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Z > 中暑
编号:12457217
中暑分阴阳,用药需辨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医药经济报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中医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却往往认识不足。与此相对应,用药也各有不同。

    阳暑:多因高温引发

    症状:高热、口渴、大汗、脉浮数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因此患了阳暑(真正中暑)的人体温都会升高,暑邪伤津耗气,所以患者会感到口渴、乏力,还会有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表现。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在持续高温天气下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

    推荐用药:仁丹

    仁丹含有檀香、砂仁、木香、冰片、朱砂等中药,具有清暑开窍的功能,可以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0~20粒。因仁丹含有檀香、朱砂等成分,因此,儿童、孕妇、年老体虚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预防:出行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如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准备充足的白开水等饮料以及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备应急之用。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多喝绿豆汤、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

    阴暑:多因避热贪凉引起

    症状:畏寒头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或伴有呕吐、腹泻

    酷暑难耐的盛夏,常会“逼着”人们吹空调、喝冷饮,甚至洗冷水澡,在炎热天气下,人体毛孔张开,一旦这些纳凉避暑的方式过了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邪气侵犯太阴,损及脾肺或身体元气不足,造成湿阻中焦,很多人就会假“中暑”。

    除了和阳暑相同的发热症状外,还会有畏寒头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或伴有呕吐、腹泻等表现,中医称之为“阴暑”。

    推荐用药:藿香正气丸(水)

    藿香正气类祛暑药有多种剂型,但其主要成分并没有变化。由藿香、紫苏、大腹皮、茯苓、白术等组成的藿香正气,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暑湿”所致的中暑、感冒和肠胃疾病等。服用时可在药水中冲入适量热水趁热喝,10分钟后再饮一杯热水,使身体微微发汗,效果更佳,服药后注意避风。或常备一些银花感冒颗粒。

    预防:不过于贪凉

    预防“阴暑证”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切不可过于贪凉,应避免大汗之后冷水洗头、淋浴,或进食大量冰镇饮料,容易导致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证。其次应注意规律的饮食和休息,避免因吃过于热气的食物或通宵玩乐和熬夜加班等导致“上火”,如果体内有热又受凉,也很容易患上“阴暑证”。, http://www.100md.com(文 朱本浩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