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编号:12491290
好医生怎么才能“下基层”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生命时报
好医生怎么才能“下基层”(共论)
好医生怎么才能“下基层”(共论)
好医生怎么才能“下基层”(共论)
好医生怎么才能“下基层”(共论)

     “深圳医生多点执业改革方案被撤”引发热议

    廖新波

    郎景和

    庄一强

    袁 钟

    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讨论,已经陆陆续续进行了很多年。9月21日,“深圳医生多点执业改革方案被撤”的消息一出,再度把这个话题推向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试图破冰的改革为何突然“夭折”?医生多点执业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老百姓又能从中切切实实地获得哪些利益?本期,《生命时报》记者邀请多位专家共同探讨。

    破冰改革为何“夭折”

    2009年,国家深化医改方案中明确,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试点。其中一个就是深圳。今年,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备受关注的《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并提交给广东省卫生厅,准备尝试从“多点执业”跨越到“自由执业”,意味着医师执业地点数量没有了限制,也不再需要获得第一执业所在医疗机构的行政审批。这被专家评论为“步子迈得大”。也有人猜测这是深圳改革方案被撤回的主要原因。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方案是由深圳自己撤回,而不是未获省厅批准,“好事多磨,深圳方案是‘夭折’还是‘搁浅’,尚没有确切的说法。”
, 百拇医药
    “人事制度是目前实现医生多点执业最大的障碍。”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生都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科研项目拨款、领取退休金等方方面面都由医院提供,并且医院为培养一名医生也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如果医生再去别的医院出诊,医院肯定不太赞成。

    另一方面,大部分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也无暇分身进行多点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对《生命时报》记者说:“像我们三甲医院的医生,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一天基本12个小时在医院,从医疗到教学,已经很忙了,未必有精力再多点执业。”并且,关于医疗事故责任承担的问题,也需要考虑。自由执业最大的风险在于医疗事故责任划分。

    多点执业,让医生流动起来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师多点执业被视为松绑医疗资源流动的革新性举措。普遍的共识是,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医生身份的管控。只要解放医生,就能实现真正核心的医疗资源市场化流动,医疗服务恢复市场价格,将促进药价正常、合理。同时,还能够调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生收入,避免“以药养医”。
, http://www.100md.com
    “这对百姓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医生流动起来,去了地方,去了基层,实现纵向执业,那么百姓就不需要再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挤着看病,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生还可以把技术送到基层医院去,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庄一强说。廖新波也认为,这样一来,百姓更容易接近专家,能够方便地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多点执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落实起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教授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医生多点执业背后有很复杂的背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理顺、解决。比如,医生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在工作,而是需要一个医疗团队。如果去基层医院行医,那么人员配备、设备仪器等软硬件因素都会影响医疗水平。所以,实现医生多点执业,还需要整个大环境的完善。有专家建议,推行多点执业应完善医学生的培训教育分担机制、医生各执业点之间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划分等配套政策,以及多点执业带来的医疗责任风险管理等。

    在廖新波心目中,理想的医师多点执业改革是这样一幅图景:根据市场化原则,医院和医生间签订服务条约。医院为了留住人才,竞相为优秀的医生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水和平台;医生亦需为定点执业的所有医院提供优质的服务。“看病难”亦可随着医生的自由流动迎刃而解。▲, 百拇医药(李 洋)