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核心是扶正而非温法
扶阳派,火神派,郑钦安,扶阳思想有争议,理论根基是《伤寒论》,扶阳思想核心是扶正,附子有扶正和祛邪双重功效
扶阳思想有争议近几年来,中医界兴起了一个重视人体真阳,擅长重剂应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回阳、温阳、通阳药物辨治阴寒之证的学术流派,叫做“扶阳派”,又称为“火神派”。
这个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为清末的伤寒大家郑钦安,自其《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问世以来,这个学派渐成体系。
但在“扶阳学派”临床疗效受人瞩目的同时,也颇受争议。质疑“扶阳派”者,主要是认为“火神派”理论偏激,用药偏执温法,重阳而忽视阴,滥用大剂量附子,弊大于利等。
出现这种质疑的原因:一是部分医者把扶阳学术思想所说的,人体病理上的“阴邪”与生理上的“阴气”概念混为一谈,或不自觉地偷换了概念,故而产生了一些对扶阳学术观点的误解。
二是相当一部分学习和应用扶阳学说的医者不重视学习《伤寒论》六经理法,没有透彻领会郑钦安学术观点的精髓,没有真正理解扶阳学术思想中“阳”的真正内涵;临证时不详辨舌脉证,逢病多视为阳虚,遣方用药时,应用附子等峻药,不论是功效、剂量,还是作用靶点等都心中无数,且不分病证轻重和个体差异,常盲目大剂量、超大剂量滥用,以致人们颇有微词。
但疗效是硬道理,扶阳学派既然能够存在和兴起,自有其不可否认的临床疗效,应当将其理法观点的核心所在阐释清楚,才能让人们理解和认同,笔者现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做一阐述。
理论根基是《伤寒论》
实际上,真正的扶阳学术思想创始人应当是张仲景,张仲景是最擅长应用扶真阳、温中阳、回阳通阳方药的。《伤寒论》的精髓除了保胃气,存津液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处处以顾护阳气为要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