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2486882
纠正病态心理保持身心健康之“贪婪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4日 北京晚报
     贪婪,通俗地讲就是贪得无厌,是对某种事物过分的喜爱和追求,是一种极其病态的心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贪婪心理和正常心理相比,具有不可满足性,甚至是越满足,胃口越大,越有越想有,越多越想多,所谓欲壑难填。当今社会的一些贪官污吏、奸商窃贼,都具有典型的贪婪心理和行为特征。

    贪婪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表现在各个方面。对待金钱、权力、女色、美食、虚名的过度追逐,都是贪婪心理在作怪。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贪得无厌,永无止境。

    具有贪婪心理的人大都会利欲熏心,丧失理智,不顾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舆论的谴责,疯狂攫取,纵死不惜。“见利不见害,见饵不见钩”是贪婪行为的生动写照。贪得无厌之人大多具有侥幸心理,由于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权势,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头上有一定的光环做掩护,认为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结果在犯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意志薄弱也是贪婪者的共性。他们在权欲、色欲、财欲等诱惑下往往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把道德、法律、良心、后果置之度外。贪婪心理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不择手段的财欲,难以满足的贪欲、权利欲,欺世盗名的名欲,色胆包天的色欲等为其共性特征。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对于贪婪者同样是生动的写照。

    贪婪不是一种遗传疾病,现代医学对此缺乏研究,也没有找到先天的遗传证据。可以断言,贪婪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受病态的社会文化影响,逐渐形成的不正常心理行为表现。因此不是不治之症,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自我改正加以克服。以下几种方法供有贪婪心理的人参考:

    1、自我反问法。连续问自己喜欢什么,然后在纸上写下,逐一分析自己喜欢的事物是否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过自身能力的非分欲望;在这些欲望中,哪些是必须的,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奢望。通过自我反问,了解自己的欲望值,逐渐纠正贪婪心理。

    2、格言自律法。经常阅读、背诵一些关于廉洁自律、鞭挞贪腐的诗文,澄心静坐,净化心灵,纠正贪婪心理。

    3、警戒法。经常想一想那些因为贪婪而遭杀头之罪的贪官污吏,以此为戒。

    4、知足常乐法。在生活中不能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要和自己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适应,不要贪图虚荣,要知足常乐。,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于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