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 > 饮食
编号:88040
科学家解释胖人为何易患肝癌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2013.07.01
    科学家解释胖人为何易患肝癌

    新华社电 肥胖容易引发脂肪肝甚至肝癌,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这是由于肥胖后肠道内的一种菌群增加使肝细胞老化,从而导致癌变。

    日本癌症研究会的研究人员6月27日在英国《自然》期刊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给两组实验鼠体表都涂上可诱发癌症的低浓度化学物质,然后给一组实验鼠喂食高脂肪食物,给另外一组实验鼠喂食普通食物,结果变得肥胖的实验鼠全都患上了肝癌,而另一组实验鼠则无一患肝癌。

    该小组研究两组实验鼠的肠内细菌后发现,肥胖实验鼠肠内的革兰氏阳性菌数量是体重正常的实验鼠的3000倍以上。而通常情况下革兰氏阳性菌难得出现在实验鼠体内。

    研究小组还发现,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能够将胆汁内的胆酸转变为“去氧胆酸”,而去氧胆酸会损伤细胞的DNA,通过门静脉被肝脏吸收后,就会损伤肝细胞,引发肝细胞老化,老化的肝细胞会分泌促进癌变的蛋白质。如果给实验鼠注射能够杀死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物质,肥胖实验鼠患上肝癌的病例可减少三分之二。
, 百拇医药
    研究小组在肥胖肝癌患者当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细胞损伤,因此推测在人体内也有类似的肝癌发病机制。该研究的负责人原英二指出,调查肠内细菌的种类可能有助预测患肝癌的风险。如果能够遏制革兰氏阳性菌增加,或许对预防肥胖导致的肝癌有所帮助。(蓝建中)

    

    肝癌靶向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通讯员仉天聪 记者张行勇)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治疗晚期肝癌靶向1.1类新药MB07133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西安高新区举行。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登科在会上发布:继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批准进入临床研究后,又一1.1类肝癌靶向新药“注射用MB07133”日前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这标志着我国肝癌创新药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 百拇医药
    据悉,1.1类新药MB07133是我国第一个在美国完成药理毒理研究、国外多相关研究中心完成I期临床研究的新药。西安新通公司的肝靶向技术已在美国、欧盟、中国等13个国家地区获得专利授权,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肝癌的死亡率位居肿瘤中的第二位,被称为“癌症之王”。目前,世界上获美国FDA批准用于肝癌的唯一有效药物是德国拜耳公司的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是治疗该病的王牌药物,患者的生存期为6.5个月,每天的用药成本为1664元。而据介绍,MB07133基于肝靶向技术,国外临床试验显示患者平均生存期为9.7个月,每天的用药成本为500元。 (仉天聪 张行勇)

    

    肝癌代谢组学研究获进展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刘万生)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王红阳院士课题组合作,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用于肝癌组织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美国《癌症研究》上在线发表。

    肝癌在临床上早诊困难,治疗预后效果差。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理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重要的意义。组织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肝癌代谢异常的有力工具,可为肝癌发病机理的阐明和新型诊断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依据。

    研究人员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平台,对50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近端组织和远端组织进行了非靶标代谢谱分析,结合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整体层面阐明了肝癌微环境的代谢紊乱状况。结果表明,肝癌患者出现了大量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糖酵解加速、三羧酸循环抑制、糖异生和β-氧化加快以进一步提供能量、脂肪酸代谢相关的Δ-12脱氢酶活性显著下调。此外,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分子水平增高,炎症相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酶A2水平下降。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将组织中发现的差异代谢物在29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清样本中检测,发现甜菜碱和丙酰肉碱联合对原发性肝癌有良好的诊断能力。通过另一批血清样本的外部验证,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种代谢物在肝癌中的诊断潜力,与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有很好的互补性。

    

    科学家揭示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

    (记者黄辛) 美国杜克大学王小凡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谢东实验室通过合作,发现miR-34a在抑制肝癌肝内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癌细胞》在线发表了此项研究。

    据了解,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居世界肿瘤相关死因的第三位。肝癌门静脉栓的形成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迄今为止,肝癌门静脉栓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 百拇医药
    王小凡实验室的博士后杨鹏远、张云和谢东实验室的博士生冯宇雄、邓跃臻、赵江沙等,经过3年多的合作研究发现,TGF-β通过影响miR-34a和趋化因子CCL22的表达而调控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招募,进而影响肝癌的肝内转移及门静脉癌栓的形成。

    研究结果表明,在从原位癌向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过程中,乙肝病毒(HBV)的持续感染导致TGF-β信号通路活性的提高,从而抑制miR-34a的表达,进而上调miR-34a下游靶基因趋化因子CCL22的表达。CCL22的上调有利于T-reg免疫细胞的招募,从而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细胞的攻击(免疫逃逸)。

    据悉,该研究工作利用大量的临床样本和动物模型,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阐明了HBV感染和TGF-β-miR-34a-CCL22 信号通路激活以及对Treg细胞的招募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新机制,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 百拇医药
    上述研究得到科技部肝癌重大专项和重大基础项目的支持。

    

    专家说生食数种鱼会诱发肝癌

    新华社电 柬埔寨国家寄生虫、昆虫与疟疾防控中心主任乍门佐博士2月26日说,该机构与日本科研人员经合作研究发现,生食当地的7种鱼可引发肝癌。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7种鱼分别是天竺圆唇鱼、盔圆唇鱼、斜口圆唇鱼和其他4种鲤科鱼类。这些鱼分布在东南亚的洞里萨河与湄公河流域,是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淡水鱼。

    乍门佐对新华社记者说,研究者不久前在这些鱼身上发现一种寄生虫——肝吸虫,它所合成的一种有害物质能抑制人体细胞正常死亡并诱发瘤体生长,导致人体患肝癌。他指出,生吃这些鱼或按当地方法将其腌制发酵后食用,都可能导致肝吸虫进入人体并寄生。最简单的预防手段是只吃烹饪熟的鱼。
, 百拇医药
    这家研究机构的肠道疾病国家防治项目主任穆特·辛万说,生吃这些鱼诱发肝癌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柬埔寨,在老挝、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也均有发生。(王其冰)

    

    肝癌早期诊断新模型正确率近九成

    (记者黄辛)近日,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教授樊嘉领衔的课题组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突破,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该杂志同期配发编者按称:“可以改变肝癌早期筛选的传统模式,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超过60%的肝癌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标记物为甲胎蛋白(AFP),但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寻找诊断肝癌特别是早期肝癌的分子标记物,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百拇医药
    中山医院科研团队经过3年攻关,终于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到了由7个micro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并利用这7个血浆microRNA建立了一个诊断模型。“对于小于2厘米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并且效果优于传统的AFP。”

    “此模型可以准确诊断早期肝癌,包括AFP阴性的肝癌,诊断正确率高达88%。”论文第一作者周俭介绍,该研究将肝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人群,包括乙肝、肝硬化患者均纳入了对照组,筛选出的microRNA能将肝癌与各类对照人群区分开来,更适合临床应用。

    樊嘉进一步解释说,血浆microRNA检测只需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利于连续动态检测和人群的大规模筛查;要求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特别是可诊断早期肝癌,利于早诊早治,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该成果正在申请中、美、日等国和欧盟的专利。”樊嘉表示。
, 百拇医药
    

    我专家提出晚期肝癌化疗新方案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首次证实,含有奥沙利铂的FOLFOX化疗新方案对晚期肝癌患者客观缓解率有所提高,且不良反应也较轻微。这一临床成果在最近召开的第46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0)上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各国同行的重视,被评价为“改写了肝癌药物的治疗历史”。

    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且十分普遍的肿瘤之一,临床以手术、介入和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以往肝癌常用的三类化疗药各有缺憾之处,不是疗效不明显,就是毒副作用大,因此肝癌的化疗效果一直不被业界看好。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的指导下,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秘书长秦叔逵领衔,从2006年开始立项进行一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亚太晚期肝癌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对比多柔比星系统化疗Ⅲ期临床研究(EACH)”。
, http://www.100md.com
    历时4年的研究中,共入组37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癌病人,随机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或多柔比星药物治疗。数据分析显示,前者所有主要及次要指标都得到了阳性结果。FOLFOX组与多柔比星组对比,自用药首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4.9个月,客观缓解率为8.7%和2.8%,具有显著差异。同时,FOLFOX组除发生轻微的手足麻木外,其他不良反应与多柔比星组无太大差异。研究中,入组病例半数左右都是经手术、介入等局部治疗失败者。其意义在于,对于不能接受局部手术或介入的患者,FOLFOX可作为一线用药方案;对于局部施治不成功的,FOLFOX可作为二线选择。

    参与这项研究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教授白玉贤认为,亚太地区肝癌多发,且患者发病迅速而凶险,因此控制病情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含有奥沙利铂的FOLFOX化疗新方案的首次提出和确定,对今后人们对彻底降服“癌中之王”的肝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对中国、亚太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肿瘤学界均开启了良好的化疗应用新前景。(衣晓峰 孙理 张好诚)
, 百拇医药
    

    我专家提出晚期肝癌化疗新方案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一项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首次证实,含有奥沙利铂的FOLFOX化疗新方案对晚期肝癌患者客观缓解率有所提高,且不良反应也较轻微。这一临床成果在最近第46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与会各国同行的重视,被评价为“改写了肝癌药物的治疗历史”。

    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且十分普遍的肿瘤之一,临床以手术、介入和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以往肝癌常用的三类化疗药各有缺憾之处,不是疗效不明显,就是毒副作用大,因此肝癌的化疗效果一直不被业界看好。
, 百拇医药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的支持与指导下,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秦叔逵教授领衔,从2006年开始立项进行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亚太晚期肝癌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对比多柔比星系统化疗Ⅲ期临床研究(EACH)”。

    历时4年的研究中,共入组371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肝癌病人,随机接受FOLFOX-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或多柔比星药物治疗。数据分析显示,前者所有主要及次要指标都得到了阳性结果。FOLFOX组与多柔比星组对比,自用药首日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4.9个月,客观缓解率为8.7%和2.8%,具有显著差异。同时,FOLFOX组除发生轻微的手足麻木外,其他不良反应与多柔比星组无太大差异。研究中,入组病例半数左右都是经手术、介入等局部治疗失败者。其意义在于,对于不能接受局部手术或介入的患者,FOLFOX可作为一线用药方案;对于局部施治不成功的,FOLFOX可作为二线选择。

    参与这项研究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教授白玉贤认为,亚太地区肝癌多发,且患者发病迅速而凶险,因此控制病情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含有奥沙利铂的FOLFOX化疗新方案的首次提出和确定,为今后人们彻底降伏“癌中之王”的肝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对中国、亚太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肿瘤学界均开启了良好的化疗应用新前景。
, 百拇医药
    (衣晓峰 孙理 张好诚)

    

    微波治疗肝癌效果良好 该技术的好处在于速度快并且能在副作用很少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

    医生用微波技术治疗肝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英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了一种用微波能量杀死癌组织的探头,如今已有100多位英国病人和100位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病人正在接受此项治疗。临床试验证明,使用微波能量治疗癌症非常成功。

    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还有100万人死于继发性肝癌,即由其他部位(例如结肠)扩散到肝脏的癌症。在西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在亚洲和远东地区,原发性肝癌也很普遍并且与流行性乙肝和丙肝有关联。大部分肝癌病人被认为不能动手术,但是这种微波设备有望使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病人都能接受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信托莱斯特大学医院的外科医师David Lloyd与巴斯大学的Nigel Cronin教授和Peter Clegg博士协作开展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开发和生产了微波发生器和探头。

    在接受这种治疗的100多位癌症患者中,很多被预测生命只剩不到12个月的人获得了痊愈或者延长了生命。正如Lloyd所说,微波技术的这种应用意义巨大。“这项技术对治疗肝癌有相当大的效果,因为我们在给那些已被宣布无法手术的病人做手术。对有肝硬化的人不能用传统的方式手术摘除肿瘤,但是我们可以用锁孔或者经皮(透过皮肤)方法放入一个微波探头,杀灭肿瘤。”

    Lloyd补充说:“我们在法国和瑞士放了几个微波发生器,很多世界领先的肝外科医师都在使用。英国及爱尔兰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协会建立了一个世界范围的数据库来记录和回顾世界各地的使用结果。在世界众多的领先肝外科医师之间开展这种协作尚属首次。”

    相比于其他杀灭肿瘤的仪器,如激光、超声波和无线电波,微波技术的好处是速度快并且能在副作用很少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Lloyd说:“微波不会对身体其他部位造成附带损伤,只加热处于探头端部的组织,没有能量穿过身体。我们现在能够在4到6分钟内治疗直径为6至8厘米以下的巨型肿瘤,这对于可能有多发性肿瘤的人来说很理想,因为使用其他技术治疗的话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
, 百拇医药
    他补充说:“微波设备如果使用正确的话没有副作用,但是由于它威力巨大,使用起来必须非常小心。这可能需要和放射科医生协作,以便能够准确放置微波探头。”

    目前的研究计划包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更大的肝肿瘤(直径为8到10厘米)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调查,以了解将微波应用于像肺癌和肾癌这样的非肝脏肿瘤的可能益处。此外,这项技术已经开始用于肺部肿瘤和乳腺肿瘤治疗,探索将其应用于脑瘤治疗上的初步讨论也正在进行当中。

    Lloyd还在探索微波是否有可能用作手术中(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止血或限制血流量的止血剂,他相信这有可能大为减少输血的次数。(群芳)

    
, http://www.100md.com
    中南大学科研人员发现,肝癌不能以肿瘤大小判定早晚期孤立性大肝癌可手术治疗

    在“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支持下,中南大学教授杨连粤领衔的课题组在肝癌外科研究领域获得重大进展,十余年来,他们对500多位“孤立性大肝癌”(SLHCC)晚期患者成功实施手术,均取得良好疗效。最近,国际著名医学权威杂志《外科学年鉴》、《肝病学》先后发表其研究成果。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我国肝细胞癌发病率居全球之首,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肝癌治疗研究已成为各国医学家竞相攀登的医学制高点之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脏肿瘤外科中心从临床入手,对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与复发转移的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传统观点认为,肝癌的分期和预后取决于肝癌的大小,因此,大肝癌通常被认为是中晚期,多属不可切除的。杨连粤带领肝癌研究课题组,先后进行了“新的肝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和重要干预靶点筛选鉴定关键技术”等多项研究,并与长江学者、美国哈佛大学肿瘤细胞生物学教授袁志民开展了“肝癌、乳腺癌复发转移标志物”研究。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大量临床肝癌手术病人的病理资料、手术结果及长期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研究,在中晚期大肝癌病例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类型的大肝癌,虽其肿瘤巨大,但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手术后效果好。为此,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将这一特殊类型的大肝癌,称之为“孤立性大肝癌”(以区别于结节性和弥漫性两种肝癌类型的一种新的亚型肝癌),并且建立了孤立性大肝癌研究理论体系。

    其研究结果表明,孤立性大肝癌与小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相似,二组病人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并无差别;手术后生存时间相近,并显著高于结节性肝癌。孤立性大肝癌一般呈单个膨胀性生长,体积直径可达10~20厘米,甚至更大。这类肝癌患者,其实肝功能仍然较好,余肝较大,如无血管侵犯,临床病理上仍属早期肝癌(T2期),完全具备手术治疗的条件。

    据此,杨连粤提出肝癌不能以其肿瘤大小来判定早晚期的新观点,推翻了医学界一直认为大肝癌均为晚期,不可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论。
, 百拇医药
    该项研究成果为一直被认为是晚期肝癌而禁忌手术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找到了手术治疗的理论依据。通过探索,杨连粤总结出了多种复杂性肝癌手术治疗的关键性技术与方法,推进了攻克肝细胞癌手术医疗世界性难题的进程,使目前被诊断为中晚期肝癌患者中50%左右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延长生命的机会。

    他们先后为500多例孤立性大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疗效。来自湖南望城的18岁女性患者张某,右肝脏患有直径达27厘米、重量达3000克的巨型孤立性大肝癌,杨连粤带领助手为其施行扩大的右半肝癌症手术治疗,既彻底切除了肝癌病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肝脏组织,手术圆满成功,已健康存活8年,目前其肝功能指标正常。(李浩鸣 伍西明 邓晓丽)

    
, 百拇医药
    肝癌诊断指标的调控基因找到

    本报上海8月12日讯(通讯员肖鑫 记者黄辛)一个学名“ZBTB20”的锌指蛋白基因,可调控肝癌临床诊断最重要的生化指标——甲胎蛋白的表达量。最新一期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章卫平研究组的研究结果:中国科学家自主发现的锌指蛋白ZBTB20是调控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关键分子。

    肝癌的诊断有一个不能不验的生化指标——甲胎蛋白,但是,很多与此有关的问号却尚未得解。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的甲胎蛋白在胚胎时期表达极高,机体出生后快速下调,成年肝脏中的甲胎蛋白仅维持在相当于胎肝万分之一的低水平。然而,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又可被重新激活。个中机理到目前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章卫平与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合作,于1998年首先自主克隆了新型锌指蛋白ZBTB20。此后,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等项目资助下,与国外大学合作。研究人员采用基因打靶的方法,建立了肝细胞特异性ZBTB20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发现这种“先天”缺失ZBTB20基因的小鼠,成年后肝细胞的甲胎蛋白表达却几乎接近胎肝水平。这一发现,揭示了ZBTB20具有直接抑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作用。课题组由此提出了“哺乳动物出生后肝脏甲胎蛋白基因下调主要由于ZBTB20的表达上调及其发挥的转录抑制作用所致”的学术观点。
, 百拇医药
    据曹雪涛介绍,本项研究发现的肝细胞甲胎蛋白的精细调控机制以及建立的研究技术体系,有望为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肖鑫 黄辛)

    

    肝癌发病机制研究获重大进展

    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肝癌病人体内增加的调节性T细胞导致CD8T淋巴细胞功能损伤,进而使病人的存活期缩短。近日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胃肠病学》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前沿课题。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其临床特点是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小于5%,死亡率居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主要与慢性乙肝有关。
, http://www.100md.com
    王福生介绍,调节性T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是一类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自身免疫稳定和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人体中CD8T淋巴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抗癌功能,在控制癌症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那么,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病人体内有何改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何联系?是否破坏CD8T淋巴细胞进而影响病人的存活期?这些问题在国际上始终缺乏系统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王福生带领课题组密切结合临床,对123例慢性乙肝合并肝癌的病人开展了深入的临床实验研究。通过与21例肝硬化患者和47例健康人比较,发现肝癌患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异常增加,分别是健康人的2~10倍和肝硬化患者的1.5倍以上,并且随着肝癌的发展,调节性T细胞增加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值得关注的是,课题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增加的调节性T细胞可以显著影响肝癌病人的存活时间: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低,病人的存活期较长;反之,调节性T细胞水平越高,病人的存活期越短。此外,通过进一步临床实验研究,他们证实病人体内异常增加的调节性T细胞可以与自身的CD8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从而破坏CD8T淋巴细胞,使之失去有效的抗肿瘤效应,从而促进了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 百拇医药
    有关专家认为,该课题设计严密,密切结合国际前沿的免疫学最新进展,对大量临床病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阐明了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而且发现调节性T细胞还可用作评价肝癌患者疾病进展的临床指标,同时,该成果还为肝癌的免疫细胞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黄显斌)

    

    晚期肝癌患者有望延长生存期

    (记者 包晓凤)拜耳医药保健近日宣布,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DMC)已对多吉美在晚期肝细胞癌(HCC)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进行的关键I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进行了审查。基于此项研究的中期分析,该委员会认为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多吉美(索拉非尼)片剂治疗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两组患者之间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结论,DMC建议该试验应提前终止。
, 百拇医药
    根据该建议,拜耳将终止试验,并让所有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都能获得多吉美治疗。由于已批准用于该病的系统治疗药物有限,公司将就申请批准该药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下一步工作,继续与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卫生管理机构在内的全世界卫生管理机构进行磋商。讨论结束之后,公司将尽快着手进行备案。两公司还称,它们计划将该试验的结果提交给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在2007年6月1~5日召开的年会上发表。

    “所观察到的多吉美治疗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相对于安慰剂组患者的显著优势证明了多吉美在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有效性。”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肝脏科巴塞罗那临床肝癌组组长及联席主任研究员乔·布鲁克斯博士说。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肝病科晚期肝细胞癌研究项目组长、医学副教授、联席主任研究员及巴塞罗那临床医院肝脏科巴塞罗那临床肝癌组研究教授约·洛维特博士补充道:“该结果意味着罹患此种致命疾病的患者将获得新的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国每年至少有12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我国肝癌死亡人数已占全球肝癌死亡总人数的44%。多吉美在肝癌治疗临床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这对于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手段的晚期肝癌患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