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易被忽视的“沉默杀手”(二)
本版8月5日介绍了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定义及分期,本期将介绍如何防治这个“沉默杀手”。【病例】
李老师今年52岁,近一段时间,老伴发现他面色泛黄、眼睑浮肿。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贫血,并让他化验尿常规,结果显示尿蛋白有2个“+”号,尿素氮、肌酐异常升高;B超检查发现双肾有实质性损害。李老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点评】
早期慢性肾脏病没有特别的症状,常见症状如感冒样症状、消化道症状等,均没有特异性,往往容易被忽略。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逐渐出现各种典型症状,比如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水肿,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约三成肾脏病患者就诊时就已经进入肾功能衰竭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须透析或肾移植才能存活。患者为此要忍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压力。
治疗:针对并发症
减少尿蛋白排泄:蛋白尿,尤其大量蛋白尿能导致肾小球内“三高”,促进肾小球硬化;而且滤过的蛋白质(包括补体及生长因子等)及与蛋白结合的某些物质(包括脂质及铁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能活化肾小管细胞,释放致病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肾间质纤维化。因此,一定要设法减少蛋白尿排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