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腰痛及颈肩痛 > 腰椎间盘突出症
编号:12469497
腰椎病盯上7种人 护腰椎从姿势开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24日 生命时报
腰椎病偏爱IT精英(门诊预警)
护腰椎,从姿势开始

    护腰椎,从姿势开始

    坐时不要懒散 站时倒腿休息

    患有腰椎病,不仅疼痛难忍、坐立难安,还会导致手麻脚酸等各种症状。特别近几年,腰椎疾病逐渐年轻化,不好好呵护,日后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北京宣武医院的健康课堂上,主任医师张庆明生动地讲述了多种护腰椎的方法。

    按摩拔罐均是辅助疗法

    医学上所讲的腰椎病,涵盖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退行性病变、风湿或类风湿性腰痛、腰椎结核、风寒湿性腰痛、湿热性腰痛、肾虚性腰痛”等疾患。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老化以后,弹性降低,在某种因素下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被挤压出来,压迫刺激周围神经根血管,而出现痛麻等症状,发病时腰部呈撕裂样剧痛,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活动或咳嗽,喷嚏,均会引起疼痛加剧,并沿坐骨神经走行路线向腿部放射。
, 百拇医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有以下几种疗法,但无论哪种疗法,急性发作期都需要卧床休息:

    物理疗法。包括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等,此类疗法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腰椎病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病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医院会用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但这只属于辅助疗法,一般不能从根源解决病症。

    药物疗法。吃药、打针、贴膏药都属于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比较明显。但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封闭疗法。将药物注射于痛点和神经根周围称为封闭疗法。主要起到消炎止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手术治疗。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得了腰椎病能否运动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是否能进行体育运动,要视病情轻重决定。一般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一定要卧硬板床休息,并适当采取治疗,绝对禁止体育运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缓解期或已经缓解仅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但要缓慢进行并适当控制活动量,循序渐进。切忌突然、剧烈地运动,且要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初期应选择腰部活动和负荷相对少一些的运动项目,并在运动时采取佩戴宽腰带或腰围等保护措施。

    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游泳运动较为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应注意运用正确的游泳姿势,游泳池水温不宜过低,游泳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只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加重,就必须休息,待症状好转后方可再进行体育运动。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不仅可增强腰部血液循环而起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还可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稳定性增强,起到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常搓腰眼能预防

    可进行预防性的自我按摩“搓腰眼”,方法如下:1.揉腰: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2.擦腰,两手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发热为止。

    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也可以采取以下锻炼方法:

    五点式。仰卧,下肢伸直,两脚后跟、两肘后部着地,尽力挺胸3~5秒,重复10次。

    半桥式。仰卧,两腿弯曲90°,上肢自然放松伸直,然后将髋、背抬起5~10秒,重复10次。

    飞燕式。俯卧,两下肢及上肢伸直与头部一同抬起3~5秒,重复5次。

    姿势最关键
, 百拇医药
    尽管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骨量的丢失,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弹性逐渐变弱,但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减缓其进程。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姿势问题:

    坐位工作: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弯腰驼背懒懒散散。应使用硬靠背的椅子,使脊柱略弯向前倾,腰部垂直紧靠在椅背上,尽量使一侧或双侧膝部高于髋部,椅子过高时,可在脚下放一矮凳踏在上面。

    站位工作:站位时保持腰部平直;长时间站立工作时应经常倒换着让一条腿休息(如用一只脚蹬在一只小凳上),长时间直挺着膝部不弯曲会使腰部受伤。女性要避免穿高跟鞋。

    睡眠时:睡眠使用的床垫要挺实,一般宜用木板床。不要俯卧睡眠。仰姿睡眠时,宜在膝下垫一个枕头。侧卧位睡眠时,应使一条腿屈膝。

    提重物:提重物时要屈膝下蹲,保持脊柱垂直的状态,使物品尽量靠近自己的身体,用腿部的肌肉力量站立起来将物品提起,避免突然用力。 ▲
, 百拇医药
    (本讲座内容由戴琳琳整理)

    

    腰椎病盯上7种人

    过瘦过胖都有隐患 费力费脑全得当心

    现今,腰椎间盘突出已成为一种高发病,病情容易反复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能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在疾病发生前就做好应对措施,能大大减少患病的几率。

    重体力劳动者和纯脑力劳动者。临床发现,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高,纯脑力劳动者比体力与脑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这与工作过程中腰肌的紧张程度有关。另外,此病与工作时的姿势也很有关系,长期伏案工作、弯腰工作或弯腰搬重物的人,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就高。这就提示人们,体力劳动者应该注意休息,注重腰肌与腹肌的协调性;脑力劳动者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腰肌的协调性。
, 百拇医药
    过胖或过瘦的人。肥胖人群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的人,除了全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之外,腹部重量的增加也会使腰部负荷增大,从而增大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而体型过于瘦弱的人则因为肌肉组织太少,力量薄弱,也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因此,要保持正常的体重及一定的肌肉比例。

    孕妇。调查显示,孕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脊柱上的后纵韧带也变得松弛,椎间盘易于膨出。因此,怀孕期间应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增加腰部负担。

    常处阴冷环境的人。长期居住或工作在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如冬季在室外工作、常年在潮湿的矿井里劳作,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类人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腰部避免着凉。

    受过外伤的人。搬重物、运动时瞬间用力过猛,就会造成腰部受伤,慢性损伤经久不愈可能会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所以,平时生活中要学会科学用力,如搬东西时要先蹲下,运动前要热身等。▲ (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薛详云)
, 百拇医药
    

    腰椎病偏爱IT精英(门诊预警)

    张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

    眼下,全国两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地委员纷纷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但遗憾的是个别委员却因疾病未能到场,错过了在大会上直抒胸臆的好机会。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腾讯主席马化腾,就因腰椎旧患复发未能参会。据称,身为IT业界的领军人物,43岁的马化腾此前已经做过两次腰椎手术。

    “近些年来,20~40岁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个年龄段几乎占到患病人群的一半以上,其中不乏大量IT人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张强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说。除了IT行业,银行职员、司机等长期从事坐位的工作都是腰椎疾病的重灾区。
, http://www.100md.com
    正常人体的脊柱,腰部具有前凸的生理曲线,胸椎轻度后凸,从而形成正常的生理弯曲。然而,办公室一族的坐姿多是耸肩、含胸,再加上身体前倾姿势,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和疲劳损伤,他们的腰椎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反曲。有研究表明,坐姿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高出4~5倍,容易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劳损,腰椎椎体间的椎间盘应力增大,反复应力损伤导致椎间盘髓核后凸、膨出、突出,甚至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硬脊膜囊、神经根,出现腰腿疼痛、麻木、下肢无力,严重者可伴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此外,冬春季易受风寒,肌肉易痉挛,此时也是颈椎、腰椎疾病的多发与容易复发的时节。

    张强建议,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一族,要调整好自己的桌椅高度、电脑位置,给电脑装个定时提醒工具,每隔45分钟起身走走,即使不做操只变换一下体位对腰椎也很有好处。此外,已经有腰椎问题的人避免用转椅,尽量选相对稳定、四腿着地的椅子。

    已经出现腰椎问题的人,不要讳疾忌医,及早治疗能防止病情进展。根据病情的轻重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张强列出以下几种情况:1.仅有腰疼没有腿疼,下肢无力的患者,可以行非手术,也就是保守治疗,如服用消炎止痛药,行热敷、按摩、牵引、理疗等。2.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但不严重,没有椎管狭窄、椎体不稳的患者,可以采用微创手术——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通过一根针进入髓核,令其放电使突出的髓核收缩变小。3.如果核磁共振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可以采用椎间孔镜微创介入治疗,在电视屏幕下,将一个6~8毫米的管道伸入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将突出的髓核去掉,松解受压的神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4.如果是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合并有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定、退变滑脱等情况,或是患者已出现四肢无力、大小便障碍的问题,则须开刀手术治疗。▲ (王艳)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