肺
炎、糖尿病、肝病、肾衰等。许多病,虽然不会致命,却可带来痛苦和折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些方面,有很多知识和信息值得老年人记
取。
愿更多的老年人活得快乐,活得健康,活得年轻。
(孙宗鲁吴坚明)
2. 中国的养生之道概括起来有哪些内容?
养生又称摄生,是护养、保养生命,以达长寿的意思。中国的养生之道
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方法众多,功效显著。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情志调摄、饮食调理、生活起居、房事调谐、劳动运动、气功吐纳、保健按摩、药物调
理等八个方面。
情志调摄养生《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说明古人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长寿方面的作用。中医学把人的情
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并认为七情失
常是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平时要注重情志调摄。养生首先要养心修
德。思想开朗,心胸豁达,精神乐观,注重道德修养,对物质生活不要过分
奢求,遇到逆境要善于排解,这样才能心理安定,意志不乱,气血调和,不
易发生疾病。所谓“乐者寿”、“仁者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还要
勤于用神。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用脑,潜心事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寿”,许多高龄科学家和革命家用一生的实践证明了这
一点。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对于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则可采用自
我调节的方法,通过琴棋书画等诸多活动,来转移或宣泄 ......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0 岁。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已成
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特征,与其他年龄组的人
有所不同。他们自身的每个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和疾病的发生,都传递给人
们值得注意的信息,但人们常常对此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根本不注意这些
信息及其重要意义,直至酿成重病。另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对有关自身健
康的很多问题不易得到解答。为此,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鼓励和支持下,我
们针对老年人经常遇到的上百个问题,组织撰写了这本书。撰写者绝大多数
是副主任医师职务以上的卫生技术工作者,具有多年的临床和保健工作经
验。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吸取国内外的新知识和新成就,尽量做到深入
浅出。但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读者不吝指正。
热切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老年医学知识的普及,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出微薄的贡献。
孙宗鲁
1993 年5 月31 日于中关园内容提要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与此相关的疾病特征与其他年龄组的人不同。他
们自身的每个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和疾病的发生,都传递给人们值得注意的
信息,但人们往往对此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注意这些信息,直到
酿成重病还不知其为什么会如此。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对有关健康的很多问
题得不到解答,而绝大多数医院也没有设置老年病科。本书是针对老年人经
常遇到的上百个问题而编写的,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不仅适用于老年人和
有老年人的家庭,也可供老龄工作者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和参考。出版说明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总是要老的。老年人曾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
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他们虽然己离退休,但仍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我国的改
革开放献计献策献力。老年人离退休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必然会遇到许
多新的问题要解决。为此我们特请医学专家孙宗鲁教授担任主编,老年心理
学专家姜德珍教授担任副主编,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这套《健
康长寿丛书》,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营养保健、疾病防治、法律保护、志趣爱好、老有所为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性
意见,作为我们献给老年朋友的一份礼物。这也是老人节时各单位团体送给
离退休职工和儿孙送给老人欢度晚年的最佳礼品。
我们衷心祝愿老年朋友们身心健康,青春长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8 月老年人健康问题咨询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
1. 怎样延缓衰老?
什么是衰老?多数人以为衰老就是老化。这是不对的。老化的意义要广
泛得多。实际上,我们人人都在老化,因为老化是指人的生理、心理、行为
等方面的逐渐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我们诞生之时就已开始了。另有一个狭义
的老化,是指一个人在身心发育成熟至其生命终结之间的变化。
那么,什么叫老年呢?我国习惯上把 60 岁以上的人当作老年。而在美
国,这道界限是65 岁。这是因为我国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0 岁,而美国社会
保障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5 岁,因而都带有人为的因素。老年学家也规定
了几个年龄段:65 ~74 岁为“少老”;75 ~84 岁为“中老”;85 岁及85 岁
以上为“老老”。但这个规定也不完善,因为个体差异实在太多、太大了。
比如一位 70 岁的人,可能在各方面就像 60 岁一样,或者在各方面犹如 80
岁高龄。所以,有人把“少老”用于那些生活得积极、活跃、多产而富有创
造力的老人,不管其年龄多大;而把另一极端,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称
作“老老”或衰老,由此抛开了以实际年龄来计算的模式。
这样,我们便可明白,衰老是由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漫长的老化过程的最
后阶段,是指难以完全自理生活的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到来可早可晚,并不
完全由自然年龄所决定。因此,延缓衰老是可能的。
延缓衰老的途径颇多,涉及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饮食和营养、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一句话,涉及本书的全部内容及其精华。作为本书的开篇,这
里介绍几个基本的观点,供老年朋友们记取。
年老以后,记忆力(一般是短期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力可能有轻度
衰退,但智力不受损害。事实上,65 岁时的语言能力胜过中青年时代。视觉
能力(例如在一幅复杂的图像中找出一幅简单的图像)也随年龄增长而有提
高。“换脑筋”的能力不亚于中年。创造性思维在晚年仍能继续保持,甚至
还能继续开发。丧失记忆力和其他大脑功能的老年性痴呆,只发生于少数人。
但是老年人可能面临情绪方面的问题,包括抑郁、孤独、失落感、疑病
症以及重大的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挫折和精神压力。这些心理障碍都是可
以解决的,而且摆脱得愈快愈好,否则必然引起身心的早衰。
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合理的膳食营养,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但至今仍未
引起一些老人的重视。包括体育运动和饮食营养在内的生活方式,是提早或
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有一项小测验相当有趣:每超出或不足标准体重范围
10 磅就扣除1 分;从不吸烟的加4 分,有吸烟史者戒烟每5 年加1 分,如今
仍在吸烟者每日每10 支烟减2 分;经常酗酒者减10 分,每日喝啤酒两瓶以
上者减5 分;每天不吃早餐者减2 分,每天吃油腻并吃得过咸过甜者减4 分,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家禽、鱼和粗粮者加3 分;每夜睡6 ~8 小时者加1
分,每夜睡眠不足6 小时或超过9 小时者减3 分;每日做气功或放松练习者
加2分,每天的活动使你焦虑、紧张并感到精神负担者减 1分;每周至少 3
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 分钟者加3 分,每周2 次而每次20 分钟者加1 分,仅是偶尔运动者减2分;每年体检加1分,2 年以上未作体检则减 1分;平
时心情宁静、讲求实际、知足常乐者加3 分,争强好胜、心情紧张而不乐者
减3 分。最后得分愈高愈好。总分为负者表明今后的生活质量将每况愈下。如果对预期的后果感到不满而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将有机会改变
今后的结局。
老年人易患传染病,但对老人威胁最大的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肺
炎、糖尿病、肝病、肾衰等。许多病,虽然不会致命,却可带来痛苦和折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些方面,有很多知识和信息值得老年人记
取。
愿更多的老年人活得快乐,活得健康,活得年轻。
(孙宗鲁吴坚明)
2. 中国的养生之道概括起来有哪些内容?
养生又称摄生,是护养、保养生命,以达长寿的意思。中国的养生之道
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方法众多,功效显著。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情志调摄、饮食调理、生活起居、房事调谐、劳动运动、气功吐纳、保健按摩、药物调
理等八个方面。
情志调摄养生《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说明古人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长寿方面的作用。中医学把人的情
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并认为七情失
常是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平时要注重情志调摄。养生首先要养心修
德。思想开朗,心胸豁达,精神乐观,注重道德修养,对物质生活不要过分
奢求,遇到逆境要善于排解,这样才能心理安定,意志不乱,气血调和,不
易发生疾病。所谓“乐者寿”、“仁者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还要
勤于用神。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用脑,潜心事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寿”,许多高龄科学家和革命家用一生的实践证明了这
一点。另外还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对于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则可采用自
我调节的方法,通过琴棋书画等诸多活动,来转移或宣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60KB,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