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司机
编号:12469777
开车不文明要治心 开车防困10招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0日 生命时报
     开车不文明要治心

    预留时间减少压力 听听音乐管好情绪

    不打转向灯就并线,道路出入口加塞儿;随意停车,双向车道变成单行道;马路边散落着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有车族越来越多,中国逐渐步入汽车社会,但驾驶者行为却跟不上文明发展的脚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日前发布报告称,不文明驾驶行为反映出驾驶员的不健康心态和汽车文明缺失。

    自己总没错。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将超速、大声鸣笛、辱骂他人等称为“路怒”。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大多数驾驶员都认为自己是好司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向外归因是“路怒”一大原因。

    不会控制情绪。被生活琐事或工作困扰的人情绪管理能力下降,易怒、缺乏耐心、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被激怒。人在手握方向盘时会产生“掌控成就感”,但堵车、加塞儿等会破坏这种感觉,人会更愤怒。
, http://www.100md.com
    心存侥幸。高速公路倒车以及不打灯并线、加塞儿常因对自己的技术过于自信,并且心存侥幸,不相信交通事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容易跟风。“破窗效应”指身边大部分人不遵守规则时,我们也容易打破规则。比如,找不到车位,看到有车随意停放,我们就会照做;看到路上到处是垃圾,我们也会随手乱扔,不觉得羞愧。

    经济学家梁小民指出,如果每个人都不关心汽车文明,个人的非理性行为将会导致社会的非理性状态。因此,社会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交规执法力度,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几率。

    对个人而言,一要预留充足的路上时间,减少时间压力。英国一项调查显示,驾驶员开车最易暴躁的时段是周五下班和周一上班时段,前者归心似箭,后者害怕迟到。二要敢于指正身边的不文明驾车现象,用恰当、真诚的语言提醒他们回归理性。三要对生命心怀敬畏。他人违规行车,我们不要跟风,记住生命只有一次。四要会管理情绪,可通过倾诉、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宣泄坏情绪。有研究称,轻柔的音乐让人放松,堵车时不妨听听,但不要戴耳机。被其他驾驶者辱骂了,要调整心态,防止陷入不必要的冲突。▲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健文)
, 百拇医药
    

    周一周五爱出车祸(有车族)

    英国涉及2.8万名驾驶员的调查发现

    堵车、刺耳的鸣笛声、其他司机的违规超车……开车时,这些都会让人莫名的生气、发火。据美国《医学日报》8月14日报道,英国一项涉及2.8多万名驾驶员的调查发现,男性认为自己驾驶时平均每月发脾气7次,而女性则为3次。

    调查发现,开蓝色宝马汽车的中年男性(35~50岁)最容易产生路怒情绪,最易和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危险性紧随其后的是路虎越野车、奥迪车、富士日系车和通用集团的欧宝汽车。最容易产生暴躁情绪、发生碰撞的时段是周五下班和周一上班时段,这也是人们精神最为紧张的时段。这种暴躁情绪会导致司机出现压力激素水平增加、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不良生理反应。带着怒气开车还会使人体进入慢性应激状态,出现后背疼痛、紧张性头痛等,女性驾驶员还会出现月经紊乱。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夏威夷大学交通心理学专家莱恩·詹姆士说:“路怒是在情绪受损状态下出现的,总认为别人在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对这种暴躁情绪绝不能掉以轻心,司机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开车时发脾气会导致严重的争吵、攻击和碰撞,给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 (安 伟)

    

    穿人字拖开车最危险

    英国一项调查发现

    穿人字拖会影响交通安全?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9日报道,由英国一家汽车保险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穿人字拖开车的危险性甚至高于穿高跟鞋。
, 百拇医药
    调查结果显示:穿人字拖开车会让总体的减速时间增加0.13秒,相当于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又向前行进了3.5米。穿人字拖踩刹车会用掉0.04秒的时间,而穿高跟鞋进行相同的动作只需用0.02秒。穿人字拖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每年会高达140万次,还有1/9的驾驶员会因为穿人字拖而把一只脚卡在踏板下。

    这项调查选取了英国的1055名机动车驾驶员,其中有1/3的驾驶员承认自己开车时穿过人字拖,有27%的受访者穿这种鞋子造成过交通事故,还有7%的受访者责备人字拖差点让他们出事故。▲

    (臧恒佳)

    

    开车防困10招
, http://www.100md.com
    日本生活百科网推荐

    疲劳驾驶害人害己。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因失眠或疲劳导致的各类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41%~54%,并且使交通事故死亡风险增加了5倍。近日,日本生活百科网邀请睡眠专家、日本雨晴诊所副院长坪田聪介绍开车时如何赶走瞌睡虫。

    避开高危驾驶时间段。凌晨和下午3点~4点是人体最易犯困的时候,容易因打瞌睡、精神溜号出现车祸,最好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内驾驶。

    停车打个盹。如果长途驾驶,中途可以在安全场所停车,然后打个盹。白天控制在半小时内,夜间可以睡1个半小时,以清醒头脑。

    用光照驱赶睡意。光线有助调节生物钟,抑制人体分泌褪黑激素,减少睡意。因此,如果夜间驾驶,中途不妨停下车,去路边的小商店或超市买点东西,利用那里的光亮来驱赶睡意。

    降低车内温度。如果车内过于暖和、舒适,会加重睡意。夏天可以利用车内空调来调低温度,冬天不妨开一会儿窗吹吹冷空气。
, http://www.100md.com
    冷水洗脸。驾驶前,可以用冷水洗把脸,刺激一下交感神经,令头脑清醒。

    嚼口香糖。做有节奏感的活动,如嚼口香糖、唱歌等,可以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令头脑清醒、情绪镇定。因此,开车时不妨嚼块口香糖,或听点喜欢的音乐,但是最好不要听节奏过于舒缓或激烈的音乐,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开车半小时前喝杯咖啡。咖啡因有刺激大脑,令人保持清醒、振作的效果,但喝后需要15~30分钟才能生效,因此,在驾驶半小时前,可以酌情喝杯咖啡或绿茶。

    吃点甜食。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营养来源,开车前可以吃些糕点或糖果,迅速提升血糖值,给大脑补充营养,保持清醒。

    闻香提神。迷迭香、薄荷、桉树的香气有醒神的作用,驾驶前不妨在车厢内滴上几滴这类植物精油,有助驾驶途中保持头脑清醒。

    按摩穴位。刺激相关穴位也能清醒头脑,驱赶睡意。手部有中冲穴(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合谷穴(即虎口);头部有风府穴(颈部正中,发际上1寸)、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脚部有足临泣穴(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处)和隐白穴(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开车前可以酌情取一两个穴位按摩数分钟。▲ (姚力杰)
, 百拇医药
    

    每10分钟开次车窗

    车窗紧闭超过30分钟,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升高

    美国“健康日”网站9月1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称,美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驾驶时开车窗通风,会对车内颗粒状污染物浓度造成很大影响。

    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在不同的车型及操作条件下,测量了车内的颗粒状污染物情况。结果发现,新车内部的颗粒状污染物要少一些。若在高速行驶时打开车窗,车内污染物浓度与路面相同。在主干道上行车时,如果开得慢,车内污染情况会轻一些,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污染情况是其他地点的5~10倍。开车时,将空调循环系统设置为“内循环”能大幅降低车内污染,可以使小颗粒污染物从路面水平的80%降低至20%,大颗粒污染物从70%降低至30%。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负责人斯科特·弗雷恩提醒,如果车窗紧闭超过30分钟,车内二氧化碳含量将会明显升高。建议至少应该每10~15分钟打开车窗通风1~2分钟。▲ (丁良恒)

    

    开车带孩子,比接电话还分心(有车族)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

    开车时精神不集中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原因。据《印度快报》10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交通事故研究中心发现,开车时,身边的孩子比接听电话更让驾驶员分心。

    研究人员选取了12个家庭,这些家庭平均有两个孩子,年龄在1~8岁之间。研究者对这些家庭进行了为期3周的监测,共分析了92次驾驶员的精神溜号案例,如车辆行驶时目光离开前方道路超过2秒钟。结果显示,驾驶过程中最常见的分心因素包括转身或通过后视镜看后座上的孩子(占76.4%)、与孩子交谈(16%)、协助孩子完成某事(7%)、与孩子玩耍(1%)。
, 百拇医药
    该机构先前的研究显示,与正常驾驶相比,开车时拨手机会让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增加2.8倍;用手机通话则让风险增加1.3倍。尽管以上风险众人皆知,但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车上的孩子也会让人分心,因为驾驶员更易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错过了路况。建议车上有孩子时,最好由其他成人照看,孩子应坐在安全座椅中,以防发生意外。▲ (安 伟)

    

    一开车就困,查查睡眠

    王先生是一名跨国公司高管,经常出差和加班,每天回家后都备感疲乏,躺下后“沾枕头就睡着”,鼾声雷动,一觉睡到天亮。但他起床后仍感觉昏昏沉沉,白天经常犯困,有时开车等红灯时就会打盹,每个月能有3~4次。有一次开车时竟然因为犯困撞到了树上,所幸只是轻伤。刚开始他和家人都认为是工作太累出现了疲劳驾驶,直到他和一位外籍同事闲聊时提及此事,同事提醒他应该到医院检查下,在他们国家发生这种情况的司机需要排除睡眠呼吸暂停。于是,王先生来到我们医院,经过多导睡眠监测被诊断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http://www.100md.com
    在我国,很多由于开车时打盹发生的交通事故都被归为“疲劳驾驶”,但大家忽略了一个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些患者睡觉打呼噜只是表面现象,其中很多人睡眠还发生了呼吸暂停,就像被人掐住脖子无法呼吸一样,导致身体缺氧和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不能排出,憋得时间越长,缺氧和对身体的伤害就越重。如果睡觉时平均每分钟发生1次以上的暂停,那整夜的睡眠质量就非常差,引起白天困倦甚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受损、反应能力下降、判断力下降、情绪不稳。

    最后提醒的是,发现自己有打鼾、睡觉时呼吸不规律,尤其是白天困倦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发现潜在的睡眠呼吸暂停,并积极接受治疗。特别是一开车就犯困、发生过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更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防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马 靖)

    
, 百拇医药
    开车久坐伤腰椎

    座椅位置、车内温度、频繁刹车等都会加重

    上周出门诊时,我接诊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因为腰痛腿麻就诊,经过检查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这个诊断着实让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年纪轻轻的他怎么会得上这个“中老年病”。仔细询问病史发现,小伙子因为家境殷实,早早就买了车,再加上平时运动少,几年下来,他的腰痛越来越频繁。

    现今社会,汽车在逐渐改变我们出行方式、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汽车病”。据我们观察,因为开车久坐,特别是开车时坐姿不当引发的腰部问题最为严重,致使低龄腰腿痛患者逐年增加。

    常见的错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座椅调得过前或过后。座椅太靠前,四肢的活动空间减少,肘关节及膝关节处于极度屈曲的状态,关节活动范围相应减小,四肢及腰部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长时间易造成四肢及腰背肌肉酸痛;座椅太靠后,四肢需要努力伸向方向盘及踏板,躯体势必前倾加大,增大了腰椎间盘的压力,易引发椎间盘突出。建议:座椅面应略微后倾,臀部尽量靠后,在腰部可以垫5~6厘米厚的靠垫(如图),可以维持腰椎前凸的正常生理弧度,起到支撑作用。
, 百拇医药
    2.车内温度过低或过高。夏季车内空调调得过低,会使局部血管、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各类炎性因子局部堆积于组织间不易清除,导致滑膜炎、韧带炎、筋膜炎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产生疼痛症状。冬季车内温度过高,则容易让皮肤毛孔张开,下车时更容易让腰背部着凉。建议:车内温度以体感舒适为宜。如果已经有腰痛症状,可以进行腰部热敷理疗,佩戴腰托,对腰椎支撑保护。

    3.频繁急刹车。正常人体腰椎从侧面看凸向前方,每节腰椎之间靠小关节、韧带、椎间盘以及周围的肌肉维系。行车过程中急刹车时,惯性及前冲力会使司机身体向前急冲,此时颈腰椎也会随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后又弹回原位,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摇摆伤”。建议:对路况提前做预判、平稳驾驶,既能提高行车安全,又能减少腰部的负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梁 裕)

    
, 百拇医药
    开车听歌音量大,视力差

    开车时,有些人习惯打开音响或收音机,一边听歌一边驾驶,有的人甚至喜欢将音乐声调得很大。但国外一项新研究提醒驾驶者,开车时音乐声太大,不仅影响听力,还影响视力。

    研究数据显示,若噪音超过90分贝,相当于置身在音乐酒吧或地铁站中,人的眼睛就会提出“抗议”。90分贝的噪音会使眼睛区别光亮的敏感度降低;115分贝的噪音可使眼睛对光亮度的敏感性下降20%。噪音越大,视物的清晰度就越差。若在车内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播放声音巨大、节奏较快的音乐,音响与车的振动会联合发生作用,声音很容易达到95分贝。

    人们在开车时,必须随时观察周边情况,及时捕捉路况信息,才能安全驾驶。若车内音响声音太大或节奏太快,很容易使人的精力不集中,分散注意力,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建议开车时,一定要控制好车内的音响效果,不要选择容易使人躁动的摇滚乐或大喜大悲、容易让人情绪不稳定的音乐,最好放一些有利于心情舒缓的歌曲,如轻音乐或钢琴曲等,以使驾驶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专心驾驶。▲
, 百拇医药
    (摘自12月16日《家庭医生报》03版) (永 兰)

    

    糖友开车护好眼(防住并发症)

    杨先生患糖尿病快10年了。为了躲开春运的拥堵,他早早做好准备,决定自驾车回老家过年。路上车辆很多,加上天冷路滑,他只得加倍小心,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路况。可开了一天,杨先生觉得眼睛特别累,看东西也有些模糊不清了。有一次,要不是及时刹车,他差点撞到树上。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它会一点一滴地“蚕食”全身微血管,使得毛细血管壁损伤,逐渐出现血栓、血管破裂等。视网膜病变就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病,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出现病变的几率越高。
, 百拇医药
    由于“糖网”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让不少患者掉以轻心,此时如果再加上长时间看屏幕、熬夜、开长途车等用眼疲劳的现象,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容易出现视力减退甚至一过性失明等。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开车特别是避免长途驾驶,开车前,最好测一下血糖,按时用药,保证疾病控制良好;每隔一段时间,要停下来适当休息;车上可以备个暖水壶,抽空用热毛巾热敷眼睛,缓解视疲劳;到有积雪的路上或光照强烈的地方行驶时,要戴防护墨镜。此外,糖友车里最好备点能及时取用的饼干、糖果等,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应急。▲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主任 孟湧生 ●姜 楠)

    

    开车手软,高血糖闹的
, http://www.100md.com
    杨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患糖尿病5年多了。由于工作时间不固定,他经常忘了吃药、复诊。最近,杨师傅开车时常常觉得手软、没力,手指和脚趾还隐隐发麻、疼痛。他以为是开车时间太长,踩刹车、打方向盘造成的,没有太在意。渐渐地,手脚不适越来越明显,有时疼得睡不着觉。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伴神经病变者占90%,而其中有85%是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形式多种多样,有时身体两侧对称出现,有时单一神经出现。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肢体的麻木和疼痛。麻木可伴虫走、烧灼样感等不适,就像给手脚穿了袜子或戴上手套一样。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像针刺、火烤、撕裂样的疼痛,稍微碰一碰就可能疼痛难忍。

    血糖控制不佳,是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主要因素。前面提到的杨师傅,因为工作原因三餐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服用降糖药也不连续,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埋下隐患。

    因此,对糖友来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积极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等。生活中,一方面要规律饮食,控制好每天的饮食量和用餐时间、加餐量等;另一方面,糖友要注意手足等“重点部位”的护理,选择透气性好、合脚的鞋袜,避免穿过紧的衣物,泡脚、泡温泉前试好水温,避免烫伤。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孟湧生 ●姜 楠)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