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与中药麻醉
在《三国演义》第75回中,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那位施术者就是神医华佗。华佗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外科专家,他从酒喝多了会醉这一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以曼陀罗(洋金花)为主药的一种全身麻醉剂——“麻沸散”,从而减轻甚至消除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剧痛,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救活了许多危重患者。
相传有一天,一个做苦力的男子肚子疼得冷汗淋漓,被人抬到华佗处求治。华佗经过诊断后认为他患了“肠痈”(即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华佗让患者喝了“麻沸散”后立即行剖腹术,割去其溃烂的阑尾,然后缝合好伤口。不久,该患者就恢复了健康。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一代名医华佗却死于非命,他创制的“麻沸散”配方也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后来,随着朝代的递嬗,中医外科逐渐迷失了方向,路越走越窄,最终仅仅局限在疡科、伤科上面,与所谓的西医外科彻底划清界限分道扬镳了。假如“麻沸散”没有失传,并且得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外科的历史很可能就要改写,与现代医学的真正融合也可能会提前几个世纪。
关于“麻沸散”的处方组成,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但是有一味药似乎得到了一致认可,那就是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花——洋金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这种感觉与“麻沸散”何其相似。
与外科手术一样,割疮、灸火都是非常疼痛的,但如果先服用此方,就不觉得痛了。
据现代研究发现,洋金花主要含东莨菪碱(天仙子碱)、莨菪碱(天仙子胺)、阿托品等,而东莨菪碱对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某些部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致使意识丧失而产生麻醉。因此,从理论上讲,“麻沸散”中应该含有洋金花,只是目前还拿不出第一手的证据。
无论“麻沸散”中是否有洋金花,与西方医学相比,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使用麻醉药还是早了1600多年。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医药工作者通过不断挖掘祖国医学遗产,在应用洋金花等中药进行全身麻醉方面早已获得成功。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抗休克、抗感染等优点,从而使湮灭已久的“麻沸散”重新大放异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坐拿草”条下还提到,“押不芦”亦有麻醉作用,他援引周密《癸辛杂志》云:“漠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土人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痹而死,加以刀斧亦不知。至三日,则以少药投之即活。御药院中亦储之。贪官污吏罪甚者,则服百日丹,皆用此也。”李时珍由此认为华佗的“麻沸散”中可能还有押不芦:“昔华佗能刳肠涤胃,岂不有此等药耶!”, http://www.100md.com(黄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