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2374132
体制不改,难消药品暴利(社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3日 生命时报 2013.07.23
     7月15日,公安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面临经济犯罪指控,该公司涉嫌伪造30亿元人民币的旅游和会议支出,并进行性贿赂。公司4名高管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医药行业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等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在探讨为什么药价难降,为什么药品有如此暴利。葛兰素史克行贿黑幕的曝光,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这个问题。医药行业里有一条链:旅行社向药企高管行贿,承办会议;药企高管用这部分钱向相关官员、协会、医院、医生行贿,以推动药品销售;医生拿到好处,便多开药,开特定的药,以完成药企的“嘱托”;而作为链条末端的患者,除了抱怨药价太贵外,剩下的便是无能为力。显然,在这样的链条中,三方受益,一方吃亏。其他人赚取的利润,最终都由患者背负。就如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原葛兰素史克中国区运营总经理梁宏所说,“如果能少开点会,就能降低一些成本,就有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葛兰素史克行贿黑幕固然让人震惊,但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仅是冰山一角。药企借学术之名,行贿赂之实的做法,已是业内人共知的潜规则。据不完全统计,在葛兰素史克之前,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均曾在华卷入涉嫌行贿风波。如2012年8月,辉瑞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在中国等8国行贿,辉瑞中国甚至独创“积分计划”,医生根据开出的处方量来积分,然后用它换取手机等礼品。奇怪的是,对于这些,我国有关部门却一直按兵不动。

    药企的肆无忌惮,归根结底还是行贿受贿的“土壤”太过肥沃。首先,医生的工资不高,医院经济负担重,这就造成了如今“以药养医”的局面。当药品成为医生、医院的创收手段,药企就有了行贿的空子。

    其次,送礼办事的社会风气,导致来华药企“入乡随俗”。一名业内人士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并不允许贿赂行为……不过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人会通过信封给医生塞钱。”此外,还可以通过赞助医院项目、学术会议和回扣等达到同样的效果。

    最后,违法成本过低也是重要原因。国内不是没有相关法律,但处罚力度却普遍较低。开普勒资本市场预测,此次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罚金可能仅为500万~1000万美元。即使行贿罪名成立,罚金可能还不足其去年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一。反观美国,辉瑞和强生去年曾分别领到过11亿美元和23亿美元的巨额罚单,这在中国几乎是不曾见到的数额。

    不论是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还是违法成本太低的法律体制,任何一项不改,都是给行业潜规则留下了生存空间,让制药企业有“铤而走险”的侥幸。若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医疗黑幕,药价虚高、药品暴利也将无从改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