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79951
高温“烤”出就医高峰 再惹“看病分流”话题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6日 老年日报
     病人苦、医生累、大扎堆——

    文/杨绍功

    刚刚过去的“史上最长”高温期中,南京市多家大型医院日门诊量均达万余人,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两三成,类似的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城市更是普遍存在。极端天气加剧季节性集中就医,不仅让病人苦不堪言,更让医生疲于应对。然而,分诊、分流机制的“久呼不应”更是令人忧心。

    挂号像春运看病像流水

    19日,持续了36天高温的南京终于“退烧”,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这样的全科医院,暑期日门诊量仍然高达1.5万人左右,较往年同期多了三四千人。不少患者表示,挂号的拥挤场面堪比春运,哪怕看一个感冒,整天的时间全消耗在了医院里。

    “不加号病人进不来,加了号医生看不过来。”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陆辉说,他的门诊每天限号40个,但因为人多不断加号,一天下来要看100多个病人,这样一来留给个每个病人的时间顶多两三分钟。

    面对滚滚人流,急诊医生更是手忙脚乱。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秦海东说,高温天气下,外伤、呼吸、胃肠道疾病高发,急诊一晚上就要抢救十多个病人。随着高温持续,高峰时一个急诊医生一天需要处置七八十个病人。

    资源集中引发就医潮

    在南京,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几所大型医院集中了全省最好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条件,苏南、苏北甚至邻省的患者都汇聚到这里导致门诊量暴增,而高温只是这矛盾的催化剂。

    医疗资源集中的同时,大医院医疗资源有被浪费之嫌。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赵欣说,他的专家门诊一天得看150多个病人,很多都是小毛病,许多人都是住院一两天就出院了。

    临近秋季开学,但就诊高峰并未过去。根据秦海东的经验,南京的夏季就诊潮会持续到国庆节后。“这两年气候变化异常,季节性就医潮更加明显,”秦海东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关注这种变化,在特殊季节对患者就医进行引导。

    社区医院分流处境尴尬

    “宁要专家一句话,不要社区一张床”——患者的这一普遍心态反映了社区医院的尴尬地位。南京市秦淮区一家社区医院的医生说,尽管江苏省为了鼓励市民到社区医院就医而提高了社区医院诊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但是病人还是会往三甲医院挤。“病人嫌我们水平低不来,但越是人少,就越是留不住人才。”

    “新医改提倡社区医院首诊,但如果水平上不去,首诊就成为麻烦。”秦海东说,部分社区医院怕耽误病情、陷入医疗纠纷,也抢着把病人往三甲医院送,有病不能治,甚至能治也不敢治成为社区医院的难言之隐。

    专家普遍表示,无论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社区医院投入少、诊疗弱是不争的事实,提升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以稳定的收入增强基层医生的责任心才可能盘活整个分流体制,否则年复一年就诊人潮逐浪高,逐层分流将越来越难以实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