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8397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霉菌性肠炎治验:

    【病例分享】

    患者,男,37岁,农民工,2012年7月13日初诊。近年来,患者每次拉肚子,就吃土霉素、庆大霉素。5天前,患者因发热、腹泻(糊状便,带黏液,日六七次),去私人诊所就医,医生给开了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等药,服用后热退、腹泻次数逐渐减少。但5天过后,患者腹泻加重,每天8~10次,泻下带有黏液黄色稀便,每次量少。患者一般状况不佳,精神不振,身困乏力,口渴喜饮,纳差腹胀,无恶心呕吐,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数。大便镜检见真菌抱子和菌丝,粪便培养可有真菌生长。

    【诊断治则】

    西医诊断:霉菌性肠炎。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盛挟热。治则: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治疗过程】

    一诊: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生山药各30g,炒白术、茯苓、炒白扁豆、薏苡仁、车前子(包煎)、焦山楂、鸡内金、泽泻各15g,大腹皮、陈皮、厚朴、桔梗各10g,黄连、炙甘草各6g。共3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停用抗菌药。

    二诊:患者服3剂后腹泻次数减少,每天4~5次,溏便、纳差腹胀等症状减轻,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效不更方,嘱继服上方3剂。

    三诊:患者连服6剂后病情进一步好转,食欲增加,已无腹胀,每天3次溏便,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和缓。根据患者症状特点,减少党参、生山药用量,将处方更改为党参、生山药、炒白术、茯苓、炒白扁豆、薏苡仁、车前子(包煎)、焦山楂、鸡内金各15g,陈皮、厚朴、桔梗各10g,炙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患者诸症基本消失,饮食及二便如常,精神好,大便常规检验连续3次未见真菌孢子和菌丝,给予中成药香砂养胃丸调理。

    【病例讨论】

    本例患者病因主要为滥用抗菌药物。研究发现,人的肠道内“居住”着1000种到1150种细菌,这些种类繁多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生共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构成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成为保护人体健康的忠诚“卫士”,抵御疾病侵袭的天然屏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将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杀灭,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完整性受到破坏,生物屏障功能下降,使耐药的有害菌和霉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腹泻。

    中医认为,服用抗菌药物不当伤及脾气,导致运化失调、泄泻发生。根据患者病因病机,辨证为脾虚湿盛挟热型泄泻,脾虚为本,湿盛挟热为标,为本虚标实,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方药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其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山药、扁豆,薏仁健脾化湿;陈皮、桔梗理气和胃;大腹皮、厚朴顺气消胀;焦山楂、鸡内金消食导滞;车前子、泽泻利小便而实大便;黄连清热燥湿。诸药合用,达到祛除病邪、恢复脾气运化的功能,经过数诊调理后,患者痊愈。, 百拇医药(文 杨峰(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