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关节损伤 >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及关节血肿
编号:12463243
膝骨关节炎须及早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7日 北京青年报
膝骨关节炎须及早干预

     受访专家:曹永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

    刚过40岁的王女士最近上下楼梯感觉膝关节疼,爬3层楼都很费劲儿。她听朋友说,可能是膝关节出问题了,做个关节镜手术就能解决。王女士一听需要手术很担心,想着避免上下楼就行了,能不做手术就不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曹永平教授指出,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很多,把膝骨关节炎由小病拖成大病。

    骨关节炎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骨关节炎以中老年患者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在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为16%,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75岁以上为80%,骨关节炎最终致残率为53%。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 如膝、脊柱( 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
, 百拇医药
    上下楼梯膝盖疼,要及时到医院查清病因

    从膝关节的解剖特点来看,膝关节由胫骨、股骨及髌骨三部分组成,关节表面覆有透明软骨。膝关节相关附属结构还包括半月板和韧带,半月板可减少关节面的摩擦,缓冲震荡。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出现问题的表现都是上下楼疼,或是爬山、长时间下蹲后站起疼痛,这主要是因为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太大造成的。临床上有种疾病叫髌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包括软骨肿胀、碎裂、脱落等,可发展为髌股关节骨关节炎。退变软骨受到的压力刺激大了,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而有些人往往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忍着不去医院就诊。其实,一旦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弄清病因,对症治疗,延缓病情的进展。

    许多40多岁的人会出现髌骨软骨软化,尤其是女性,有的人表现为上下楼梯膝盖疼,有的人不疼,出现疼痛主要是由髌骨关节两侧压力不平衡引起的。在屈腿的时候,外侧关节面压力大,时间长了,关节面出现磨损,就会造成关节疼痛,临床上称为“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若膝关节关节面内侧软骨和半月板出现磨损,不治疗的话,慢慢就会变成“罗圈腿”,临床上称为“膝内翻”。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是这个原因,我们建议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使膝关节受力平衡,避免膝关节磨损加重。
, 百拇医药
    骨关节炎应进行阶梯式治疗

    骨关节炎是人体自然的老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大,关节的磨损会越来越严重,过度活动也会加重关节软骨的退变。有些患者以外因为主,例如活动多或干重活儿多,还有些人是以内因为主,如自身生理解剖异常等,若髌股关节不在其正常的位置活动,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一般不会太严重,有的一个腿病情重,一个腿轻,要首先明确原因再对症治疗。

    目前医生处理骨关节炎的策略是阶梯式治疗,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包括告诉病人减少上下楼梯及蹲起的动作,减少对膝关节的挤压,别受凉,注意保暖,不突击锻炼。

    其次是药物治疗,早期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有氨基葡萄糖类的,可以对关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就需进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还能修复关节软骨,减少炎症。
, 百拇医药
    若病情进一步进展,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关节镜进行处理,通过射频刀把磨坏的关节软骨面修一修,把韧带平衡一下。如果磨损太重,关节变形厉害,像“罗圈腿”或“X形腿”,关节软骨都磨坏了,就需要进行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换关节”。

    关节置换不是换整个关节

    提到关节置换,老百姓有个误区,认为换的是整个关节。骨关节炎的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等。通过手术把磨坏的软骨面去掉,把经过精密设计和制造的人工关节通过一些措施固定在经过处理后的骨质上,然后在上下关节假体间放入人工的垫儿,模拟半月板的功能,最后把膝关节力线调整好,这样,关节的功能就正常了。所以手术并没有换掉整个膝关节,而是一种“表面置换”。

    目前关节置换手术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手术很快,一般一个半小时就能结束,手术后3天内配有止疼泵,病人几乎感觉不到疼。术后7到10天,关节就可以屈曲120度,术后4到6周患者基本就可以不用助行器独立行走。
, 百拇医药
    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治疗骨关节炎的办法,但是最好还是不得病。这就要求我们平常运动锻炼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量力而行,许多老人退休后热衷于爬山锻炼身体,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关节情况,若因活动过度而最后到了换关节的地步,就得不偿失了。

    文/本报记者郑淑华

    骨关节炎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骨关节炎以中老年患者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在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为16%,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75岁以上为80%,骨关节炎最终致残率为53%。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 如膝、脊柱( 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
, 百拇医药
    上下楼梯膝盖疼,要及时到医院查清病因

    从膝关节的解剖特点来看,膝关节由胫骨、股骨及髌骨三部分组成,关节表面覆有透明软骨。膝关节相关附属结构还包括半月板和韧带,半月板可减少关节面的摩擦,缓冲震荡。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出现问题的表现都是上下楼疼,或是爬山、长时间下蹲后站起疼痛,这主要是因为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太大造成的。临床上有种疾病叫髌骨软化症,是指髌骨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包括软骨肿胀、碎裂、脱落等,可发展为髌股关节骨关节炎。退变软骨受到的压力刺激大了,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而有些人往往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忍着不去医院就诊。其实,一旦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弄清病因,对症治疗,延缓病情的进展。

    许多40多岁的人会出现髌骨软骨软化,尤其是女性,有的人表现为上下楼梯膝盖疼,有的人不疼,出现疼痛主要是由髌骨关节两侧压力不平衡引起的。在屈腿的时候,外侧关节面压力大,时间长了,关节面出现磨损,就会造成关节疼痛,临床上称为“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若膝关节关节面内侧软骨和半月板出现磨损,不治疗的话,慢慢就会变成“罗圈腿”,临床上称为“膝内翻”。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是这个原因,我们建议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使膝关节受力平衡,避免膝关节磨损加重。
, 百拇医药
    骨关节炎应进行阶梯式治疗

    骨关节炎是人体自然的老化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大,关节的磨损会越来越严重,过度活动也会加重关节软骨的退变。有些患者以外因为主,例如活动多或干重活儿多,还有些人是以内因为主,如自身生理解剖异常等,若髌股关节不在其正常的位置活动,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自然老化所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一般不会太严重,有的一个腿病情重,一个腿轻,要首先明确原因再对症治疗。

    目前医生处理骨关节炎的策略是阶梯式治疗,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首先是非药物治疗,包括告诉病人减少上下楼梯及蹲起的动作,减少对膝关节的挤压,别受凉,注意保暖,不突击锻炼。

    其次是药物治疗,早期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有氨基葡萄糖类的,可以对关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就需进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还能修复关节软骨,减少炎症。
, http://www.100md.com
    若病情进一步进展,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关节镜进行处理,通过射频刀把磨坏的关节软骨面修一修,把韧带平衡一下。如果磨损太重,关节变形厉害,像“罗圈腿”或“X形腿”,关节软骨都磨坏了,就需要进行关节表面置换手术,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换关节”。

    关节置换不是换整个关节

    提到关节置换,老百姓有个误区,认为换的是整个关节。骨关节炎的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骨硬化等。通过手术把磨坏的软骨面去掉,把经过精密设计和制造的人工关节通过一些措施固定在经过处理后的骨质上,然后在上下关节假体间放入人工的垫儿,模拟半月板的功能,最后把膝关节力线调整好,这样,关节的功能就正常了。所以手术并没有换掉整个膝关节,而是一种“表面置换”。

    目前关节置换手术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手术很快,一般一个半小时就能结束,手术后3天内配有止疼泵,病人几乎感觉不到疼。术后7到10天,关节就可以屈曲120度,术后4到6周患者基本就可以不用助行器独立行走。

    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治疗骨关节炎的办法,但是最好还是不得病。这就要求我们平常运动锻炼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量力而行,许多老人退休后热衷于爬山锻炼身体,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关节情况,若因活动过度而最后到了换关节的地步,就得不偿失了。

    文/本报记者郑淑华

    曹永平教授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周四:下午

    周五:上午,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