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2486912
纠正病态心理保持身心健康之“空虚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31日 北京晚报
空虚心理

     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它和整个社会的浮躁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尤其多见。当社会变革、多元化出现、人们心理失去平衡时,导致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无所适从,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到最低点,个人价值被抹杀,产生这种病态心理。

    空虚心理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整日百无聊赖,沉溺于牌桌、舞厅、酒吧,整天醉生梦死,如同行尸走肉。

    空虚无聊的主要表现是,当动手去做一件事时,又感到没兴趣、没劲头,想换一件事做,又会产生同样感觉,这种“无所事事”是空虚无聊感的核心内容。其特征有二:一是空虚感;二是不满足与不想动心理,心有渴望,又不知渴望什么。

    空虚无聊的人在生活上总是懒散的,他们常处于被动观望、希望外援的状态中,自知痛苦,但又不能自拔。无聊感又可派生出无助感,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内心苦闷在积累、在发展,急需找人倾诉、求助,但搜尽枯肠,翻遍电话号码,却又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倾诉对象。无助感像幽灵般地袭来,甚至可导致深夜的暗自哭泣。

    功利性色彩、拜金主义和严重残酷的竞争性,使得许多人为金钱名利所累,当所愿不得时,容易导致内心精神的极度空虚。而信仰全无,精神支柱的消失,个人价值被抹杀,社会交往畸形是导致空虚心理的环境。这种情况一旦与个人的一些具体情况相结合,如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对社会价值认识的错误、物质精神需求的无法满足时,就会导致丧失理想、意志消沉、否定一切、悲观厌世、混日子的空虚事态出现。此外,一些先富起来的人由于自身素质不高,自身染上富贵病、暴富综合征,也容易出现空虚心理。

    空虚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根据空虚心理产生的原因,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心理调适,精神空虚是可以克服痊愈的。

    1.客观看待社会。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凡事要看社会的主流,看它的发展,不要用静止的、片面的、消极悲观的观点看待社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

    2.提高思想意志品质,加强自身抗拒挫折的能力,凡事抱有平常心,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多读书,从中汲取正能量。

    4.多参加社会和公益活动,填补内心空虚;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充实生活,作息有规律,不可借酒消愁。

    制图 冯晨清, http://www.100md.com(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于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