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治骨病(医院绝活)
宫廷理筋术第三代传人刘焰刚
刘焰刚医生正在给病人按摩。
张 彤摄
中医治疗跌打损伤很有一套,其中北方有一个推拿按摩的流派,技艺源自清代宫廷,叫做“宫廷理筋术”。清朝灭亡后,这项技艺在民间流传开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刘焰刚就是这项技艺的第三代传人。7月24日,刘焰刚接受了《生命时报》记者的专访,介绍并演示了这项技艺的独特之处。
走进东直门医院推拿科的诊室,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刘焰刚大夫带着七八个徒弟在给络绎不绝的病人推拿按摩。一排凳子上坐着4位患者,医生站在其身后,这是治疗颈部疾患的;4张治疗床上,或躺或趴着患者,那是治疗腰部、腿部疾病的,有的病人甚至需要两位医师同时按摩。
刘焰刚利用工作空闲,给记者介绍了“宫廷理筋术”的渊源。这项技艺出自清宫内廷上驷院绰班处。“绰班处”蒙语里是“正骨”的意思,这个机构就是专治跌打损伤的门诊部。历经数代御医的经验积累,他们开创了一套称为“宫廷理筋术”的按摩手法。清政府被推翻后,这项技艺播散到民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骨科创始人刘寿山教授就是这项技艺的第一代传人,由此,“宫廷理筋术”在该院生根发芽。
刘焰刚大夫表示,所谓“理筋”,主要治的是软组织损伤。宫廷理筋术最大的特点是“喜柔不喜刚”,即强调手法轻柔和缓,但轻而不浮,力量向内里渗透,推拿以“得气”为度,即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热、串的感觉,但不感觉痛,讲究“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
“和一般推拿技术相区别,宫廷理筋术的独特之处有三点,”刘焰刚说,一是以解剖学为基础,重视诊断。其实中医也有解剖学,对人体每根骨头、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叫法,明确诊断后,才不会机械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专病专治,每种病都有独特的手法。第三是手法因人而异。例如治疗胸椎骨错缝的手法有10个之多,根据病人身体的强壮程度、年龄、高矮、胖瘦,手法都不一样。有一个动作是向上提胸廓,以达到整复胸椎小关节的效果,瘦人双臂须在体前交叉、抱肩,胖人的双臂则在脑后交叉。
据介绍,宫廷理筋术不但能治疗骨科疾病,对内、外、妇、儿、男科等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不过,这项技术最擅长的是治疗小关节错缝。像老百姓熟知的“岔气”、急性腰扭伤,其实是胸椎、腰椎骨错缝。刘焰刚说,不同部位的椎骨出问题,手法是不同的,第1胸椎骨错缝使用托肘提扳法,胸8~12骨错缝使用旋转复位法,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最后,刘焰刚提醒广大患者,无论医生的技艺多么高超,患者一定要牢记治与养相结合的原则,平时培养正确的姿势和习惯,注意自我功能锻炼,这样才能收到持久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