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让你克服恐惧 怎样让发言不紧张
5招让你克服恐惧
美国多位科学家总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气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人难免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9月16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恐惧感是通过社会学习过程“学”来的,与勇敢者在一起有助克服恐惧感。此外,下列5种方法也能让人变勇敢。
1.敢于接受批评。美国休斯敦大学研究员布朗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于让自己接受批评和经受失败的考验,能提升勇气,克服恐惧感。
2.反复面对害怕的东西。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戈尔丁认为,消除恐惧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这是一种行为疗法,能逐步降低恐惧感。比如,害怕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可先在同事、朋友面前说话,慢慢鼓起勇气面对更多人。
, http://www.100md.com
3.想象战胜恐惧的场面。美国海军心理顾问马克·泰勒发现,运动员在比赛前充满对失败的恐惧,如果想象赛后获胜的场面,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就能应对竞技压力,更可能在比赛中获胜。
4.设法减轻压力。压力和恐惧是“双胞胎”。压力通常源于想象中的身体或情绪威胁,如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或担心自己会失败。压力让人们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助长恐惧感。运动和冥想能缓解压力,让人鼓起勇气。
5.采取勇敢的行为实践。心理学研究发现,勇气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说,强迫自己做勇敢的事能逐渐获得勇气。比如社交恐惧者每天都问候几位陌生人,症状能有所改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 http://www.100md.com
想太多,难成事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
据美国《医学日报》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者发现,思虑过度反而会让工作表现变差。
记忆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前者是有意识的、连贯的;后者是凭直觉获知的、模糊的。两类记忆分别由前额皮层的背外侧和腹外侧区掌管。已有研究证实,某些刺激会使两者相互影响,导致记性变差。在此前提下,研究者要求受试者记住并描述万花筒中的一系列图形(需要外显记忆发挥功能),同时刺激受试者的前额皮层,让内隐记忆干扰外显记忆,结果受试者记住的图形很少。当刺激减弱,内隐记忆消退,受试者能记住更多图形。
内隐记忆凭直觉获知,多表现为思虑过度,想得太远。该研究正是提醒我们,如果想得太远,可能有反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喜欢制定长远规划,却往往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与其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倒不如活在当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 http://www.100md.com
(陈博)
目标,越具体越好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抑郁?这是我在咨询中经常思考的。日前,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给自己制定抽象、无计划的目标。
研究者认为,由于抑郁症患者列出的目标没有重点和实施细则,因此难以完成,产生消极情绪,陷入恶性循环;不具体的目标会降低期望值,让人缺乏实践的动力。帮助抑郁症患者设定具体目标,有助于提高他们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打破恶性循环。
具体明确的目标包含五要素:时间(什么时间行动,什么时间截止)、地点(在什么地方)、动作(完成目标的具体行为)、数量(多少次,或多久)、事件(希望实现什么结果)。例如,“我要变快乐”是非具体目标,“我每晚要在家对着镜子微笑10次,坚持两个月”是“变快乐”的具体目标。制定目标时,按照以上五要素一一核实,同时,把数量和动作定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 http://www.100md.com
怎样让发言不紧张(心理医生手记)
朋友小陈来找我,说他年终总结会要发言,自己便焦躁不安。好不容易安抚好心情,精心准备了一番,可发言时真的结结巴巴,出了洋相。
有研究发现,怕当众讲话的人比“怕死”的人还多。演讲时为何会焦虑,美国心理学大师艾尔伯特·埃利斯早有答案。他认为,任何焦虑都可分为3种:自我焦虑、不适焦虑和对焦虑的焦虑。拿演讲时的焦虑说明,自我焦虑是指当事人在潜意识中要求自己表现完美,却给了自己巨大压力。此时,不妨把一年的成绩列出来,告诉自己已经很优秀了,总结发言不过是呈现成果。不再赋予演讲那么高的价值,就能降低自我焦虑。
, 百拇医药
发言中脸红、心跳加速、声音发抖等,是因为产生了不适焦虑。但实际是因为我们自己夸大了这些生理反应,从而影响了演讲。这时可运用日本心理学大师森田正马的“带着症状去生活”理念,告诉自己:脸红就让它红吧,语速快就快吧,把该说的说完就好。对自己的紧张不那么在意,也就感受不到焦虑了。
最后还要放下“对焦虑的焦虑”。有句话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焦虑也是一样。其实人人演讲时都会焦虑,但有的人把焦虑的后果无限放大,让自己崩溃。可通过周详的准备(如试讲、请亲友提建议等)、回忆过去成功演讲的经验等缓解这类焦虑。准备越充分,不合理的想象就越少,越能平静发言。▲ (武警特警学院心理教研室 余淑君)
, 百拇医药
美国多位科学家总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气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人难免面对各种各样的恐惧,9月16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恐惧感是通过社会学习过程“学”来的,与勇敢者在一起有助克服恐惧感。此外,下列5种方法也能让人变勇敢。
1.敢于接受批评。美国休斯敦大学研究员布朗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勇于让自己接受批评和经受失败的考验,能提升勇气,克服恐惧感。
2.反复面对害怕的东西。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戈尔丁认为,消除恐惧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这是一种行为疗法,能逐步降低恐惧感。比如,害怕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可先在同事、朋友面前说话,慢慢鼓起勇气面对更多人。
, http://www.100md.com
3.想象战胜恐惧的场面。美国海军心理顾问马克·泰勒发现,运动员在比赛前充满对失败的恐惧,如果想象赛后获胜的场面,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就能应对竞技压力,更可能在比赛中获胜。
4.设法减轻压力。压力和恐惧是“双胞胎”。压力通常源于想象中的身体或情绪威胁,如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任务,或担心自己会失败。压力让人们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助长恐惧感。运动和冥想能缓解压力,让人鼓起勇气。
5.采取勇敢的行为实践。心理学研究发现,勇气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说,强迫自己做勇敢的事能逐渐获得勇气。比如社交恐惧者每天都问候几位陌生人,症状能有所改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 http://www.100md.com
想太多,难成事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
据美国《医学日报》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者发现,思虑过度反而会让工作表现变差。
记忆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前者是有意识的、连贯的;后者是凭直觉获知的、模糊的。两类记忆分别由前额皮层的背外侧和腹外侧区掌管。已有研究证实,某些刺激会使两者相互影响,导致记性变差。在此前提下,研究者要求受试者记住并描述万花筒中的一系列图形(需要外显记忆发挥功能),同时刺激受试者的前额皮层,让内隐记忆干扰外显记忆,结果受试者记住的图形很少。当刺激减弱,内隐记忆消退,受试者能记住更多图形。
内隐记忆凭直觉获知,多表现为思虑过度,想得太远。该研究正是提醒我们,如果想得太远,可能有反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喜欢制定长远规划,却往往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与其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倒不如活在当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 http://www.100md.com
(陈博)
目标,越具体越好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抑郁?这是我在咨询中经常思考的。日前,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给自己制定抽象、无计划的目标。
研究者认为,由于抑郁症患者列出的目标没有重点和实施细则,因此难以完成,产生消极情绪,陷入恶性循环;不具体的目标会降低期望值,让人缺乏实践的动力。帮助抑郁症患者设定具体目标,有助于提高他们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打破恶性循环。
具体明确的目标包含五要素:时间(什么时间行动,什么时间截止)、地点(在什么地方)、动作(完成目标的具体行为)、数量(多少次,或多久)、事件(希望实现什么结果)。例如,“我要变快乐”是非具体目标,“我每晚要在家对着镜子微笑10次,坚持两个月”是“变快乐”的具体目标。制定目标时,按照以上五要素一一核实,同时,把数量和动作定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 http://www.100md.com
怎样让发言不紧张(心理医生手记)
朋友小陈来找我,说他年终总结会要发言,自己便焦躁不安。好不容易安抚好心情,精心准备了一番,可发言时真的结结巴巴,出了洋相。
有研究发现,怕当众讲话的人比“怕死”的人还多。演讲时为何会焦虑,美国心理学大师艾尔伯特·埃利斯早有答案。他认为,任何焦虑都可分为3种:自我焦虑、不适焦虑和对焦虑的焦虑。拿演讲时的焦虑说明,自我焦虑是指当事人在潜意识中要求自己表现完美,却给了自己巨大压力。此时,不妨把一年的成绩列出来,告诉自己已经很优秀了,总结发言不过是呈现成果。不再赋予演讲那么高的价值,就能降低自我焦虑。
, 百拇医药
发言中脸红、心跳加速、声音发抖等,是因为产生了不适焦虑。但实际是因为我们自己夸大了这些生理反应,从而影响了演讲。这时可运用日本心理学大师森田正马的“带着症状去生活”理念,告诉自己:脸红就让它红吧,语速快就快吧,把该说的说完就好。对自己的紧张不那么在意,也就感受不到焦虑了。
最后还要放下“对焦虑的焦虑”。有句话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焦虑也是一样。其实人人演讲时都会焦虑,但有的人把焦虑的后果无限放大,让自己崩溃。可通过周详的准备(如试讲、请亲友提建议等)、回忆过去成功演讲的经验等缓解这类焦虑。准备越充分,不合理的想象就越少,越能平静发言。▲ (武警特警学院心理教研室 余淑君)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