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不是健康食品?
Soy |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我们从小就吃豆腐、豆浆、豆花、豆皮等等各种各样的豆制品。在物质匮乏,乳制品和肉类都是奢侈品的年代,大豆曾是普通中国人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是在西方国家,人们饮食的蛋白质来源主要来自蛋、乳制品和肉类等动物性食品。例如在美国,虽然大豆产量排世界第一(中国仅排在第四),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做饲料和炼油,直接供人食用的很少。
从动物性食品摄入蛋白质的一大问题是,往往要同时摄入很多饱和脂肪酸,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美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被归咎于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进而归咎于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所以医学界就提倡美国人也把大豆制品作为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甚至很少见地允许厂商在豆制品上贴上“大豆蛋白质可能减少心脏病风险”、“作为低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膳食的一部分,每天吃25克大豆蛋白质可能减少心脏病风险”的标识。从此大豆在美国被当成健康食品,那些追求健康的人以吃豆制品为时髦,还出现了以健康为目的完全不吃动物性食品的素食者。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当总统,媒体曾大肆报道克林顿总统为了健康每天吃豆腐。Totu和kung fu一样,成了美国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来自汉语的词汇。
, 百拇医药
人们认为豆制品能够取代动物性食品,是因为认为大豆蛋白质的品质和动物蛋白质一样好。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11种是人体可以用其他氨基酸或别的有机物合成的,不一定非要从食物中吸收,但是剩下的9种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的,必须从食物蛋白质中吸收,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品质的好坏,就取决于其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199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评价食物蛋白质的品质,称为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分数(PDCAAS),最高分设为1,大豆蛋白质的得分在09~1,与得分为1的鸡蛋蛋白、牛奶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相当。因此很多人把大豆蛋白当成与鸡蛋蛋白、牛奶蛋白一样优质的蛋白。
而实际上大豆蛋白虽然也算得上优质蛋白,却不是最优质的。大豆蛋白的最主要缺陷是缺乏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也叫蛋氨酸),其含量不仅比动物蛋白少,比谷类蛋白也少。为此,用大豆做的饲料要添加合成的甲硫氨酸,才能满足家禽家畜的生长需要(美国为此一年花费1亿美元)。供人食用的豆制品,有的也添加了甲硫氨酸强化。大豆蛋白中另一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的含量比谷类蛋白高,本来是足以满足人的营养需求的,但是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赖氨酸容易转化成没法被人体利用的物质,会损失掉一部分,这样大豆蛋白实际上也缺乏赖氨酸。目前美国有人在研究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增加大豆蛋白中的甲硫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试图一劳永逸地让大豆蛋白更优质。另外,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利用率比较差,大豆蛋白消化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很快就转化成尿素排出,用以合成体内蛋白质的效率比不上牛奶蛋白。
, 百拇医药
由于PDCAAS评价方法的缺陷,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改用一种叫可消化不可缺氨基酸分数(DIAAS)的新方法来评价蛋白质的品质。按这种方法,牛奶蛋白的得分比大豆蛋白高10%~30%,例如,大豆分离蛋白为1,浓缩乳清蛋白为1.10,乳清分离蛋白为1.25,浓缩牛奶蛋白为1.31。
在以前,人们认为大豆蛋白可取代乳清蛋白,所以婴儿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有的用的就是大豆蛋白。但是根据2001年的一篇论文,吃大豆蛋白配方的婴儿和吃乳清蛋白配方的婴儿相比,长大后健康状况有差异,前者更容易得哮喘和过敏。2008年,美国儿科协会建议,除非有特殊的医学要求(例如婴儿得了乳糖不耐症),婴儿要吃配方奶粉的话只能吃乳清蛋白配方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
大豆中有一类特殊的黄色色素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被一些人认为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等等,市场上还出现了以大豆异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实际上这些保健功效都只有初步的证据,甚至有反面的证据,并未得到确证。值得注意的是,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能够和人体内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活性,这有可能对男人身体状况产生影响。2008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的调查发现,摄入豆制品较多的男人,精子数量较低。动物实验表明,摄入大豆异黄酮会影响雄性动物的性功能。甚至还有研究人员提出中国男人勃起障碍比例比美国男人高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男人吃了太多的豆制品。但也有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正常饮食中的大豆异黄酮不会让男人女性化。但是大豆异黄酮摄入过多的后果仍然是不容忽视的。2008年美国报道过一个病例,有个60岁男子出现严重的乳房肥大症,检测表明其体内雌激素含量是正常值的4倍。病因一直找不到,后来医生了解到他有每天喝3夸特(近3升)豆奶的习惯,怀疑是因为摄入大豆异黄酮过多引起的,让他不要再喝了,其体内雌激素含量才慢慢恢复正常。
健康饮食的原则是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即使是同一种营养素的来源也应该尽量做到多样化。把某种食物当成“健康食品”,单一化地、乃至过量地摄取它,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2013.5.29
(《新华每日电讯》2013.5.31), 百拇医药(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