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减少室外运动 预防呼吸道疾病.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1kb)。
雾霾天气减少室外运动 预防呼吸道疾病
郑州市气象局1月10日首发2013年首个霾预警,而且还是最高级别橙色。据气象部门行业标准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以能见度情况来判定,霾可分为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雾和霾的区别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高楼林立,以及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阻挡了大气污染物的扩展稀释;再加上猛增的城市机动车辆排放出的污染物悬浮空中,就形成了霾。
在中等和重度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健康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预防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建议在较大的雾霾天气中:
1、尽量减少室外体育活动,外出时应尽量戴口罩;
2、体育课和课间体育活动选择在室内进行,或尽量在绿化较好、空气质量较高的地方开展活动;
3、合理开窗通风,尽量避开早晚雾气浓重的时间段,室外温度低的情况下不要长时间通风换气,天气好的时候,要保持通风透气。
霾的危害
霾是指近地面气层中大量的尘埃、烟粒、盐粉等杂质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按照环境质量监测标准,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可以被阻挡在人的鼻腔外,PM在2.5微米~10微米的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也可以通过痰液排出体外或者被鼻腔内部的茸毛所阻挡,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挡,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等。
霾可由别处随风飘移过来,也可以由本地杂质聚集而成。它一般出现在逆温层下面,有时在近地面气层中,有时在空中某一气层中。霾的浓度通常随高度增大,在逆温层下面,能见度最差。有时空中可有好几层霾存在。霾在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下。
霾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损伤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细胞吸收容易破坏细胞造成尘肺。霾中所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对人的危害更大。阴霾严重时,其内的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特别是当人们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
另外,霾中的化学烟雾,当浓度达到某一界限后,就会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产生危害。霾中的一氧化碳,当其浓度为9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感到头痛、眼睛呆滞;当浓度达到12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神经麻痹,有生命危险。霾中的碳氧化物,对人的眼、鼻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将对肝、胃和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
除此之外,阴霾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因为整天天气都处于阴霾沉沉,太阳昏黄阴暗,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也就会显得无精打采。
预防措施
阴霾天,我们不可能都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可能把自己都包成"粽子",对于一些体育锻炼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天气要减少户外运动,如果要锻炼,可以选择树木比较茂盛的地方,这些地方负氧离子发生量比较大,危害性相对要小。对于一些例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过敏、哮喘患者需格外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除了戴合格的医用外科口罩之外,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如何将附着在我们身体上的霾及时清理掉。
回家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以防止霾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清理,教给大家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鼻腔的脏东西就全部清理干净了。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少年儿童可以请家长帮助清洗,家长在给儿童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从长远看,遏制"霾危害",当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减少烟尘废气污染,清洁空气势在必行。从眼下来说,当预报有或已经出现阴霾天气时,人们应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年老体弱多病的人,一定要减少外出,以免吸入更多的大气污染物。人们外出时应戴好口罩,搞好防护,以减少阴霾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一、简介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等。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二、来源
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4.41×10^6 吨,人为源每天约0.3×10^6 吨。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6×10^6吨,人为源每天约0.37×10^6吨。就总量来说,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约各占一半。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从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三、分类
对颗粒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尘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为飘尘和降尘。习惯上分为:
尘粒: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
粉尘: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
亚微粉尘: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
雾霾天气减少室外运动 预防呼吸道疾病
郑州市气象局1月10日首发2013年首个霾预警,而且还是最高级别橙色。据气象部门行业标准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以能见度情况来判定,霾可分为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雾和霾的区别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高楼林立,以及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阻挡了大气污染物的扩展稀释;再加上猛增的城市机动车辆排放出的污染物悬浮空中,就形成了霾。
在中等和重度霾天气下,近地面空气中积聚着大量有害健康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预防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建议在较大的雾霾天气中:
1、尽量减少室外体育活动,外出时应尽量戴口罩;
2、体育课和课间体育活动选择在室内进行,或尽量在绿化较好、空气质量较高的地方开展活动;
3、合理开窗通风,尽量避开早晚雾气浓重的时间段,室外温度低的情况下不要长时间通风换气,天气好的时候,要保持通风透气。
霾的危害
霾是指近地面气层中大量的尘埃、烟粒、盐粉等杂质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按照环境质量监测标准,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可以被阻挡在人的鼻腔外,PM在2.5微米~10微米的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也可以通过痰液排出体外或者被鼻腔内部的茸毛所阻挡,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挡,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等。
霾可由别处随风飘移过来,也可以由本地杂质聚集而成。它一般出现在逆温层下面,有时在近地面气层中,有时在空中某一气层中。霾的浓度通常随高度增大,在逆温层下面,能见度最差。有时空中可有好几层霾存在。霾在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一般在80%以下。
霾被人从呼吸道吸入,就会沉积于人的肺泡,沉积肺泡的烟尘被溶解后进入血液,损伤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容易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部分被细胞吸收容易破坏细胞造成尘肺。霾中所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对人的危害更大。阴霾严重时,其内的污染物杂质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气管炎,特别是当人们吸入肺部,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症。
另外,霾中的化学烟雾,当浓度达到某一界限后,就会对人的皮肤、眼睛、呼吸道产生危害。霾中的一氧化碳,当其浓度为9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感到头痛、眼睛呆滞;当浓度达到1200PPm时,人接触1小时就会神经麻痹,有生命危险。霾中的碳氧化物,对人的眼、鼻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将对肝、胃和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
除此之外,阴霾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因为整天天气都处于阴霾沉沉,太阳昏黄阴暗,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也就会显得无精打采。
预防措施
阴霾天,我们不可能都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可能把自己都包成"粽子",对于一些体育锻炼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天气要减少户外运动,如果要锻炼,可以选择树木比较茂盛的地方,这些地方负氧离子发生量比较大,危害性相对要小。对于一些例如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病、过敏、哮喘患者需格外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除了戴合格的医用外科口罩之外,其实,最有效的办法是如何将附着在我们身体上的霾及时清理掉。
回家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以防止霾对人体的危害。洗脸最好用温水,可以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有效清洁干净;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附着在口腔的脏东西;最关键的是清理鼻腔,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清理,教给大家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洗净双手后,捧温水,用鼻子轻轻吸水并迅速擤鼻涕,反复几次,鼻腔的脏东西就全部清理干净了。值得注意的是,清理鼻腔时,一定要轻轻吸水,避免呛咳。少年儿童可以请家长帮助清洗,家长在给儿童清理鼻腔时,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从长远看,遏制"霾危害",当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减少烟尘废气污染,清洁空气势在必行。从眼下来说,当预报有或已经出现阴霾天气时,人们应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年老体弱多病的人,一定要减少外出,以免吸入更多的大气污染物。人们外出时应戴好口罩,搞好防护,以减少阴霾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一、简介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等。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二、来源
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4.41×10^6 吨,人为源每天约0.3×10^6 吨。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6×10^6吨,人为源每天约0.37×10^6吨。就总量来说,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约各占一半。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从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三、分类
对颗粒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尘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为飘尘和降尘。习惯上分为:
尘粒:较粗的颗粒,粒径大于75微米。
粉尘:粒径为1~75微米的颗粒,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
亚微粉尘: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