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焦虑症
编号:12384555
一些小变化可能是焦虑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6日 生命时报 2013.07.26
     一些小变化可能是焦虑

    心烦意乱 过度担忧 身体紧张

    很多人把“焦虑”二字挂嘴边。究竟什么是焦虑,也许没几个人能说明白。一些身体的小变化可能预示你有点焦虑了。

    心烦。常因小事心烦、情绪激动,甚至无故发怒,什么事都看不惯,可能是焦虑。此时需要找个朋友倾诉。

    过度担忧。总是莫名其妙地担心一些事情,如得了大病、恋人不忠、财物被盗、亲人出意外等,并因此坐立不安、心神不定、走来走去、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可采用自我认知疗法。问自己:“这些事情发生了吗?既然没有,何必担忧尚未发生的事情?”

    失眠。焦虑者长期精神紧张,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恐惧、不安,难以放松。多伴有失眠、易醒、梦魇等睡眠障碍。失眠可采取森田疗法自我调节。睡不着就闭着眼睛任由自己胡思乱想,直到睡着。坚持一周左右,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 http://www.100md.com
    身体紧张。焦虑者常常面部紧绷、眉头紧皱、表情紧张;有时会胸闷、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身体的紧张感会反过来加重焦虑情绪。如不及时干预,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反复呕吐、晕厥。焦虑症的急性发作常会出现惊恐感,伴随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有时很难与躯体疾病区分,常被急诊科误诊为心肌梗死等。若反复出现此类症状,却查不出躯体疾病,应想到焦虑症的可能,尽早就医。▲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 吴媚)

    

    自我疗法克服强迫

    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锁、忍不住胡思乱想……明知道没有必要,却忍不住去做,做完又厌弃自己,这就是强迫。强迫的本质是“一个人的搏斗”,让人痛苦。下面4种自我疗法能克服强迫,可以一试。
, 百拇医药
    1.刨根究底法。治强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找到根源。如父母有意无意告诉孩子“不能与异性接触”,让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受到压抑,产生心理冲突,会通过强迫洗手等行为表现出来,而不是怕脏。静坐冥想,问问自己内心压抑了什么,找出根源,一劳永逸克服强迫。

    2.系统脱敏法。强迫往往源自焦虑,消除焦虑源,能克服强迫。拿强迫洗手为例,根据焦虑程度,列出接触哪些程度的脏物会让自己想洗手,然后逐步接触这些脏物,但不让自己洗手,同时放松身心,消除焦虑感,渐渐就敢于触摸最脏的东西了。

    3.冲击法。在心情放松时,让家人把自己认为最脏、最不能忍受的东西扔过来,有助减少焦虑。但只适合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

    4.顺其自然法。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是最有效的强迫症自我疗法。首先“顺其自然”,让症状自然发生,不对抗。如强迫洗手,那就由自己去洗。这种“内在不纠结”的状态会减轻自我冲突。然后“为所当为”,带着症状生活。比如很想洗手,但洗完该做的工作还要做。慢慢地症状会减轻,甚至消除。▲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心理教研室 郭李平)
, 百拇医药
    

    三步止住坏情绪

    许多人工作不顺或被批评,心怀怨气,常会有意无意迁怒旁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踢猫效应”:男人被老板批评,心情很差,回到家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踹了小猫一脚。小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车开来,司机赶紧避让,把恰好出门买烟的父亲撞伤了。

    人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或亲近的人发泄情绪。往大了说,一些恶性事件往往是弱势个体遭受伤害却无法反抗时的泄愤行为;往小了说,迁怒家人,让本应温馨的家变得冰冷,不利于夫妻感情与子女成长。

    作为团队、家庭一员,我们要从自己这里切断坏情绪的“传递链”,更不要做“情绪污染源”。别人冲我们发脾气,先冷静思考原因。有错改之,无错则给予一份理解。若实在憋不住想发泄情绪,可试试三步法。第一步:在心中喊停。第二步:深呼吸,冷静下来。第三步:内省。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情绪、想法,找出让自己愤怒的深层原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 祝卓宏)
, 百拇医药
    

    抑郁症诊疗有望“有理有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现有抑郁症患者约3000万人,仅不到3%的人接受相关药物治疗。6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抑郁症协作组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评估与治疗”高峰论坛上,国内外的精神科专家分享了国际抑郁症诊疗指南的最新动态、治疗理念及规范化诊治的经验。专家一致认为:建立以评估为依据的诊疗体系,提高治疗规范性,改变以经验为主的传统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抑郁症的识别率和治愈率。近年,辉瑞与业内专家共同探索,将量化评估工具引入临床诊断,携手共创健康中国。▲

    (陈芸)
, http://www.100md.com
    

    乐观的人能抗压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

    美国“心理中心”网站7月24日报道,加拿大肯高迪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乐观者更能抵抗压力。

    已知老年人面临压力性事件时,体内应激激素含量会增加,因此,科学家选取了135位老人,对他们进行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他们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及其乐观或悲观程度。同时,科学家每天收集他们的唾液样本,监测应激激素水平。结果发现,悲观者应激激素水平高于乐观者,他们面对压力性事件时,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 http://www.100md.com
    (陈 博)

    

    抑郁情绪能传染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据美国“心理中心”网站4月19日报道,美国圣母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临床心理科学》杂志撰文称,抑郁情绪也能传染。

    心理学家对103对同宿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与心理脆弱、情绪低沉的人共处,室友容易被其消极情绪影响,也陷入抑郁;与开朗、乐观的人相处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还发现,心理认知上的脆弱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而改变人所处的环境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手段。▲
, 百拇医药
    (臧恒佳)

    

    抑郁治疗有望个体化

    抑郁症的个体治疗往往需要反复试验、不断摸索,才能找出最佳疗法。但美国“心理中心”网站7月5日报道,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能通过脑成像技术确定患者更适合认知疗法还是药物治疗。

    研究者发现,前脑岛活动迟缓的病人更适合认知行为疗法,而前脑岛活跃的病人服用抗抑郁药依他普仑效果更好。科学家解释,脑岛在人们感到痛苦时会被激活。该研究有望使抑郁症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田 山)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