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十大误解
《细胞》旗下的《药理科学趋势》杂志最新一期发表了两位荷兰科学家撰写的一篇专题综述,评论了近年来人们对于抗氧化剂健康效应的态度从深信不疑到将信将疑的转变,认为其间或多或少掺杂着各种不解或误解甚至歪解,并从药理科学及最新成果的角度就抗氧化剂的有关知识给出了正解,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使用抗氧化剂大有好处。
在生物体内,氧化与抗氧化是一对矛盾体,相互拮抗,相互依存。氧化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而抗氧化反应正是因氧化反应而存在。氧化反应本身对身体无害,有害的是其副产物——活性氧(ROS),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
正常身体内存在一套能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系统,由大分子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与小分子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组成。既然抗氧化系统完全有能力保护自身免受氧化损害,为什么人们还要额外补充抗氧化剂呢?
一般认为,人体不能合成小分子抗氧化剂,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大分子抗氧化酶的合成能力将随着衰老逐渐减弱,不足以让“正气”(抗氧化活性)压倒“邪气”(活性氧)。因此,让老年人适量补充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消除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活性氧,否则很可能促进衰老性疾病提前发生。
, 百拇医药
不过,到目前为止,年龄大小与抗氧化能力强弱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同时,在酵母及小鼠中的最新研究发现,适量过氧化氢可以诱导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提高细胞及整体抗氧化能力,反而有助于抗衰老及延寿。
当然,超过机体清除能力的过量活性氧对健康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正确补充抗氧化剂。以下就人们对于抗氧化剂的十大误解分别作出具体说明,并在解释误解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及使用抗氧化剂的方法。
误解一 抗氧化剂包治百病
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能促进活性氧的发生,据此有人认为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治疗这些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能呼出过氧化氢。脑、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系由活性氧引起。血管粥样硬化中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后由巨噬细胞吞噬而形成泡沫细胞涉及活性氧的作用。某些药物(呋喃妥因、多柔比星)产生的活性氧能造成心肺损伤。人们对于抗氧化剂用于疾病治疗的期望过高,以为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治愈很多疾病。
, 百拇医药
然而,抗氧化剂的作用多基于体外实验结果,将其类推到体内效果不一定灵验。事实上,抗氧化剂的生物利用度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多酚类抗氧化剂基本上是难以被人体利用的,抗氧化剂最有效的补充方式是从食物(蔬菜、水果)中摄取。
误解二 抗氧化剂增大死亡率
最近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补充抗氧化剂可以增大患各种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但重复试验却否定了这一结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抗氧化剂不太安全。虽然初步观察到维生素E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但大型正式临床试验结果却令人失望,推测是受到供试者食谱的干扰,而且某些供试者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高于他人,其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更高,因而服用维生素E的效果更好。维生素E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常因疾病定义的宽窄而不同。
误解三 抗氧化剂越多越好
, 百拇医药
抗氧化剂的使用剂量过高同样会带来毒性问题,抗氧化剂“越多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的推荐剂量是每日2~7毫克,若让男性烟民每日服用20毫克β-胡萝卜素,他们患肺癌的机会将增大18%。现在看来,著名科学家鲍林过去倡导大剂量(1000毫克/天)服用维生素C的做法可能是一种误导,因为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推荐的剂量(75~90毫克/天)。
误解四
高剂量抗氧化剂变成促氧化剂
在有过渡金属铁存在的条件下,作为电子供体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表现出氧化作用。在体外,铁能催化轻微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抗坏血酸通过还原铁可促进脂质过氧化。但在较高浓度下,抗坏血酸则抑制脂质过氧化。因此,抗坏血酸在低浓度时是促氧化剂,而在高浓度时是抗氧化剂。有人每天口服500毫克维生素C,连服6周后可使血浆维生素C水平升高60%,结果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中碱基氧化水平升高。批评者认为,DNA氧化并非发生在体内,而是分离过程造成的,而且淋巴细胞中维生素C水平未知。
, 百拇医药
误解五 任何抗氧化剂都等效
抗氧化剂种类繁多,结构与性质各异。就化学结构而言,就有巯基类、酚类、胺类抗氧化剂之分。就溶解性能而言,还有水溶性和脂溶性抗氧化剂之分。因此,不同的抗氧化剂具有不同的功效。羟基酪醇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效果最好,因为它的亲脂与亲水双重性质使之可以在油—水界面上发挥作用。
误解六
抗氧化剂行为不符合理论预期
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抗氧化剂是否有效取决于它们淬灭活性氧的速度,只有当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活性极高的羟自由基)迅速反应才能提供有效保护。事实上,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半寿期比羟自由基长得多,因而可被维生素E中和而提供保护。此外,间接抗氧化作用(如抗炎症)也能提供保护。
, 百拇医药
误解七
抗氧化剂水平决定健康状况
目前采用的抗氧化状态测定方法均缺乏特异性,但还是能反映出整体的抗氧化状态,因而可以用来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
误解八 抗氧化剂用过就失活
二氢硫辛酸被氧化成硫辛酸后,仍然是次氯酸的有效清除剂。葡萄糖苷酸化及甲基化的抗氧化剂代谢产物均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β-葡萄糖苷酸酶可以去掉黄酮类化合物上的葡萄糖苷酸而恢复其天然活性。
误解九 天然抗氧化剂最好
人们总是将天然与安全联系在一起,而将合成与危险混为一谈。对抗氧化剂而言,人们更喜欢生物的,而不喜欢化学的。其实,人工合成与天然存在的R,R,R-ɑ-生育酚(维生素E)是同一种化学分子。同样,天然维生素C与合成L-抗坏血酸的化学结构也完全相同。
误解十 抗氧化药物无效
人体具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但某些化合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丙泊酚等)可以增强该系统的抗氧化性能,尽管它们迄今还未作为治疗药物使用。抗氧化剂能降低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的疗效,但同时也能降低其诱导的心脏活性。
综上所述,抗氧化剂并非“健康的唯一保证”,但也不是“剧毒药品”,“天然抗氧化剂才是最佳选择”的观点并不正确,“抗氧化剂无效”更是太武断的说法。
(作者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百拇医药(曾庆平)
在生物体内,氧化与抗氧化是一对矛盾体,相互拮抗,相互依存。氧化反应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而抗氧化反应正是因氧化反应而存在。氧化反应本身对身体无害,有害的是其副产物——活性氧(ROS),如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
正常身体内存在一套能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系统,由大分子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与小分子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组成。既然抗氧化系统完全有能力保护自身免受氧化损害,为什么人们还要额外补充抗氧化剂呢?
一般认为,人体不能合成小分子抗氧化剂,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而大分子抗氧化酶的合成能力将随着衰老逐渐减弱,不足以让“正气”(抗氧化活性)压倒“邪气”(活性氧)。因此,让老年人适量补充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消除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活性氧,否则很可能促进衰老性疾病提前发生。
, 百拇医药
不过,到目前为止,年龄大小与抗氧化能力强弱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同时,在酵母及小鼠中的最新研究发现,适量过氧化氢可以诱导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提高细胞及整体抗氧化能力,反而有助于抗衰老及延寿。
当然,超过机体清除能力的过量活性氧对健康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正确补充抗氧化剂。以下就人们对于抗氧化剂的十大误解分别作出具体说明,并在解释误解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及使用抗氧化剂的方法。
误解一 抗氧化剂包治百病
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能促进活性氧的发生,据此有人认为抗氧化剂可以用来治疗这些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能呼出过氧化氢。脑、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系由活性氧引起。血管粥样硬化中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后由巨噬细胞吞噬而形成泡沫细胞涉及活性氧的作用。某些药物(呋喃妥因、多柔比星)产生的活性氧能造成心肺损伤。人们对于抗氧化剂用于疾病治疗的期望过高,以为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治愈很多疾病。
, 百拇医药
然而,抗氧化剂的作用多基于体外实验结果,将其类推到体内效果不一定灵验。事实上,抗氧化剂的生物利用度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多酚类抗氧化剂基本上是难以被人体利用的,抗氧化剂最有效的补充方式是从食物(蔬菜、水果)中摄取。
误解二 抗氧化剂增大死亡率
最近一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补充抗氧化剂可以增大患各种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但重复试验却否定了这一结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抗氧化剂不太安全。虽然初步观察到维生素E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但大型正式临床试验结果却令人失望,推测是受到供试者食谱的干扰,而且某些供试者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高于他人,其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更高,因而服用维生素E的效果更好。维生素E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常因疾病定义的宽窄而不同。
误解三 抗氧化剂越多越好
, 百拇医药
抗氧化剂的使用剂量过高同样会带来毒性问题,抗氧化剂“越多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的推荐剂量是每日2~7毫克,若让男性烟民每日服用20毫克β-胡萝卜素,他们患肺癌的机会将增大18%。现在看来,著名科学家鲍林过去倡导大剂量(1000毫克/天)服用维生素C的做法可能是一种误导,因为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推荐的剂量(75~90毫克/天)。
误解四
高剂量抗氧化剂变成促氧化剂
在有过渡金属铁存在的条件下,作为电子供体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表现出氧化作用。在体外,铁能催化轻微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抗坏血酸通过还原铁可促进脂质过氧化。但在较高浓度下,抗坏血酸则抑制脂质过氧化。因此,抗坏血酸在低浓度时是促氧化剂,而在高浓度时是抗氧化剂。有人每天口服500毫克维生素C,连服6周后可使血浆维生素C水平升高60%,结果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中碱基氧化水平升高。批评者认为,DNA氧化并非发生在体内,而是分离过程造成的,而且淋巴细胞中维生素C水平未知。
, 百拇医药
误解五 任何抗氧化剂都等效
抗氧化剂种类繁多,结构与性质各异。就化学结构而言,就有巯基类、酚类、胺类抗氧化剂之分。就溶解性能而言,还有水溶性和脂溶性抗氧化剂之分。因此,不同的抗氧化剂具有不同的功效。羟基酪醇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效果最好,因为它的亲脂与亲水双重性质使之可以在油—水界面上发挥作用。
误解六
抗氧化剂行为不符合理论预期
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抗氧化剂是否有效取决于它们淬灭活性氧的速度,只有当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活性极高的羟自由基)迅速反应才能提供有效保护。事实上,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半寿期比羟自由基长得多,因而可被维生素E中和而提供保护。此外,间接抗氧化作用(如抗炎症)也能提供保护。
, 百拇医药
误解七
抗氧化剂水平决定健康状况
目前采用的抗氧化状态测定方法均缺乏特异性,但还是能反映出整体的抗氧化状态,因而可以用来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
误解八 抗氧化剂用过就失活
二氢硫辛酸被氧化成硫辛酸后,仍然是次氯酸的有效清除剂。葡萄糖苷酸化及甲基化的抗氧化剂代谢产物均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β-葡萄糖苷酸酶可以去掉黄酮类化合物上的葡萄糖苷酸而恢复其天然活性。
误解九 天然抗氧化剂最好
人们总是将天然与安全联系在一起,而将合成与危险混为一谈。对抗氧化剂而言,人们更喜欢生物的,而不喜欢化学的。其实,人工合成与天然存在的R,R,R-ɑ-生育酚(维生素E)是同一种化学分子。同样,天然维生素C与合成L-抗坏血酸的化学结构也完全相同。
误解十 抗氧化药物无效
人体具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但某些化合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丙泊酚等)可以增强该系统的抗氧化性能,尽管它们迄今还未作为治疗药物使用。抗氧化剂能降低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的疗效,但同时也能降低其诱导的心脏活性。
综上所述,抗氧化剂并非“健康的唯一保证”,但也不是“剧毒药品”,“天然抗氧化剂才是最佳选择”的观点并不正确,“抗氧化剂无效”更是太武断的说法。
(作者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百拇医药(曾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