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研讨
编号:12376240
中医的“中”之溯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5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9.05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中医是指“中国的医学”或“中国的医药”,甚或“中国的医生”等,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虽然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中医师是用中国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治病的医生,但中医的“中”,在这里并非是指中国的“中”。中医的“中”具有“尚中”和“中和”之意。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等内容。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的一支,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就曾说过:“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中也有“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记载,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而中医的“中”正是源于这些思想。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也就是说,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

    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些都说明,中医一词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明朝末年,中药一词出现。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医学典籍中都没有中药一说,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者称为“药”。这一点,我们从《神农本草经》以及《本草纲目》等医学书籍中都能看得出来。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所以中药一词与西医的传入有很大的关系。而中医一词虽然并不是指中国的“中”,但中医却是中国固有的,与西医的传入没有太多关系。, http://www.100md.com(秦 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