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燥
编号:12375934
初秋防燥八字决 预防秋燥有药粥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59期
     初秋防燥八字决

    喝 粥

    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症。

    核桃粥 取核桃肉2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加白糖适量,加水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作用。

    吃 羹

    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眩晕、健忘、腰膝酸软、头发早白、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症以及脾胃阴虚所致的大便干结。

    饮食宜清淡、爽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咸都不必偏好。葱、姜、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燥热伤津,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热性食物应忌食。
, http://www.100md.com
    常 笑

    笑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润 肤

    外在的美通过皮肤毛发来展示,表皮毛窍不仅是肺的屏障,还与肺气相表里。秋燥首先损伤皮毛,使之晦涩难看。若保持皮毛滋润清洁,外观既美丽了,又令毛窍通利,促进血液循环,使肺的气血通畅,从而起到益肺的作用。 (朱立文 安徽省蚌埠市海天医院)

    
, 百拇医药
    老年人防燥多补水

    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此时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气候干燥,会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这也是秋天脑血栓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老年人的血黏度较高,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缓慢,加上血管缺少弹性,特别是脑部血管较细,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很快就会形成脑血栓。尤其是大部分老年人的肠蠕动功能差,大便容易干结,清晨如厕时,蹲的时间过长,使周身血液流通不畅,会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加上老年人在大便时消耗体力,所以此时老年人最容易发生脑血栓。那么,在这多事之秋老年人应当如何饮水?

    不渴也要喝水 秋燥耗伤阴津,导致皮肤干燥和体液大量丢失。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体液比中青年人要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热平衡与抗热能力较差。如不经常、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生理性缺水及血液浓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严重病症。因此,老年人应经常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 百拇医药
    睡前喝杯白开水 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清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粘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所以,老年人入睡前,特别是,喝下约200毫升水,这样第二天早晨人体的血粘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医学界也普遍认为,晚上饮水的确可以降低血粘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晨起再喝两杯水 起床后,如空腹时先饮下两杯水,既可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重要作用。

    猛喝暴饮不可取 一些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后,喜欢猛喝暴饮,这种“急灌式”的饮水方法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骤然下降,导致心跳过快,产生心慌、头晕,心脏病患者更易导致危险,还会突然冲淡胃液、损伤胃黏膜,影响食欲及胃消化功能。同时,补水速度过快,水分一时难以被机体组织正常吸收,既不能有效地解渴,还会引起大量出汗,导致心律、血压失常。 (王海亭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百拇医药
    

    治燥润为贵

    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可适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此外,秋季尤其提倡喝粥,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去燥,实乃一举两得,且粥性味平和,温燥、凉燥皆宜。

    下面介绍几款应季秋粥
, 百拇医药
    梨粥 梨2只,洗净后剖开去核,连皮切碎,与粳米100克同煮为粥。梨不仅为“百果之宗”,亦是秋季润燥第一果,对秋天干咳少痰或胶痰难咯之“燥咳”以及口干鼻燥有较好的疗效。此粥可作为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

    胡萝卜粥 胡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对秋天人体出现的皮肤粗糙,口唇干裂,两眼干涩,头屑增多有一定效用,同时还可辅助治疗夜盲症及眼干燥症。

    荸荠粥 荸荠250克,洗净去皮切碎,粳米100克,加水制粥。荸荠有生津润燥,清音化痰的作用,煮粥后可用于秋季咽干、口燥、音哑以及咳痰不爽。

    藕粥 鲜藕150克,洗净切碎,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粥,快熟时加入藕。“秋藕最补人”,此粥不仅是秋季老幼妇弱咸宜的良好滋补品,而且兼有润燥之功,可辅助治疗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鼻干出血等症。
, 百拇医药
    此外,秋高气爽又是养生健身的大好时节,人们可多出户外锻炼,呼吸吐纳,以提高肺脏生理功能,肺气宣畅则燥邪难侵而易除。 (宁蔚夏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预防秋燥有药粥

    燥主秋令,常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如干咳少痰,胸中隐痛,虚热烦渴,口鼻干痒,胃脘隐痛,嘈杂不适等,当以润肺滋阴、补虚润燥为治,药粥疗法对秋燥有明显疗效,介绍几则,供选用。但养阴类药粥多滋腻,平素见有胸闷、食少、便溏、舌苔厚腻者不宜选用。

    百合粥
, 百拇医药
    百合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大米淘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时,调入捣碎的冰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中医认为,百合性味甘、微寒,入肺、心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本品味甘质润,香甜可口,是老幼咸宜的药食佳品。《本草纲目》言其“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清痰火,补虚损”。《日华子本草》言其“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本草求真》言其“功有利于心肺,而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临床观察发现,本品清心安神,对热病后余热末尽,神思恍惚,烦燥失眠,莫名所苦的“百合病”疗效甚佳。煮粥服食,更增其补益润肺之力,诚如《本草纲目》所言“百合粥,润肺调中”,临床上常用于肺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等,殊多效验。

    酥蜜粥

    酥油30克,蜂蜜15克,大米100克。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待沸时调入酥油、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滋养五脏,养阴润燥。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酥油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有滋养五脏,补益气血,润泽毛发之功。《本草纲目》言其“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因而对于五脏亏虚,体质虚弱,虚劳发热,肺虚久咳,痰中带血,胃脘隐痛,大便燥结,毛发枯萎等,颇有效验。蜂蜜也为补益佳品,中医认为,蜂蜜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肠经,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同酥油煮粥服食,既香甜润口又可增强补益之力,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酥蜜粥,养心肺”。

    蔗汁粥

    甘蔗汁100~150毫升,大米100克。将甘蔗洗净,切碎,榨汁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蔗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生津,养阴润燥。

    甘蔗,又称糖梗、秆蔗、薯蔗,中医以榨出的汁液入药,名蔗浆,《随息居饮食谱》言其为“天生复脉汤”。中医认为,甘蔗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咳嗽,胃阴不足所致的呕吐,热病及暑热伤阴所致的口干口渴等。《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消渴解酒”。《玉楸药解》言“蔗浆,解酒清肺”。煮粥服食,对热病伤阴,津液不足,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干结等,颇有效验。对热病后期胃阴不足,食欲不振,纳差食少,胃脘隐痛,叶或呕吐等,也有明显效果。
, http://www.100md.com
    石斛粥

    石斛15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石斛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益胃生津,养阴清热。

    中医认为,石斛甘、淡、微寒,入肺、胃、肾经,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之功,凡热病后期,出现津液缺乏,口干舌燥,心烦口渴,低热不退,余热不清,食欲不振,胃痛干呕,自汗盗汗、头目虚眩,舌干而红或光剥无苔等症状时,以石斛最为适宜,其可清中有补,补中兼清。《药品化义》言“石斛气味轻清,合肺之性,性凉而清,得肺之宜,肺为娇脏,独此最为相配。主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邪热痱子,肌表虚热”。煮粥服食,相得益彰,对肺燥咳嗽及老人、病后胃脘隐痛,食欲不振,嘈杂不适者,颇为适宜。 (胡献国 湖北省远安县中医院)

    
, http://www.100md.com
    处暑过后秋来到 养生保健首防燥

    紧跟在立秋后面的节气是处暑。今年处暑在8月23日。历书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月令十二集解》中则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时节,三伏天气已过或已接近尾声,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故民间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是,处暑节气期间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朗之日的午后仍可感到十分炎热,故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但是,处暑节气期间炎热的气候毕竟已接近尾声,白天的气温虽然仍较高,但早晚的温度已经变得很低,因此要注意随天气变化而增减衣服,小心受凉感冒。处暑节气期间气候的显著特征为干燥少雨、空气湿度小。

    处暑期间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干得冒火,大便秘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燥是秋天的主气,燥胜则干,引起鼻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纹增多等。"秋燥"则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病症特点是在一般感冒的基础上,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如不及时防治,病邪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危象。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 百拇医药
    那么,如何"养"掉燥气呢?

    食养重清补

    有的人认为在这个季节里饮食应清淡,无疑,清淡的原则是对的,可有人误认为清淡就是清补,即只要多吃蔬菜和瓜果就行了,他们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这可就发生了偏差。其实,清补的重点还是强调补养,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清热除燥的功用,以对抗"秋燥"。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会影响人的食欲,尤其是老年妇女,由于舌面上的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秋燥"引起机体的一系列改变,会使他们的食欲更加减退。再说,一味进食蔬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也就很难达到补养的目的。

    秋季清补多吃鸭、鱼、泥鳅、黄鳝、猪瘦肉、海产品等,也可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饮。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均可配合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便可达到一定的清补。若是身体孱弱的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桑杏汤是秋燥初起的首选方,方中桑叶3克、豆豉3克辛散透邪;杏仁4.5克、浙贝母3克宣肺止咳;山栀皮4.5克清泄郁热;沙参6克、梨皮3克养阴润燥;各药互相配合,辛凉甘润,轻透肺卫,可使邪去而津不伤,润燥而不留邪,疗效较为理想。
, 百拇医药
    秋季的气候转凉变干燥,饮食调养应坚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的原则。如果能做到这些,这所谓的"秋燥"便不会烦扰我们。

    最后要交代的是,食疗应该对症而"吃",每次可选2~3种,无需面面俱到。另外,燥证治疗,以甘寒以及咸寒滋阴润燥为主,除有化热化火外,一般不要采用苦寒类的食物。

    静心调平和

    我们知道,秋季因为干燥的缘故,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心境、行为等。因为气候干燥,人的饮食量和睡眠均会受影响,再加上"燥"火"燥"气,很容易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受到影响,引起情绪烦躁、思维凌乱、爱发脾气、注意力分散、健忘等;还有人表现出心情抑郁、心境低落、做什么事都没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工作、同事、亲人缺乏感情和热情;少数人还出现老年偏执性障碍一样的症状,如反复地洗澡、洗脸、洗手,要求别人也与自己一样,容不得别人反对,否则就会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等。有专家认为,这种由秋燥引起的情感和行为异常,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容易发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调节。古人曰:"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切不可"以燥为燥",一味地抱怨天气。有关专家经研究发现,人在不同的情绪下会有不同的"气水",即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时,人呼出的气变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质;在悲痛抑郁时有白色沉淀;在生气动怒时则有紫色沉淀。因此,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宽宏大量,始终保持情志愉悦、心气和畅。"心静自然安"。

    当然,越是天气燥热或反复无常,遇事越是要心平气和,良好的心理及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确实心烦意乱或心里苦闷,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甚至大哭一场;同时,可听一听轻音乐,培养"望梅止渴"的心境,如想象森林、大海、冰川等等令人凉快的地方,以忘却热浪的袭击,降低心理"热度";其次,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适当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保健操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