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 正文
编号:13077948
中国科学家解密抑郁症“基因密码”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8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昆明7月4日电,记者4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经研究揭示了抑郁症易感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抑郁症的发病原理,从而进一步发掘了人类抑郁症的“基因密码”。

    抑郁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早期的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证实,抑郁症是由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样本量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易感基因被报道出来,然而绝大多数易感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仍不甚清楚。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易感基因均可以影响脑结构的变化,而这种效应无论是在病人中还是健康人群中均存在。

    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实验室博士李明通过与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实验室合作,对来自昆明的包含278个健康个体的人群进行了脑部结构的核磁共振扫描,并在全脑范围内分析了抑郁症易感基因——SLC6A15基因与脑区结构变化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SLC6A15基因区域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大脑中部扣带回体积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介绍,扣带回在大脑中主要参与情绪以及认知进程,而情绪及认知能力的改变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并且有证据表明扣带回体积在抑郁症患者中发生了明显病变。因此,他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SLC6A15基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并且提示了其可能的致病机制。

    该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精神病学著名刊物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顾一航 张刚强)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