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育儿宝典
编号:12469499
塑造男孩的阳刚气 内向的孩子也是宝 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20日 生命时报
     塑造男孩的阳刚气(培养下一代)

    父母多些陪伴少点溺爱 学校不要限制好动天性

    在幼儿园、学校,越来越多的男孩不像男孩,做事不“爷们”,说话“娘娘腔”,不敢说、不敢做、不独立,让不少人担忧,下一代男人还能顶天立地吗?

    近日,杭州一位小学老师通过长达两年的调查发现,67%的男生胆小、自卑、依赖、内向,跟家庭教养方式关系密切。融洽和睦的家庭,孩子活泼开朗、热情直率;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及家庭成员经常吵架的,孩子的性格比较冷漠、孤僻、自卑;溺爱或专制家庭也会让男孩不阳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研究员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上就已出现性别意识模糊,特别是“男孩女性化”的现象。《拯救男孩》作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文道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
, 百拇医药
    1.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中,女孩记忆力、理解力相对较强,优势较大,与女生相对“文静”的心理生理特点契合;好动的男孩往往坐不住,爱蹦爱跳、爱冒险、情绪不好控制,导致学业危机,并且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进而出现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

    2.父爱缺失: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发现,父亲不在的男孩里,约23%被评价为不合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说,没有父亲让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失,也少了学习怎样做男人的机会。李文道说:“中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爱的问题。缺乏父教使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胆小如鼠,如受了欺负不敢出声;二是胆大包天,走向犯罪的道路。母教溺爱则无形地抹去了男孩们的责任感和气魄,使他们变软弱。因此,父亲请记住: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孙云晓说,性别认同及性心理发展的年龄是0~4岁,失去这个机会,男孩就容易变得像女孩一样柔弱,以后难以“矫正”。在男孩3岁时让他从事“体力活”,如搬东西、保护更小的孩子、帮妈妈拿东西等。告诉他,男孩有责任照顾女孩、保护家人等。父亲一定要花时间多陪陪孩子,在亲子交流过程中,建立起男性的责任感和胆量。在对男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一味用“听话”、“很乖”等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应就事论事,让他明白道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其与人交往能力,并适量锻炼运动等,让他从小适应一个男性的角色。▲ (张 杰)
, 百拇医药
    

    如何应对“熊孩子”(培养下一代)

    去别人家做客乱翻东西、在沙发或床上蹦跳;去餐厅吃饭,在桌椅间叫嚷奔跑;去公园里玩,毁坏公共设施、欺负小孩……逢年过节,大家免不了走亲访友,带孩子出去玩。可是面对“熊孩子”,父母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家长要明白,不管孩子的行为是淘气还是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在别人家乱翻乱跑都是没教养的表现,一定要制止,不可纵容。

    如果孩子根本不理会家长的制止,家长可以带他离开“现场”,到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心平气和地让他向别人道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其次,家长在怒气下要冷静,就事论事,避免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比如“从生下来你就不断给我找麻烦”、“你是个讨厌的坏孩子”。
, 百拇医药
    对于已经有了道德意识、脸皮薄的大孩子,偶尔犯“熊”不妨“冷处理”,即不要打骂或训斥,而是不搭理他,事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孩子“搞破坏”可能是模仿别的大孩子,此时不要把错全揽到自己孩子身上,只让孩子承认自己的那部分错误即可。

    回家后,别忘了事后教育。可以与孩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回家后先暂时停止孩子的一切活动,带他到自己房间或安静的地方,好好指出今天的行为有多么不好,让他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当然,“熊孩子”的行为虽然不讨人喜欢,但表现出的多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而要在平时教育中循序渐进地从一些简单的小事训练,让孩子举一反三。比如,平时在家就告诉孩子,自己的小空间完全由他支配,但爸爸妈妈的抽屉是私人物品,不可以随便乱动。还可以采用角色转换法教育孩子,比如如果楼上的小孩子在家里又蹦又跳,你也会受影响,想要跑跑跳跳,可以到小区或公园玩。最后,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并且赏罚分明、言出必行。▲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李 君)
, 百拇医药
    

    内向的孩子也是宝(培养下一代)

    他们更重细节,值得信赖,不爱慕虚荣

    父母都希望孩子活泼开朗,人见人爱。可有的孩子生来内向,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这就让父母很着急。面对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当今社会,无论工作还是交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很少有时间去慢慢了解一个人。外向活泼的人更善于表现自己,快速让别人了解自己,所以更能满足这种快餐文化的需求,比内向的人更受欢迎。于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也受到了影响。其实家长忧虑的不是孩子性格内向,而是能力问题,担心内向性格会影响孩子成长。
, 百拇医药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性格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较少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社交场合容易害羞;性格外向的人,爱社交、活跃、适应性强,但不愿深入思考。可见,每种性格都有其优劣。而且纯粹的内向或外向的人是没有的,只是特定场合下,某一性格占优势。性格内向并不影响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例如,李白具有较明显的外向性,杜甫则较明显的内向性,但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特定时间表,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宜过早对其能力下定论。性格是生活的投影,如果父母想让看似内向的孩子更具社交能力,首先就应给他多制造一些这样的环境,比如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同学聚会,约小朋友到家里玩等,让他从小接触更多的人。其次,父母给孩子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在带他玩的过程中自己也要投入进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与人交往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主动模仿。此外,内向的孩子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敏感,他们需要慢慢融入环境。在他与别人交往时,父母不要急于替孩子自我介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说。最后,不要把“我们家孩子比较内向”作为口头禅,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敏感,更易受暗示,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不要让孩子因为不善社交背负压力。
, 百拇医药
    性格内向并不等于孤僻、古怪,只是因为他们好静不喜动。美国玛蒂·兰妮博士认为,内向的孩子更加注重细节、值得信赖,并且更加坚持不懈,不爱慕虚荣。心理专家李子勋说,当一个内向的人试图变得外向时,他可能失去了自我内心的安宁,也失去了命运的眷顾。人只有发展好内向的力量,让心灵成为快乐的源泉,外向的个性才能慢慢有根基,既沉静得下来,也能放得开。

    父母们,请尊重孩子的内向性格,尊重他们认识、思考这个世界的特点和方式,尊重他们的社交习惯吧。这样他们才能长成一个热爱生活、人格健全的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李建明教授)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