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2469508
降糖新视点:水果防糖 果汁升糖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30日 生命时报
     控糖越来越轻松了(降糖新视点)

    血糖遥感监测 自动注射药物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疾病带来的无休止的折磨。”经常有患者向我抱怨。的确,每天测血糖、随身带着药……繁琐的程序让很多糖友痛苦不堪。然而,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涌现,糖尿病治疗和管理取得很大进步。我想,糖友们应该有信心,控糖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皮下传感器“遥控”测血糖。20年前,很多患者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要通过“烧尿糖试纸”才能得知大概的血糖范围。而现在,除了各种简单便携的血糖仪,医生还可以在患者皮肤里植入一个微型传感器,它可以将人体的血糖值发送到手机或特定的接收设备上,每隔几分钟就能检测一次。只要3~7天更换一次传感器,糖友们就可以轻松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

    新降糖药一天打一次。对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友来说,如今通过胰岛素泵,可以精确又轻松地完成注射,注射过程中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有的地方已经使用了新型降糖药,每天只需注射一次,就可保一天无忧。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正在研发如何让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完美“结合”,让监测仪触发胰岛素泵自动注射,不需要患者自己手动按按钮了。
, http://www.100md.com
    专业人员帮忙管生活。运动和饮食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至关重要。如今,不仅医生对糖尿病的长期治疗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糖友们还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帮手”。很多地方都有经验丰富的营养专家,帮糖友们订制花样繁多又行之有效的食谱,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能享受美味。健身专家则可以为患者打造个体化的锻炼方案,不仅让运动更有乐趣,还有助于保护心脏。▲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亚伦·塞比斯)

    

    水果防“糖”,果汁升“糖”(降糖新视点)

    美国3项研究提醒

    水果和果汁虽只有一字之差,可作用却大不一样。据《法新社》8月29日报道,摄取更多新鲜水果,特别像蓝莓、葡萄、苹果与梨子等,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喝果汁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对美国3项历时25年、包括约18.7万名护士与专业医疗护理人员的健康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每月摄取不到1份水果的人相比,那些每周至少摄取两份完整水果(特别像蓝莓、葡萄与苹果)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减少了23%,而那些每天喝1杯以上果汁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却会增加21%。很多水果都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其中,蓝莓、葡萄、苹果和梨子等效果尤其好。

    研究人员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完整水果与果汁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是半固体,后者是液体,即使营养成分相同,液体从胃到肠子的速度要会比固体快。举例来说,与水果相比,果汁会使血清中的血糖与胰岛素浓度改变较快,且幅度较大。此外,研究还分析了水果有益于健康的具体原因,比如,莓果类与葡萄含有的花青素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但它们对糖尿病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方留民)

    
, http://www.100md.com
    糖妈妈谨防大脑缺氧(降糖新视点)

    美国研究人员提醒

    孕期健康直接关系着下一代,对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来说,更要时刻小心。《印度时报》8月21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各位“糖妈妈”,要注意预防大脑缺氧。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如今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00名孕妇中,就有4~8人是“糖妈妈”。进一步分析发现,确诊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中,有近75%的人同时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的近7倍。而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一方面可能影响大脑的血液和氧分供应,造成胎儿缺氧;另一方面,可能影响孕妇本人的血液循环,增加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

    发表在美国内分泌学协会会刊《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表示,虽然多数孕妇睡眠会受到影响,但高血糖使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因此,研究负责人斯里蒙·鲁特拉库尔博士表示,孕期要密切关注血糖等指标,一旦发现血糖偏高,要检查睡眠情况,必要时及时给予吸氧等治疗。▲ (徐 澄)
, 百拇医药
    

    7种茶适合糖友(降糖新视点)

    日本营养专家推荐

    喝茶,既怡情又养生,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近日,日本医学博士、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名誉所员板仓弘重在《轻松降血糖的57个方法》一书里,介绍了几种有降糖效果的茶饮。

    绿茶。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能延迟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上升。其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还能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增加毛细血管的韧牲。

    粗茶。粗茶是指较粗老的茶叶,如竹叶、柳叶、枣叶、梨叶等炮制后作为茶饮。虽然外观不漂亮,但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糖,有助改善受损伤的胰岛β细胞功能。但茶多糖不耐热,建议用5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冲泡,吸收率更高。
, http://www.100md.com
    桑叶茶。在古代,桑叶就被用来制成治疗“消渴”的中药。桑叶茶中特有的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能抑制小肠中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的α-糖苷酶,从而抑制血糖的上升。建议最好餐前喝,降糖效果更好。

    番石榴茶。将热带水果番石榴的叶干燥后,用热水浸泡而成。它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并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日本琉球大学的调查发现,冲绳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就与当地人爱喝这种茶有关。

    雪莲果叶茶。菊科植物雪莲果原产自南美安第斯山脉,研究发现,其叶子中含有类胰岛素物质,能帮助人体控制血糖,还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香蕉茶。是以野生香蕉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其中的科罗索酸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功能,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匙羹藤茶。这种植物是一种印度传统草药,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也有出产。其中的匙羹滕酸可抑制肠道中糖类的分解和吸收,适合餐前饮用。
, http://www.100md.com
    需要提醒的是,上面的茶饮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替代药物,糖友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饮用。▲ (姚力杰)

    

    糖友打鼾,警惕肾受损(降糖新视点)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身体出现任何细微改变或异常,都要引起重视。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糖友如果打鼾,更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英国伯明翰大学内分泌、糖尿病和代谢学研究中心与英国国民保健服务信托基金会糖尿病和内分泌部门的研究人员,选取了224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他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发现,这些患者中有144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睡觉打鼾),其中又有90人同时患有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肾小球滤过率的衰退速度明显加快,说明肾脏清除身体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并有49%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而没有该问题的糖友出现肾功能受损的比例只有24%。
, 百拇医药
    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分析:打鼾引起的呼吸暂停可能导致机体缺氧,使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加快,促使细胞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增加了肾脏负担,导致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研究人员提醒,对年纪偏大和肥胖的糖友来说,更要警惕这一问题。因为这类患者容易合并高血压,且病程较长,肾脏本来就更“脆弱”,出现打鼾更要及时治疗。▲ (王萌)

    

    糖友有望少扎针了(降糖新视点)

    纳米加超声,将胰岛素“锁”在皮下缓释

    上图从左至右为景云教授、狄瑾博士和顾臻教授;下图为新装置示意图。
, 百拇医药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30年全球糖友大军可能突破4.5亿。

    在与糖尿病抗争的过程中,“打针”可能是很多患者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了。由于口服无法吸收,对众多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频繁局部注射让他们苦不堪言,需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有些糖友甚至出现红肿、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以及皮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问题。

    201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州立大学联合生物医学工程系顾臻教授和其博士生狄瑾设想:如果发明一种“缓释胰岛素制剂”,将其“预埋”在体内,等患者需要的时候再慢慢释放,不就能减少反复扎针的痛苦了吗?随后,他们开始了探索。找到这样一种既能安全“储存”、又可精确“释放” 胰岛素的装置并不容易,师徒两人利用在生物材料及纳米制剂方面的专长,将目光锁定在由可降解高分子纳米颗粒组成的3D“纳米网络结构”和超声波释放技术。顾臻解释道:“这种材料可以轻松注射进入体内,并稳定地呆在皮下,将胰岛素‘乖乖’锁在那里;但超声一来,它们又会马上解散开,加速胰岛素的释放,以满足糖友的治疗需要(如示意图)。”“打个比方:我们的纳米网络结构就像是储存胰岛素的一个小型水库,超声波则是启动阀门的开关。”狄瑾补充道。团队又请来擅长超声研究的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景云,一起攻坚克难。一年来,研发团队开展了大量实验、不断优化,比如调试材料的配比、调控超声的强弱等,并用糖尿病小鼠作为模型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结果。这项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团队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来自一些知名医药企业或投资公司的合作邀请,还有不少糖友的问候,令大家倍受鼓舞。
, 百拇医药
    有了这项技术,患者就可以在一次注射后,通过一个手掌大小的聚焦超声装置控制胰岛素释放,进而达到可控性调节血糖的效果。操作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任何特殊护理,且不受运动、洗澡、旅行等活动的限制。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科技成果早日面市,帮助广大糖友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王远)

    

    10个习惯有助降糖

    要想战胜糖尿病,随时随地都要行动起来。《印度时报》2013年12月28日最新载文,告诉广大糖友,在家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也能有效控制血糖。

    多吃天然食物。食物中含有各种独特的生化酶,是治病的最佳“药物”,而且加工程序越少,效果越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豆芽菜、水果和坚果等都适合生吃或凉拌等简易烹饪食用,特别是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甜菜、胡萝卜、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 百拇医药
    增加维C摄入。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提供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

    每天喝绿茶。与其他饮品相比,绿茶由于未经发酵,多酚的含量较高。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降血糖作用,它还能对血糖的释放起到控制作用。

    用亚麻籽油。研究发现,食用亚麻籽能让餐后血糖水平下降28%左右。将家中的食用油换成亚麻籽油日常烹饪,不失为一种健康和美味兼得的好方法。

    冥想静坐。瑜伽的基础动作冥想,能有效降低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水平,而这些激素正是让胰岛素的生成加剧和血糖水平升高的“幕后推手”之一。因此,通过冥想、静坐等方法放松神经,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打太极拳。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传统锻炼方法,可帮助人们调节呼吸、改善血液循环,对身体起到整体调节作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练太极拳,还能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身体功能衰退,对肥胖的患者效果尤其显著。
, http://www.100md.com
    自我按摩。通过按摩足部等身体部位,一方面防止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能对胰腺、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作用,有助于刺激人体生成更多的胰岛素细胞。这种“反射疗法”,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坚持散步。规律的步行锻炼能减少内脏脂肪的含量,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并有助修复受损的神经,对控制血糖水平也所帮助。

    洗温水澡。适当的温水刺激,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避免周围神经病变,并减轻并发症引起的疼痛。

    精油熏蒸。某些植物精油有着良好的保健功效,比如天竺葵有助于缓解疼痛,薰衣草油则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帮助减轻压力。▲ (赵鹏程)

    
, 百拇医药
    阿卡波糖诠释用药新理念(降糖新视点)

    最新研究发现:该药与二甲双胍降糖疗效相当,且获益更多

    近日,一项在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探索初始治疗方案的研究——MARCH研究结果正式发布,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该研究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牵头,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共有11家医院参与其中。历时5年的研究显示,对于新诊断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降糖疗效相当,且获益更多 。其结果发表在2013年10月的《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为中国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用药的最佳选择增添新证据,也标志着中国循证医学研究登上国际舞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告诉记者:“以往国外糖尿病诊疗指南均基于西方人群的数据,推荐二甲双胍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事实上,中国人群的患者特征、血糖特点、饮食特点等与西方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种药物在中西方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相同。照搬国外指南,未必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她表示,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体现在降低空腹血糖,而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则直接针对餐后血糖“定向出击”。探讨二者到底谁更适合中国糖友,在临床上指导意义重大。
, 百拇医药
    这项新研究显示,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疗效相当,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优于阿卡波糖,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优于二甲双胍。另外,两组方案均可降低体重,阿卡波糖组降低体重显著优于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还具有改善血脂等多重收益。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且阿卡波糖组略低于二甲双胍组。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杨文英表示,对以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主、往往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降糖的疗效相当,且获益可能更多。也就是说,阿卡波糖为中国糖友的初始治疗提供新的可选方案。

    据了解,在最新研究结果为阿卡波糖提供国人新证据的同时,拜唐苹(阿卡波糖片)的新规格0.1克也在国内上市。目前,市面上的拜唐苹由单一的每片50毫克剂量增加为每片50毫克和0.1克两种剂量规格可选,方便患者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

    (尹若雪)
, 百拇医药
    

    糖友发胖,寿命更短(降糖新视点)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提醒

    肥胖是个讨厌的“催命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美国“健康日”网站日前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超重会增加2型糖友过早死亡的风险。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研究人员从“美国护士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随访调查”数据中,选取了超过1.14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患病年龄在62岁左右。在近16年的跟踪随访期内,共有近3100名患者死亡。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确诊糖尿病时体质指数(BMI)正常的患者相比,BMI过低和过高的受试者死亡率均显著增加。其中,体质指数越大,过早死亡的风险越高。即使糖友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体质指数超标,也会增加他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领导者托比亚斯博士等人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有力驳斥了先前某些人宣扬的“肥胖悖论”,即肥胖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提醒各位糖友,肥胖并不会让患者在生存方面受益,控制体重仍然是抗糖重点。▲ (赵鹏程)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